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尷尬的茶
奈雪的茶,現在變成了尷尬的茶。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
作者 |?胡野原
編輯 | 問之
頂著中國新式茶飲第一股的頭銜,奈雪的茶今日赴港上市,此前已被散戶瘋狂追捧,獲得431倍的超額認購。
?
看似要迎來高光時刻了,奈雪的茶卻在上市第一天就摔了個大跟頭,面臨開盤即破發的尷尬境地。
據港交所數據,奈雪上市首日低開4.75%,截至當天收盤時,奈雪的茶股價相比發行價已經跌去13.54%。
這一下就套牢了數以萬計的投資者,也讓資本市場見識到了奈雪的茶,真的能讓人心里雪花飄飄。
?
只不過,這一切早有征兆,從多年來的持續虧損,疫情下的逆勢擴張,到現在的流血上市,奈雪的茶明晃晃地刻著兩個大字:缺錢。
?
最終的結果或許就是,成不了星巴克,跑不過喜茶,資本吃肉,奈雪只有喝湯的份。
?
一上市就破發,一跌跌一天
?
2021年6月30日是奈雪的茶上市首日。
?
早上9點半,港交所開市剛剛開市,一大批股民等著這支中國新式茶飲第一股給自己帶來一筆橫財,但最后,卻變成了大型套牢現場。
?
上市之前,奈雪的茶發行價是19.8港元/股。
?
9點半一開盤,奈雪股價就下跌到了18.86港元,直接下跌了4.75%。這意味著,此前打新的投資者,錢沒賺到,倒是直接收獲了虧損4.75%的戰績。
?
根據公司公告,奈雪的茶此次IPO的散戶認購部分,獲得431倍的超額認購。這些散戶們勢必將賠得很慘。
?
這還不是災難的結束。開盤之后,奈雪股價一路下跌,收盤時跌幅已經擴大到13.54%,股價只有17.12元,基本上是一個單邊下行的趨勢。
?
原本,奈雪是以約340億港元市值上市的,現在總市值只剩下293.63億港元,都跌破了300億港元關口。
?
不過,上市前,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和趙林夫婦合計持股9.77億股,占比67.04%。照此計算,即便奈雪的茶股價上市即破發,也絲毫不影響兩位老板成為身價百億的大富豪。
?
奈雪的破發并不令人意外。
早在6月29日下午,奈雪的茶已經登陸暗盤,盤初曾一度漲超11%,但未能延續,交易期間一度出現破發。最終,在老虎證券暗盤收跌1.31%。
當時就有觀點認為,第二天上市后,奈雪的茶股價不會很樂觀,“破發幾率較大”。
?
如今的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
它用一系列數據證明,賣奶茶未必真的能賺錢。
虧損不止,流血上市
?
奈雪的茶曾有一個很美好的品牌故事。
?
據說,這是一個因為一場“相親”成就的茶飲第一股。創始人趙林和彭心夫婦,是在一場相親活動中結識。
?
彭心大學畢業后,在深圳從事品牌經理的工作,但一直想開一家自己的店。
?
2012年,彭心辭職創業。過了幾個月,店還是沒開起來。
?
這時候,有人給她介紹了在餐飲行業很有經驗的趙林,組了一個相親局。彭心上去就跟人聊自己的開店設想,拿著商業計劃書請教問題。
?
但趙林直接告訴她:如果你想做成一家店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成為我女朋友。
?
三個月之后,2013年7月,兩人閃婚,于是,有了奈雪的茶。取這個名字還是因為彭心的網名叫“奈雪”。
?
從這個故事里來看,奈雪的茶從誕生伊始,就自帶一層浪漫色彩的濾鏡。
?
然而,浪漫的愛情故事并沒能給奈雪的茶帶來同樣美好的商業前景。
?
2015年,奈雪開出了第一家店,緊接著是第二家、第三家。隨著奈雪的擴張,一個新式茶飲品牌已經逐漸成型。
?
同一年,后來成為奈雪死對頭的喜茶,也剛剛開始啟用“喜茶”這個品牌名。
?
二者都是價格昂貴的茶的代表。
?
中泰證券的研報指出,在中國的新式茶飲品牌中,奈雪的茶以單杯平均26元的售價位于第一,在整體客單價方面,奈雪的茶也以平均售價43元位居第一。
?
奈雪的茶都這么貴了,收入當然也不低。
?
在奈雪公布的招股書中,奈雪的茶早早就邁入了10億營收的級別。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收入分別為10.87億元、25.02億元、30.57億元。
?
但收入不等于賺錢,更不等于利潤。盡管營收規模不小,奈雪的茶卻一直陷在虧損里。
?
2018年至2020年,奈雪的茶凈虧損分別為0.66億元、0.39億元、2.02億元。
?
掙得越多,賠的越多。
?
也正因此,奈雪的茶謀求上市時,就一直被人看作是“流血上市”。在以前,這種詞一般用在那種自己賺不到錢,所以要在資本市場上圈錢的企業身上。
對此,奈雪的茶并不承認。
?
6月22日,也就是上市前一周,奈雪更新了招股書,經調整后2020年凈利潤達1664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
財報好看了,但卻無法扭轉輿論。
?
仍然有媒體認為,奈雪在幾個月之內,從虧損變成盈利,并不是因為營收暴增,而是運用了財務手段。在剔除了優先股、期權激勵、利息、稅收帶來的虧損后實現了盈利,若不進行調賬,2020年虧損約為2億元。
?
奈雪的浪漫主義濾鏡,在商業現實面前碎了一地。
?
擴張中的奈雪,究竟有多缺錢
??
過去五年來,奈雪的茶一直沒有停下擴張的步伐。
?
奈雪的茶拿到第一筆外部投資,是在2016年10月。
這筆投資來自天圖資本,投資方在奈雪開第二家店的時候,就已經在和趙林接觸。之后還每兩周見一次,持續了將近半年。等到奈雪開到第11家店的時候,天圖資本開始討論正式投資奈雪。
?
2017年開始,奈雪陸續獲得天圖資本兩輪總計9200萬投資。
?
拿到錢的奈雪,開店有底氣了。開始走出廣東,開啟“全國城市拓展計劃”,
,深耕一二線城市。
?
2018年、奈雪就新開了111家門店。此后,奈雪一邊融資,一邊開店。
?
根據招股書,2017年到2020年三年間,奈雪共完成五輪近13億元融資。其中,有三輪都是2020年完成的,這也是開店最多的一年。
奈雪的茶旗下飲品
2020年的疫情,給一些餐飲企業帶來滅頂之災的同時,也給許多餐飲企業帶來了擴張的絕佳機會。
?
伴隨著商場人流減少,商鋪倒閉數量增多,不少餐飲企業想趁機抄底,逆勢擴張。
?
比如海底撈,就在2020年新開了500多家店面。
?
這一年,奈雪也沒閑著。先后在4月、6月和12月,從深創投、弘暉資本和太盟投資集團(PAG)手中分別融來了2億元人民幣、500萬美元和1億美元。
?
拿到錢,就開始開店。2019年又開了173家,2020年,新開了172家。
?
相當于每隔2-3天,奈雪就新開了一家店。
?
并且,奈雪還計劃在2021及2022年在一線城市與新一線城市分別開300間與350間門店,相當于平均每天開一家店。
瘋狂的擴張可能在一段時間后帶來巨大的規模收益,但在那之前,企業還需要承受極大的成本壓力,甚至可能因此陷入泥潭。
根據奈雪的招股書顯示,奈雪一直奉行“大店戰略”,多數門店在180-350平方米之間,這是奈雪的標準店型。相比于其他飲品店動輒幾平米的門店面積,奈雪僅從面積上來看,就堪稱飲品界的奢侈品。
?
此外,奈雪還有一種80-200平米的Pro店面,這種門店面積稍小一些。但也比很多飲品店的門店大出不少。
在奈雪看來,大店面可以作為消費者的第三空間,讓年輕人習慣把喝茶當做一種新的社交生活方式。
頗具設計感的奈雪門店
但這首先帶來的是巨大的成本壓力。奈雪的標準門店,平均開店成本高達185萬元,Pro店型的投資成本則為125萬元。
招股書中算了一筆賬:截至2021年至2022年12月31日止,按照平均開店成本計算,預計開設新的奈雪的茶茶飲店的計劃投資成本分別約為4.24億、4.86 億元人民幣。
接下來的一年多里,奈雪計劃新開的店面加起來,需要超過9.1億元資金。
這么大的成本壓力,對于通過調整后的財報上的盈利數據來看,沒有絲毫靠自己覆蓋成本的可能。
也就只剩下了上市這一條路。
?
店大人多,成本太高
?
在彭心和趙林剛開始做奈雪的茶時,就想把奈雪打造成一個高端品牌,要像星巴克一樣,開在購物中心最顯眼的大門。
?
在全球餐飲界中,星巴克就是通過提供家和公司之外的“第三空間”實現快速擴張,成為全球休閑飲料連鎖龍頭。
?
奈雪看到了“第三空間”的可能。但是,這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
?
有一次,彭心在深圳去一處購物中心談租店時,對方根本無法理解她。
?
“放個奶茶店在門口挨著星巴克,不是很怪就是很low。”這是當時許多購物中心的管理層對奈雪這類新茶飲店的看法。
?
但最后,奈雪和喜茶們還是把店面開進了購物中心。
?
奈雪的店越開越多,越開越大,也越來越燒錢。除了剛開店時的硬性成本之外,店開起來后,也需要人運營。店越大,需要的人越多。
奈雪的一家標準店,需要的平均員工數是21人,Pro店需要的員工數則是13人。
2018年~2020年,奈雪的茶員工成本分別為3.4億元、7.5億元、9.2億元,員工成本占比分別為31.3%、30%、30.1%,是除了材料成本以外的最大開支。
無論從哪個角度,奈雪都需要思考一下自己的戰略。
這些年來,做咖啡的、做奶茶的都盯著著星巴克,尋找各種學習星巴克的角度,但時過境遷,成功復制的寥寥無幾。
畢竟,上一個說要打倒星巴克的瑞幸咖啡,現在仍在拼命掙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