一餅茶一輛寶馬,茶企扎堆上市,炒上天的亂象背后問題到底在哪?
一餅茶一輛寶馬,茶企扎堆上市,炒上天的亂象背后問題到底在哪?
每年過完清明、谷雨中國的茶葉都開始扎堆上市,在這個紛繁復雜的茶葉市場的背后,大量的茶葉價格卻被炒成了天價,一餅普洱上千萬,一斤茶葉數十萬,更是有多家茶葉企業扎堆上市,這被炒成天價的茶葉到底問題出在哪了?
一、天價的茶葉,扎堆上市的茶企
根據新華社的報道,今年的新茶季,云南省一茶山的古茶樹,今年鮮葉預訂價格最高每公斤超過1萬元。一名茶農說,小區域的毛茶不加價很難買到。在部分名山頭,每年春茶季村口都會設置檢查點,防止外來茶青混入。為銷售茶葉,貴州省某地以海拔高度作為賣點,注冊“云上2330”的商標,準備以2330元一斤的價格售賣,包裝袋上寫著“全球海拔最高茶園 中國高山生態有機茶之鄉”。在京東商城,一款2021安吉白茶新茶禮盒裝500克售價29999元,下面備注“內置全額發票,送禮有面子,茶到事成”。客服人員稱:“同價位我們家茶葉若不是最好,本店分文不取。”
當然炒作更沒有停過,“288萬收下8片白菜”“一片(餅)可以買一輛寶馬,一提可以在廣州買一套房”……在抖音上,記者看到一些收茶的博主經常發布帶有類似文案的視頻。業內人士說,所謂“一片”就是一餅,一提有7餅。網絡營銷的視頻顯示,一片茶價格在28萬元至32萬元之間,一提茶最高達255萬元。然而,這還不是最夸張的,根據新京報玩了一年多的大益茶,羅浩所在的微信群里,不時能看到一些大益茶的需求信息。“22000急找一件旺世”、“52000出幾提益友會原封老鼠散桶”、“34300找熟牛10天期”。大益茶,即云南的勐海茶廠生產的普洱茶產品。在越來越火熱的炒作下,有的出廠價一萬多的某款大益茶產品,一年后的價格就漲到十幾萬。目前,一款2003年的“班章六星孔雀青餅”在業內價格達到了6500萬元/件。
伴隨著天價茶葉的頻繁涌現,則是大量茶企密集扎堆準備上市,根據北京商報的報道,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茶股份”)、普洱瀾滄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瀾滄古茶”)、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八馬茶葉”)相繼遞交招股書,深交所官網顯示,4月15日深交所受理了八馬茶葉的IPO申請。隨著八馬茶葉的加入,沖擊A股的茶企進一步擴充。據證監會官網顯示,2020年6月18日,中茶股份向證監會報送IPO申報稿,沖擊A股。與中茶股份不謀而合的是,瀾滄古茶也計劃在A股上市。證監會官網消息顯示,瀾滄古茶于2020年6月22日向證監會報送了申報稿。中茶股份、瀾滄古茶的IPO進展情況備受關注。就目前情況來看,中茶股份的IPO速度暫時領先。
二、茶葉炒上天的背后問題何在?
說實在,當前的茶葉市場讓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邊廂各類茶葉的價格水漲船高,各種包裝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那邊廂大量的茶企扎堆上市,這一系列的事件背后,我們到底該怎么看?
首先,中國茶葉亂在只有品種沒有品牌。之前有網友直接調侃,中國茶葉市場存在三大核心問題“在世界十大茶企中,沒有一個是中國的;中國有七萬家茶企卻比不過一個立頓;中國有千年的茶文化卻沒有一個代表品牌”,其實,這就是中國茶葉最大的問題所在,如果你是一個完全不懂茶的小白,要去買茶的時候,面對著幾十上百種西湖龍井到底該怎么選?面對著各式各樣的普洱茶到底什么才是好的茶餅?面對著千百種大紅袍哪一種才是正宗的?其實,不僅是不懂茶的小白,即使是深入研究茶葉至深的老饕面對自己不熟悉的茶種看走眼也會是大概率事件。說起來,我們有西湖龍井、廬山云霧、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等十大名茶,幾十種各地名品,問題是這些都是品種,如果說品牌呢?中國根本沒有能夠全面影響市場的茶葉品牌,這就是當前茶葉出現的第一大類問題:缺乏品牌。
其次,光有茶葉卻沒有定價的標準。如果說沒有品牌可能是因為茶葉品種多的問題,所以導致我們的茶葉品牌都比較小,沒有出現足夠大的品牌,但是沒有通用的價格標準可能才是亂象最大的根源之一。比如說中國最大的茶葉產區武夷山,從鐵觀音到大紅袍,從鳳凰單樅到各色巖茶,我們可以說看到各式各樣的茶葉制作方法,但是每種茶葉到底值多少錢呢?其實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答案,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斤最不錯的芽尖綠茶,也許在它的原產地茶廠你如果要買茶的話,也就是幾百元一斤,但是一旦被拉到專門的工廠用專門的包裝裝好,每3g放在一個小袋子里面包裝起來,即使賣到幾千元一斤都變得非常正常,這就是缺乏定價標準的體現。所以,為了獲得高價,過度包裝與過度吹噓就在茶葉市場中頻繁出現了,所謂的各種“山頭茶”“特效茶”“辦事茶”“金融茶”都是這樣被炒作出來的產物,由于缺乏定價標準,這就是當前茶葉出現的第二大類問題:缺少標準。
第三,所謂的收藏市場讓茶葉變成了炒作的目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茶葉就是喝的一種飲品,無論是多么有名的茶葉品種,歸根結底都是要被人喝的,可以說對于大多數茶葉來說,使用價值就是其最大的價值所在,但是問題卻是有一些比較容易保存的制茶方式比如說普洱茶,由于可以保存多年,甚至逐漸成為了一種收藏品,有些人反而會大規模收藏茶葉,這就導致茶葉由一種飲品變成了收藏品進而演化成為了金融產品,有了收藏就有了炒作的市場空間,于是大量的茶葉炒作開始出現,我們前文說的什么6500萬的茶葉,一輛寶馬的茶餅,一套房的一提茶就是這樣出現的,究其本質就是茶葉已經被異化成為了一種炒作的標的,這就是當前茶葉出現的第三大類問題:過度炒作。
也正是如此,茶葉市場越來越變得更加混亂,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這些茶葉公司的上市讓大家有了不少的希望,希望有人能夠站出來真正解決問題。這就像之前被不少人吐槽智商稅的小罐茶,雖然被人吐槽,卻估值高達幾十億,原因就是小罐茶用自己成為了一個品牌,讓不懂茶葉的人都知道你這個品牌有足夠的品質,而且由于有了固定的標準,小罐茶的定價就變得非常容易,各個品種的價格也逐漸清晰,而且還可以避免被過度炒作,這最終其實對于一個茶葉小白來說,小罐茶可能比那些琳瑯滿目的所謂茶葉更容易讓人識別和購買,這就是雖然貴卻有那么多人愿意去買的原因。
那么,面對著亂象,中國什么時候才能有一家可以領軍的茶葉品牌出現呢?畢竟只有標準化、品牌化和規范化才能真正解決茶葉的問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