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診所瑞爾集團赴港IPO:最近3年虧掉12億,千店計劃還能完成嗎?
民營口腔診所即將上市。
文|翠鳥資本
作為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的瑞爾集團,日前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背后多個資本巨頭站臺。
瑞爾集團披露,截至2021年3月31日,旗下專業團隊由856名全職牙醫組成,30.8%的牙醫與該機構合作超過五年,在過去10年間的接診人次近630萬。
亮出看似大規模的團隊,疊加牙齒正畸和種植等核心業務量,瑞爾集團IPO就一路平坦嗎?
實際上,瑞爾集團在招股書中自曝多重風險,巨額虧損值得警惕。
另外,這場融資大戲背后的資本玩家也值得投資者關注。而4年前,瑞爾集團宣布啟動千店計劃,用5-8年時間在全國開設超1000家診所醫院,而目前,僅完成十分之一。
大牌股東“穿馬甲”
齒科診所中,瑞爾集團在國內資格最老,可追溯至1999年4月,創始人鄒其芳創建瑞爾齒科,成為北京第一家國內高端口腔診所。
該機構引用三方機構統計數據稱,按2020年的總收入計,瑞爾集團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高端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
招股書顯示,瑞爾集團創始人鄒其芳總計持有34.29%的股權。按最新估值計算,瑞爾集團估值約為10億美元。
本次募集資金的65%將用于業務擴張、在現有城市開設新的瑞爾及瑞泰醫院及診所,15%將用于建設及優化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等。
公開資料顯示,鄒其芳1978年從天津外國語學院畢業后,1982年分配到天津醫藥局做翻譯,1984年辭職加盟中美史克公司,1992年就讀于美國沃頓商學院MBA,畢業后在香港進入美國信孚銀行工作,1998年回北京創辦瑞爾國際有限公司。
一家公司IPO,一般而言,背后必有資本力量,瑞爾集團也不例外。
招股書披露的股東陣容,有多個大牌機構。
比如:“Elbrus Investments Pte. Ltd”,穿透后發現,該公司有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的背景。
“坐落”于新加坡的資本還不止于此。
再如:股東中有“Broad Street Investments Holding (Singapore) Pte. Ltd”,以及“Stonebridge”,均注冊于新加坡。招股書披露,Stonebridge由高盛集團有限公司的多只雇員基金持有,這些基金的普通合伙人為高盛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除此之外,股東還有著千億私募巨頭高瓴資本的“馬甲”——HH AGL Holdings Limited。
招股書披露,這家公司為根據開曼群島法例注冊成立的獲豁免有限公司,從事投資控股,并由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最終管理及控制。
具體而言,淡馬錫為瑞爾集團最大機構股東,持股10.88%。Total Success Investment Ltd.持股10.32%,高盛持股8.24%,KPCB持股6.35%,啟明創投持股5.54%,高瓴資本持股5.13%。
神秘玩家隱居身后
除了上述知名的資本,還有更加隱秘的資本集團。
招股書披露,2021年3月1日、3月5日、3月8日及3月22日,若干E輪前投資者同意通過簽立股份認購協議作為前投資者投資于本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新E輪優先股股東中,有多個機構值得關注。
比如:“WF Asian Reconnaissance Fund Limited”,穿透發現,該基金管理機構名稱為“Ward Ferry”。該機構是港股明星公司海底撈、中國有贊的股東。
據對沖基金信息網站(HedgeFund Contacts),這家機構位于香港,成立于2000年,資產管理規模12.6億美元,旗下員工為4人。
對于有20余年歷史的對沖基金,“Ward Ferry”官網可謂惜字如金,只有極為簡單的公司介紹、聯絡電話,并無團隊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瑞爾集團對神秘的“Ward Ferry”有進一步介紹:一家于2000年成立的精品投資管理公司。根植于香港,為全球機構投資者管理只限長倉的股票型基金并投資于亞洲市場。遵循以基本面為導向的投資策略,通過執行自上而下的一手研究以及貫徹長期投資理念的“私募股權”方法進行公開市場投資。
上述介紹已經大幅超出“Ward Ferry”官網介紹,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家專注二級市場純多頭機構,但其背后實控人身份依然破朔迷離。
自曝風險,巨額虧損
每家公司的招股書,都會談及風險因素。但瑞爾集團披露的風險,卻并非僅僅是“走過場”。
首先,瑞爾集團的門店雖然遍布一二線城市,但并沒有賺到錢。
招股書顯示,公司于2019財政年度(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年度)至2021財政年度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0.8億元、10.99億元及15.15億元,凈虧損由2019財年的3.04億增加到2020財年的3.26億,并進一步擴大至凈虧損5.98億,三年累計虧損12.28億。
瑞爾集團稱,2019財年及2020財年,其產生經營虧損的原因之一是其發生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權的重大公允價值虧損。
其次,瑞爾集團的凈流動負債狀況令公司面臨流動資金風險。
其招股書披露: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公司的凈流動負債分別為人民幣1.53億元、人民幣27億元及人民幣31億元。
再次,瑞爾集團直接點出自身合規風險“倘我們未能遵守勞動相關法律法規,我們可能因不合規而面臨罰款或處罰”。
實際上,在此前的運營中,瑞爾集團未能為若干雇員悉數支付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供款。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該機構分別就未繳納的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供款計提撥備人民幣280萬元、人民幣370萬元及人民幣240萬元。
2017年,瑞爾集團宣布啟動千店計劃:預計用5-8年時間,在全國開設超1000家診所醫院。
不過,4年已過,瑞爾集團診所和醫院數量僅增加 30 家,總共運營著 107 家診所及口腔醫院,也就是說僅完成夢想的十分之一。
或許,這只是個口號而已,給自己和資本打氣。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