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扯葉飛爆料,維信諾“舊賬翻新”,扒開績優賬目的外衣
上市公司維信諾(002387.SZ)正在“翻舊賬”。
文|翠鳥資本
打開維信諾最新公告列表,這家公司把兩年前的財務報告“倒騰”出來,進行了更新。
會計差錯成為核心。
且不論舊賬,光看剛剛過去一年的財報內容,就有著諸多令人不解之處。
上市公司的“賬目游戲”,可謂精彩紛呈。
曾登榜私募冠軍葉飛的爆料
維信諾主營業務為AMOLED新型顯示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應用領域涵蓋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車載顯示等方面。
近期,維信諾搜索熱度上升,與昔日私募冠軍葉飛的爆料有關。
之前,葉飛踢爆了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諸多黑幕.對此,深交所直接向維信諾發出問詢函,稱“有媒體報道稱某微博大V爆料你公司存在與盤方合謀進行市值管理、坐莊賴賬等情況”。
深交所要求維信諾就相關問題進行自查,特別是是否存在與第三方合謀和單獨操縱公司股價、坐莊等情形。
問詢函的回復還沒完成,江蘇證監局直接發來一份罰單,問題直指信息披露問題。
其中,2018年12月,維信諾開始向參股公司提供技術許可及咨詢等服務,2019年6月訂立相關合同。該交易構成關聯交易,交易發生前,維信諾未履行關聯交易的審議程序,未及時披露相關交易。
除此之外,更嚴重的披露問題,存在于該公司年報的業績數字中。
維信諾2019年半年報、三季報出現錯報凈利潤的問題,對與聯營企業發生的順流交易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的部分未按照持股比例進行抵銷處理。
從上圖可以看出,更正前后的數字差距相當大,更正后的歸母凈利潤都有1億元左右的下滑。
于是就出現文章開頭提及的“翻舊賬”,如上圖所示,5月29日連續披露多個2019年業績更正的公告。
圍繞補貼款的疑問
在券商分析師眼中,維信諾曾經一度扮演著績優資產的角色。
2020年12月末,銀河證券一篇賣方報告《合肥產線成功點亮,戰略布局愈發清晰》稱,“預計到2027年AMOLED新型顯示產品需求量將突破10億片,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維信諾自主研發OLED技術20余年,優勢明顯,承擔多項國際標準定制,在行業享有話語權。隨著公司自身研發技術的不斷突破,產能釋放以及與上下游的協同發展,公司將在OLED領域大放異彩”。
上述臨近年關的評論,卻抵擋不住業績真實面目被撕開的那一刻。
打開2020年年報,維信諾的業績“十分亮眼”:營業收入34.34億元,同比增長27.69%;歸母凈利潤2.04億元,同比增長217.93%。
然而,維信諾扣非后凈利潤為-7.39億元,公司自2014年起扣非后凈利潤均為負值。
年報還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公司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看完這兩段2020年業績描述,投資者想必非常疑惑:為何如此矛盾?
實際上,年報中列出了公司將四筆補貼(包括成本費用補貼及新產品獎勵補貼款現金)計入2020年度的情況。
這并非孤例。
2018年至2020年,維信諾非經常性損益中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20.31億元、10.56億元、11.44億元。
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經營業務相關,但由于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項收入、支出。
還不僅于此。
今年2月,控股子公司固安云谷收到廊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企業穩崗返還資金人民幣1207.43萬元,并計入2021年度損益。
真可謂一波接一波。
貨幣資金“凍住了”
年報中的貨幣資金,是一項觀察上市公司資產流動性、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標。
一般來講,貨幣資金分為兩種,即自由資金和受限制資金。
其中,受限制資金體現于年報中所有權或使用權受到限制的資產一欄中。
截至2020年末,維信諾貨幣資金期末余額為34.67億元,存在權利受限情形的貨幣資金高達12.11億元。給出的受限原因是信用證保證金、保證金存款等。
一般來講,一家公司貨幣資金權利受到限制,不能自由使用,當企業這部分資金占較高比例時,說明資金鏈較緊張。
但從上圖可以看出,維信諾還存在53億元的受限固定資產,涉及售后回租融資租賃標的物,并購貸、銀團貸款抵押物;無形資產中受限賬面價值也有6.4億元,也是出于抵押、售后回租融資租賃的質押物的原因。
總體算下來,整個公司所有權或使用權受到限制的資產總額高達134.6億元。
我們再看一個重要數據:截至2020年末,維信諾總資產為385億元。這么一算,受限資產達到總資產比例的35%。
還有更為奇怪的情況。維信諾還有規模不小的借款。
其中,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等有息負債期末余額合計50.07億元,長期借款23.47億元。維信諾2018-2020年的資產負債率為48.07%、48.29%、49.43%。
如上圖,維信諾在應付關聯方債務中,銀行借款利率為8.5%-9.7%。
如此高的借款利率,支撐著維信諾的運營,這究竟又能持續多久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