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劫獄?吳亦凡部分粉絲仍力挺“愛豆”,背后飯圈何去何從?
飯圈也并非鐵板一塊。有觀點認為,這次吳亦凡的丑聞,會讓很多殘存著理性的粉絲們,看到光鮮流量背后不那么美麗的部分,從而能讓自己殘存的理性變多一些。
雷達財經 文|張凱旌
吳亦凡可能真的要進監獄了。
7月31日晚,北京朝陽警方通報了吳亦凡因涉嫌強奸罪被刑拘的消息,一度引爆微博熱搜,對此舉報人都美竹的朋友李恩回應稱,“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受到的一切不公都將化為動力。”
8月1日,吳亦凡被刑拘一事持續發酵,有律師表示,如網傳吳亦凡強奸多名被害人的事實存在,則可能會被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將在中國服刑;還有網友發現,微信公眾號中國禁毒也轉發了朝陽平安的公告,據此推斷,事件背后涉及的情況可能更為復雜。
與此同時,吳亦凡眾多粉絲曾集中報團取暖的“吳亦凡”微博超話也已經消失,但在其他名稱包含“吳亦凡”的超話中,仍有粉絲高呼“涉嫌犯罪不代表一定犯罪了。你們為什么要對一個純情大男孩抱有如此惡意!”、“都是你情我愿的,憑什么他就要受罪?”甚至有粉絲試圖挑戰法律底線,創建“救援群”討論“劫獄”,并稱中國法律管不了加拿大人。
“藝人人設崩塌,資本可以割肉止損,但形成的畸形文化,想要止損,絕非易事。”對此,中國新聞周刊評論道。
吳亦凡的粉絲們還沒有放棄
“我申明,我從來沒有過什么‘選妃’!沒有‘誘奸’‘迷奸’!沒有什么‘未成年’!如果有這類行為,請大家放心,我會自己進監獄!!我對自己上述的所有話負法律責任!!”
至今,吳亦凡微博的最近一條動態還停留在7月19日其對都美竹爆料內容的回應上,雷達財經注意到,該條微博轉發、評論量均在100萬+,點贊量為1892萬。這段話曾被一眾吳亦凡粉絲——梅格妮們奉為吳亦凡清白的鐵證。
“今天我去紋身,紋Mr_凡先生的名字在身上,給他擋災避禍”、“真心希望下一個熱搜是全網給吳亦凡道歉”……彼時梅格妮們在微博超話中報團取暖,從內容來看,“聲援”的粉絲與評論區“倒戈”的網友們,仿佛被相隔在兩個世界。
雷達財經注意到,自吳亦凡被刑拘的消息傳出后,與其有關的超話正在一個個消失,而在剩余的超話中,則分裂成了鮮明的兩派。一派網友涌入打卡,試圖觀摩梅格妮們的反應,并紀念即將消失的超話;另一派據理力爭,一邊稱相信警察和法律,勸網友不要借助輿論干擾辦案,一邊表示“我只聽他說”、“刑事拘留不具有懲罰性,只是為保證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
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更有粉絲試圖挑戰法律底線,建立哥哥救援群,公然在網絡環境招募組織“劫獄小組”。
另一位嘗試“普法”的粉絲稱:“吳亦凡只是涉嫌,并沒有實錘,一旦排除嫌疑后就會恢復清白之身;不排除吳亦凡被迫含冤入獄的可能性;就算真的查明違法,中國政府有權囚禁他嗎?加拿大政府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公民在異國他鄉慘遭囚禁的。”
對于本案,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張耀軍向雷達財經表示,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二十四條可知,公安機關一旦決定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則說明其具有重大犯罪嫌疑,另一方面則說明公安機關已經掌握了其相關犯罪的證據。
此外,張耀軍還指出,根據我國《刑法》第六條的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即我國刑法具有屬地管轄原則,吳某的國籍對于本案的管轄沒有影響。
粉頭養成之道:想見“哥哥”得拿積分換
在吳亦凡一路從鮮肉走向頂流的過程中,粉絲無疑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雷達財經曾在《揭秘吳亦凡事件背后的飯圈江湖》一文中提到,2014年前后,吳亦凡作為“歸國四子”之一,脫離韓國團體EXO后到中國發展。2015-2018年,吳亦凡借助若干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等成功晉升為娛樂圈頂流,而他身后的梅格妮們,也在“大戰虎撲”、“專輯屠榜iTunes”等一系列經典戰役后成功“出圈”,讓品牌方進一步認識到了吳亦凡的商業價值。
但吳亦凡也是一位極具爭議性的演藝界明星,人們對他大多數的質疑在于,為什么一個沒有拿得出手作品的藝人,會受到如此程度的熱烈追捧?
電影方面,吳亦凡主演的多部電影豆瓣評分均在5分以下,評分最高的《老炮兒》、《美人魚》中,吳亦凡并非主角。
音樂方面,其作品更是乏善可陳,《大碗寬面》在出圈形成熱度前,吳亦凡在綜藝中的那段即興表演曾被網友們拿出反復“鞭笞”,吐槽其說唱基本功;“梅格妮大戰虎撲”最開始也是因虎撲網友在發布的帖子《吳亦凡無修音視頻,你能堅持到幾秒》中質疑吳亦凡的專業性。
前某市吳亦凡后援粉絲會會長,如今已脫粉一年的陳雯(化名)告訴雷達財經,起初成為吳亦凡粉絲,是因為他的顏值。
“我高中那會他是真的帥,忙學習也了解不到其他的,就覺得他回國很爺們兒。人還是會喜歡看起來美好的事物的。”
據陳雯介紹,吳亦凡的粉絲群體以學生或自由工作者為主,平時的任務包括超話發帖、控評、關注通告行程、物資采購、寫信等。“我們會分微信組和QQ組,組內大家協商好分工,一開始都是自愿。”
陳雯稱,入會是有門檻的。“每個組考的不一樣,類似于虎撲的答題。比如修圖需要運用一些技巧,就會給新人一張圖,讓她們修,測試下能力。”
“沒錢別提愛,白嫖不算粉。”2018年養成類偶像選秀綜藝《偶像練習生》的爆火,將飯圈強大的集資能力展示在世人面前,據悉,該節目粉絲集資超2000萬元,決賽門票最高炒至1.8萬元;同年,騰訊的另一檔節目《創造101》又以超過4000萬元,幾乎翻倍的驚人數據,再次刷新粉絲集資金額紀錄。
吳亦凡雖然沒有以選手的身份參加過此類綜藝,但這并不能阻擋粉絲們的集資熱情。
“太燒錢。”陳雯感嘆,“這東西有個人的也有團體的,一般大型活動最燒錢,比如他的說唱現場,或者上一些綜藝,這些的門票,包括舉起來的牌子等等。如果不在我這個城市,還得買機票過去。他代言LV或者寶格麗這些奢侈品的時候,可能還需要集資買這些。”
據媒體報道,2019年2月,一位初三學生在看《青春有你》時入了飯圈的坑,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當年即開始為愛豆打投、買代言產品等等。這些錢有些是她從自己的生活費省出來的,有些是想方設法以各種理由向父母索取而來。自彼時至今,該名粉絲在打投上花的錢不知不覺已接近1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粉絲們為“哥哥”所付出的努力,都被“看在眼里”。據陳雯透露,后援會內部有積分機制,微博超話的積分最多,粉絲每天所做的發帖等任務都可以為自己積攢積分。“出錢出力的也會有,不在超話系統內的時候,會有人手動統計這些。”
所謂的“積分”,簡而言之就是參與活動的資格,積分更高的粉絲,在接機等一些活動中會得到被優先選擇的權利。
“比如坐飛機,有人有渠道可以弄到離吳亦凡比較近的座位,一般會先去問一些有背景的人,如果他們不想買,名額就會下放到我們這里,我們再去發這種名額。”陳雯介紹道。
“像我們這的后援會人數算少的,才幾百,北京、上海、四川這些地方的后援會人數多,都幾千幾千的。”
然而,粉絲在將吳亦凡捧上神壇的同時,也在無意間為其今日的落網埋下了伏筆。
都美竹曾在“宣戰”微博中總結稱,“這十年國內文娛市場發展迅猛,但因種種原因相關配套沒跟上,資本逐利催化畸形飯圈文化,導致你走到了今天。”
粉絲無度的縱容和支持,將藝人包裹在一個巨大的信息繭房中,這個空間內沒有批評、建議,有的只是贊賞和夸獎,甚至2016年在“小G娜”曝光吳亦凡后,有人公開表示“睡粉是明星為粉絲帶來的最大福利”。在這樣眾星捧月的環境下,或許吳亦凡早已逐漸迷失。
有藝人經紀也曾表示過相似看法。其認為,品牌偏愛流量偶像也跟粉絲有關。比如品牌官宣代言人后,粉絲們會自發地在各大平臺給品牌刷數據、拼購買力。“這樣一來,明星不用自己提升專業技能,就能獲得巨大商業利益,誰不飄呢?”
飯圈何去何從?
不過,飯圈也并非鐵板一塊。有觀點認為,這次吳亦凡的丑聞,會讓很多殘存著理性的粉絲們,看到光鮮流量背后不那么美麗的部分,從而能讓自己殘存的理性變多一些。
“如果是真,一定會離開。”此前都美竹放出爆料時,就有粉絲對雷達財經表示。而在當下的超話中,也不乏脫粉的“姐妹”。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比較清醒了,我以前很多認識的都脫粉了。”陳雯透露。
而她自己的脫粉,則是源于對吳亦凡的深入了解,“給他干這些我能得到什么呢?只是短暫的虛無的開心,不踏實,越接觸越覺得他不行,拿著比常人多很多很多倍的錢,干的事配不上。我還是花精力在值得的身邊人身上吧。”
但對于市場上目前偶像和粉絲的整體關系而言,吳亦凡事件能造成多大程度上的影響尚不明朗。有網友指出,飯圈追星追的不是明星本人,而是個人情感在明星身上的投射,只要情感需求還在,流量經濟便不會消失。
也有行業人士認為,吳亦凡事件并不是結束,這類監管出手干預的案例在畸形的市場環境下是必要之舉,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粉絲們樹立正確的偶像觀。
6月15日,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2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重點圍繞明星榜單、熱門話題、粉絲社群、互動評論等重點環節,全面清理“飯圈”粉絲互撕謾罵、拉踩引戰、挑動對立、侮辱誹謗、造謠攻擊、惡意營銷等各類有害信息。
為響應國家號召,騰訊、快手、抖音、微博、豆瓣等多家平臺都發布了關于整頓飯圈亂象的公告。7月31日,快手公布了此次的整治結果,稱共處置違規視頻290條,違規帳號110個。
這會是“飯圈”一個里程碑式的新起點嗎?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注: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