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逾期債務已達近670億元 公司轉讓深圳公司自救
華夏幸福的綜合性風險化解方案已經制定完畢,最快將于7月上旬對外公布,最終方案主要包含四方面內容:債務展期1-2年;到期債券協商轉化為非債券類債務,部分轉股;相關業務進行重組,住宅、產業園區運營和商業可能是未來主要業務;王文學留在公司從事“擅長的業務”,但相關權…
雷達財經 文|張凱旌
華夏幸福債務情況有了最新進展。
6月22日下午,華夏幸福公告稱,受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信用環境疊加多輪疫情影響,公司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近期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償還銀行貸款、信托貸款等債務形式的債務本息金額64.49億元。
同花順iFind顯示,自2021年2月1日公司首度披露債務違約情況后,華夏幸福至今共發布了9個“公司部分債務未能如期償還的公告”,而發生債務逾期的本息金額也從52.55億元一路積累到了截至6月21日的669.90億元。
雷達財經注意到,隨著公司債務滾雪球式的增加,包括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誠信國際”)在內的多家信用評級機構對華夏幸福主體及相關債項的信用評級也在不斷下調。
3月1日,中誠信國際將華夏幸福的主體信用等級由B下調至C,撤出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同時將公司旗下的兩個中期票據的債項信用等級由B調降至CCC;3月24日,前述兩個中期票據的債項信用等級進一步遭中誠信國際下調;6月11日,中誠信國際直接終止了華夏幸福主體及相關債項信用評級,并稱之后不再更新對公司的信用評級結果。
此外,其他兩家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國際和東方金誠,亦在公司爆雷后迅速將其主體信用評級降為C。
在此期間,華夏幸福還披露了公司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的業績情況,財報顯示,公司在2020年實現營收1012.09億元,同比下降3.80%,凈利潤48.06億元,同比驟降67.27%。
2021年一季度,華夏幸福的營收更是同比下降59.27%,公司的凈利潤也由盈轉虧,凈虧損達37.38億元,狀況不容樂觀。
為挽救公司岌岌可危的現狀,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
據不完全統計,債務暴雷以來,華夏幸福已經將嘉興南湖項目賣給了融創,南京上秦淮地塊轉手給了金茂和美的,武漢孔雀城航天府項目子公司51%股權賣給了寶業集團,武漢新洲雙柳地塊轉給了江西房企中奧地產,但市場普遍認為,零散式地出售項目股權獲得的現金與華夏幸福當前面臨的債務缺口相比,無異于杯水車薪。
華夏幸福還得到了平安的相助。2018-2019年,中國平安斥資約180億元成為華夏幸福二股東,市場普遍認為此次入股不幸“踩雷”,但種種跡象表明,華夏幸福尚未被平安“拋棄”。
2月,在中國平安2020年業績發布會上,公司總經理謝永林透露,華夏幸福是平安8萬億組合中的一部分,對其是股權投資180億元,表內債權投資360億元,一共540億元。平安將會根據進程及時提取撥備,敞口540億元,不代表損失540億元。
6月10日,工商資料顯示,華夏幸福(深圳)城市更新管理有限公司已更名為鵬瑞(深圳)城市發展有限公司,趙榮由華夏城市更新總經理變更為鵬瑞城市發展董事長,其他三名管理人員全部由鵬瑞集團方面派人擔任。
據悉,鵬瑞通過入主華夏城市更新,或能獲取其在深圳、東莞、廣州的大約12個城市舊改項目,其中深圳沙頭角舊改項目、廣州白鵝潭舊改項目等都是建筑面積均超百萬平方米。
有消息稱,華夏幸福南方總部此次與鵬瑞的合作,有平安的關系在其中斡旋,因為鵬瑞的不少項目和平安體系有關。
另據經濟觀察報報道,華夏幸福的綜合性風險化解方案已經制定完畢,最快將于7月上旬對外公布,最終方案主要包含四方面內容:債務展期1-2年;到期債券協商轉化為非債券類債務,部分轉股;相關業務進行重組,住宅、產業園區運營和商業可能是未來主要業務;王文學留在公司從事“擅長的業務”,但相關權重可能會下降。
但一系列救援措施能否行之有效,尚需時間的檢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