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芯片產業 華米科技與億通科技開始聯手
公告發出之后,億通科技當天上漲高達12.9%,華米科技當天上漲3.09%。
來源:GPLP
2021年5月26日,億通科技(300211.SZ)發布了一則公告顯示,億通科技獲華米科技(NYSE:ZEPP)在傳感器等方面的知識產權授權,將為華米科技供應心率傳感器模組。據悉,除了給億通科技相關知識產權授權以外,華米科技還幫億通科技搭建起一支微電子團隊——2021年2月,作為億通科技的全資子公司,合肥鯨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后又更名為鯨魚微電子,注冊資本也增至5000萬元。
?
據億通科技公告,從2021年6月1日到2022年5月31日,億通科技有望從華米科技那獲得2700萬元(含稅)的營收;實際上,這個數字并非上限,當然可能需要另外的審批。如果億通科技圓滿完成這一任務,將極大提升其營收水平。
?
公告發出之后,億通科技當天上漲高達12.9%,華米科技當天上漲3.09%。
?
資本市場為何對億通科技與華米科技的合作高度認可?二者的合作邏輯何在?
自美國接連對中國企業展開芯片制裁后,發展芯片,就成了中國科技圈的主旋律。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測算,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0%,為同期全球產業增速的3倍。
?
不過,即便如此,中國芯片產業依舊任重而道遠。
?
2021年3月17日,關于中國的芯片產業,中國院士吳漢明曾透露,當前中國芯片產能和需求至少差了8個中芯國際。也即是說,現階段我國芯片產能,還遠無法滿足需求,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芯片已經超過原油,成為我國進口的第一大品類,在2020年,中國半導體材料自有率不夠10%,而在我國針對半導體業的將來發展要求是截止2024年提升這一數據信息達20%,對此,中國明確表示將斥資1600億人民幣建設屬于我國的芯片高地。
?
可以說,芯片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關系到現代信息產業和產業鏈發展。
?
在這種背景下,華米科技與億通科技合作共同發展芯片產業,可以說讓億通科技的未來發展充滿想象空間——據雙方簽署的協議顯示,華米科技許可鯨魚微電子及其外包方可使用相關知識產權,由華米科技為其提供與生產心率傳感器模組相關的信息、數據、圖紙、作品、設計、商標、原型、樣品、材料、工具、計劃、文件等。
?
公開資料顯示,江蘇億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億通科技”)創建于2001年,是專業從事有線電視網絡設備的研發、制造和銷售及視頻監控智能化工程服務的高科技股份制上市公司。
?
據悉,為了發力傳感器、物聯網,億通科技設立了全資子公司鯨魚微電子,并將注冊資本增至5000萬元,并且,以鯨魚微電子作為第三方平臺構建了以“芯”為核心的自主研發平臺,加強芯片自研能力,實現由智能硬件企業到自研創新和數字化生態價值鏈的打造。
?
因此,此次華米科技對億通科技旗下鯨魚微電子關于心率傳感器模組的IP授權只是一個開始,原來,據GPLP犀牛財經了解,除了給億通科技相關知識產權授權之外,華米科技還幫億通科技搭建了一個微電子團隊全力進行芯片相關自主研發,共同推動其芯片產業持續發展。
?
與華米科技進行合作,這可以說是億通科技的理想選擇——與華米科技合作之后,億通科技將由傳統的有線電視網絡傳輸設備廠商,以芯片、傳感器等核心技術為依托,向當下最為火爆的傳感器、物聯網等領域發力,轉型為高精尖科技企業,極大打開未來想象空間。
?
而對于華米科技來講,通過與億通科技的合作,也成功以“資本合作+實業合作”的雙輪驅動,鏈接起A股和美股,充分發揮兩大資本市場的勢能,構建起完整的可穿戴設備全產業鏈,成為一家軟硬一體,深入產業鏈上游的的科技健康生態型公司。
?
2021年5月31日,在資本對億通科技持續看好的背景下,億通科技持續上漲,以9.64元/股開盤并且上漲0.72%。
?
資料顯示,在技術方面,華米科技可以說傾囊相授——華米科技授予鯨魚微電子的知識產權幾乎包含傳感器模組的方方面面,比如信息、數據、圖紙、作品、設計、商標、原型、樣品、材料、工具、計劃、文件等,而且,還幫其組建技術團隊,把自身在芯片、傳感器、解決方案、操作系統等領域的積累和沉淀,毫無保留的輸送給整個物聯網、智能硬件產業,可以說,在華米科技的助力下,億通科技在產業升級方面將毫不費力。
?
而華米科技之所以有底氣能夠對億通科技授權,這與其對芯片產業的多年研發技術及積累密切相關。
?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6年,華米科技就開始籌劃芯片和傳感器的自主研發,2017年,在充分考慮保證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硬件產品上算法的運行效果和芯片業務不能受制于人的背景下,華米科技開始正式走向了芯片的自研道路,不過,在自主研發的同時,他們也還沒有放棄通過投資的方向提升科技水平。
?
于是,在這條道路上,通過投資+自主研發的方式,分別在2018年和2019年,華米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可穿戴領域的芯片——黃山1號和第二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黃山2號,這對于國產芯片、AIoT 產業而言意義重大。
?
在技術支持方面,在技術支持上,華米先后先后投資了 RISC-V 商業處理器 IP 供應商 SiFive、半導體初創公司 GreenWaves Technologies和投諾領科技——一家致力于打造物聯網領域的全集成 CIoT SoC 芯片的5G芯片公司、通過投資,這使華米科技提前布局了 5G、物聯網領域,同時,也為億通科技授權知識產權及進軍芯片、傳感器產業打下了技術基礎。
?
據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汪透露,華米科技為“黃山2號”重新設計了AI本地物數據計算NPU,采卷積神經絡加速技術,提升了本地AI數據計算的性能,加快了識別速度。基于率數據,“2號”的房顫識別速度是“1號”的7倍,是市上其它軟件算法的 26 倍,與此同時,它還具有運算效率和低使功耗兩優勢,相于在可穿戴設備中常的ARM Cortex-M4架構處理器,整體運算效率提升了38%。
?
在可穿戴設備領域,未來IoT時代的芯片將會是用戶需求驅動。這也就是說,未來需要什么芯片與傳感器需要從終端去看,以往芯片決定終端的模式,將會變成終端決定芯片的模式。
?
這就意味著,華米科技可以通過終端優勢決定芯片發展模式,最終引領IoT時代的芯片發展,這無論對于億通科技還是對于華米科技來講,都可以說占領了芯片及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制高點。
?
基于華米科技的技術優勢,億通科技進軍芯片及物聯網產業顯然順理成章——資料顯示,除了傳感器之外,后續包括華米科技在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硬件領域的芯片以及各種整體解決方案、操作系統等業務,筆者猜測其都極有可能以知識產權授權、戰略合作等各種方式,賦能、落地到億通科技的身上。
?
讓我們最終期待億通科技的持續發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