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上市公司卷入一場900億“專網通信”騙局,背后都指向了神秘人隋田力?
“專網通信”成A股“驚天大雷”,牽涉十余家上市公司。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專網通信”成A股“驚天大雷”,牽涉十余家上市公司。而這背后都指向神秘操盤手隋田力,隋田力是以何種手法,將如此大規模供應鏈“套利局”藏在水下?
“專網通信”成A股驚天大雷。
截止7月31日,近期通訊行業的“連環雷”已牽涉至少15家上市公司,規模超900億。
而事件曝光的導火索,是近期多家看似“毫無關聯”的上市公司,密集發布了“極為類似”的重大風險提示公告。牽扯其中的上市公司,均先后開辟了名為“專網通信業務”的新業務,并且該業務收入迅猛增加后又快速下跌。
(來源于網絡)
有媒體整理發現,這些上市公司的上下游供應鏈均有重疊,且似乎都是“影子公司”或者“皮包公司”,難以找到經營實體。“凡是我接觸過的這個貿易鏈條里的所有主體,其實都搞不清楚他們在買賣些啥,以及他們賣的東西到底能起到啥作用,最終用戶是誰。”根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這背后或是有人通過供應鏈“套利”。
隨著事件的不斷發酵,這個巨大融資網絡背后的操控者——神秘人隋田力也逐漸浮出水面。
牽連15家上市公司
7月23日,匯鴻集團公告稱,子公司中錦公司經營的電子通信設備業務存在部分合同執行異常,相關業務風險事項涉及金額合計5.51億元。
同日,凱樂科技公告稱,公司向供應商采購通信業務,預付賬款余額62.27億元,其中出現供應商逾期供貨合同金額11.51億元。經公司多次催討,對方至今仍未履行相關義務。
7月21日,中天科技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存在部分高端通信業務相關的合同執行異常。截至6月30日,公司合并口徑預付款項21.35億元對應的原材料供應商交付不及預期,存在預付款項損失風險;5.12億元應收賬款逾期,存在壞賬風險;扣除已收到的預收款項后,剩余未交付存貨貨值11.07億元,存在無法足額變現風險。
7月13日,國瑞科技公告稱,公司經營的多網狀云數據處理通信機業務存在部分合同執行異常(扣除已收到的預收款項或定金后對應的存貨約0.98億元)以及應收賬款約1.67億元逾期,可能導致公司發生損失的風險。
可怕的是,以上只是冰山一角。不足2個月內發布公告的8家公司,合計可能損失金額已高達240億元。
據相關調查報道進一步整理,自2014年起,至少有15家上市公司——新海宜、華訊方舟、凱樂科技、中利集團、亨通光電、寧通信B、飛利信、瑞斯康達、宏達新材、中天科技、國瑞科技、上海電氣、匯鴻集團、合眾思壯、浙大網新(含A股14家、B股一家)牽涉其中。
這些公司的共同點是,均先后開辟了一塊新業務,命名為“專網通信業務”,少數公司則命名為“特種通訊產品”、“高端通信產品”、“物聯網與智能化”等。
(來源于網絡)
并且,其中11家上市公司合計的專網通信業務收入經歷了迅猛增加又快速下降的過程,且是影響11家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的重要因素;而預付款項變化趨勢,與合計的專網通信業務規模變化也基本趨同。
從這塊“神秘業務”流入上市公司的資金有多少呢?
據上述11家公司的年報披露統計,在業務最高峰的2018年,11家上市公司的專網通信業務收入合計達到230億元,預付款項也達到196億元的峰值。
供應鏈“套利局”
據統計,上述上市公司在“專網通信業務”的上下游公司也具有較高重疊性。上游供應商主要涉及上海星地通、新一代專網、重慶博琨、寧波鴻孜、浙江鑫網等5家;下游客戶主要涉及富申實業、普天信息、環球景行、航天神禾、南京長江電子等5家。
不過,據媒體報道,這些上下游公司似乎都是“影子公司”或者“皮包公司”,難以找到經營實體。
有相關知情人士透露,公司銷往的下游都是“指定的”,而下游再銷往的下游也一樣。貨物從商家發出后,被直接運往了某相關公司倉庫。而產品的最終去向無人知曉,產品的最終用戶在哪也無人知曉。
其進一步表示:“凡是我接觸過的這個貿易鏈條里的所有主體,其實都搞不清楚他們在買賣些啥,以及他們賣的東西到底能起到啥作用,最終用戶是誰。”
這些上下游的“神秘公司”又拿了多少錢呢?
據上述11家上市公司年報的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今,“專網通信業務”累計預付款總額達到了735億元,其中預付給這5家供應商的金額累計就達到了439億元,占比接近60%。
從上文羅列的證據可以看出,諸多信息似乎指向了一起盤根錯節的“重大騙局”。業內人士指出,這屬于“融資性貿易”的典型表現。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在這個龐大的融資性貿易網絡中,公司資金以預付貨款的方式流向供應商,若干時間之后,供應商或其隱性關聯方,將資金通過一層或多層下游客戶,以銷售回款的方式回流公司,短期內,上市公司業績便可以得到提升。
而對于操盤手來說,則能夠輕松“套利”,穩賺不賠。讓國企客戶先付10%的貨款,要求上市公司預付100%貨款,從隋田力控制的星地通等供應商處采購設備。一旦國企客戶欠款,則由上市公司承擔高昂的壞賬。
紙終究包不住火,左手倒右手空轉資金的“危險游戲”,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就會全面崩盤。于是,曾經與其有過接觸的上市公司,接連形成巨額壞賬,遭遇ST、年報問詢函、監管函,一片狼藉。
風險徹底暴露后,盡管相關上市公司皆表示,已經起訴或將起訴相關違約方,以討回款項。但從該等上市公司公告的措辭表達來看,這些風險大概率將全額損失,如果上述關于“融資性貿易”的推斷為真,那么討回款項前景不容樂觀。
背后的神秘人隋田力
抽絲剝繭后,涉嫌“融資性貿易”的相關公司均指向一個神秘人物——隋田力。
公開資料顯示,隋田力,1961年8月出生,江蘇人,大專學歷,對于那個年代來說已算不錯。畢業后,隋田力在江蘇當過兵,做過公務員。履歷顯示,其1979年1月至1994年5月,在部隊服役;1994年5月至1998年10月,任江蘇省政府公務員。
1998年11月,也就是從體制內離開的第一個月,隋田力名下第一家工商主體——星地研究所正式成立,由其100%持股并擔任所長,開啟下海經商之旅。
2011年7月,隋田力、鄒荀一出資設立上海星地通,分別持股90%、10%,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元,其中,隋田力持股90%,鄒旬一持股10%。隋田力擔任執行董事至今,這也是其手中最重要的工商主體。
此后,隋田力進一步延伸觸角,通過上海星地通控制了至少22家公司,范圍遍及江蘇、寧波、哈爾濱、北京、重慶、上海、深圳等地。
若單從上市公司來看,其目前僅控制了一家新三板企業海高通信,主要從事通信軟件。不過海高通信經營質量不佳,2016年營收僅為3.2億元,到2020年已跌至7719萬元,當前其市值僅有1.2億元。
2015至2016年,隋田力通過上海星地通及北京賽普,以總計511萬元的對價購入海高通信36%股權,并成為海高通信實際控制人。當年9月,海高通信便在新三板掛牌,這也是隋田力實際控制的唯一一家“水面上”的公眾公司。
能夠在通訊設備行業扎根如此之深,并讓十余家國企客戶全力配合,與隋田力深厚的政府背景不無關聯。有市場人士評論稱:即使初步拼出隋田力的資本圖譜,也震驚于他的能量。
另外,隋田力還非常聰明地利用了“軍工涉密信息披露豁免”,讓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處于隱秘狀態。調查中,許多上市公司歷年年報所披露的前五大客戶、前五大供應商、前五大預付款對象等,都是以一、二、三、四、五或者A、B、C、D、E代替,完全不予披露名稱。
多年來,這個隱秘的網絡默默運行著,不僅滋養了從中投機獲利的“吸血鬼”,還使得一眾上市公司的業績風險長期掩蓋,對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行,以及投資者的利益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至于是否涉嫌虛增收入、業績造假,有待監管部門進一步調查認定。而隨著相關部門調查的深入,相信也會有更多的真相將大白于天下。
責任編輯?|?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