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價3毛,營收數十億!福建一工廠成“拉鏈大王”,如今負面纏身
晉江出實干家。
來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A Dolphin
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建沿海地區興起鞋服制造業的浪潮,單就晉江而言,就涌現出無數鞋服代工廠。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他們當中走出不少出色的品牌,有近來爆火的鴻星爾克、有中國最大體育品牌安踏、還有昔日中國男裝第一品牌七匹狼等等。因為他們,鞋服產業也成為了福建的一大“土特產”。
同樣在那個年代起家于晉江,有一個人卻另辟蹊徑,把眼光落在了鞋服“邊角料”行業——拉鏈。
他就是施能坑。他創辦的“潯興拉鏈”,不僅走出了晉江、福建,與鴻星爾克等企業長年合作,還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拉鏈品牌。
然而近年來,“潯興拉鏈”卻頻頻出事。2021年8月5日,福建潯興股份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一條拉鏈”的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小工廠長成中國“拉鏈大王”
1984年,出身晉江農村的施能坑,與自家兄弟以萬余元資金起步,興辦了晉江縣深滬華聯拉鏈廠(潯興股份的前身)。彼時,這還只是一家小小拉鏈代工廠。
剛起步時,與所有創業者相同,沒有市場,沒有銷量。施能坑只能每天五點不到就出發,背著2000多條拉鏈,一家一家地進行推銷。有時候結束得太晚沒有車回家,就在火車站湊合著睡。
但并不是所有勞力都能有所得,拉鏈的銷量還是沒有上漲。施能坑想到,或許服裝廠能有機會。正巧遇上服裝廠缺少運動服上的長拉鏈,雙方一拍即合。
找對了路,就能少很多功夫。成功拉來合作的施能坑,很快就通過服裝廠將銷路打開至全省。
為了擴大生意,施能坑特意從日本買來4臺壓鑄機,并進口一批高質量的原材料,成立潯興拉鏈廠,準備自產自銷。因制作成本上漲,價格也隨之上調,生意直線下滑。
焦急的施能坑只得再尋出路。他先是啟用全家族人進廠工作來縮減人力成本,又四處尋找采購全國價格性價比最優的原材料,還直接壓低毛利率。
別人賣5毛一條,他就賣3毛錢。初次問世的“潯興拉鏈”,憑借著超高性價比被市場瘋搶。
在那個“外賣”和“當日達快遞”概念還未流行的時代,施能坑就趁熱打鐵推出“省內下單一日達”的服務。由此,潯興拉鏈廠業務不斷壯大,甚至開始供不應求。
不幸的是,假冒偽劣產品也隨之而來。有家服裝廠買到拉鏈假貨,憤而投訴上門。施能坑當斷則斷,停掉所有工廠,召回市面上所有潯興拉鏈并一把火燒掉。燒完之后,潯興的賬面上僅剩11萬現金。
眼看工廠就要倒閉了,幸得上天眷顧。火燒拉鏈事件走紅,大大小小合作方爭相趕來尋求合作。潯興拉鏈的“殊死一搏”終是勝利了,頗有些當初“海爾砸劣質冰箱”的意味。
而經此一役,施能坑也意識到,組建品牌,經營品牌的重要性,“SBS”品牌拉鏈應運而生。
1993年,施能坑從國外考察回來,帶著一百多種國外的新拉鏈,這些新拉鏈促使他走向創新的道路,也堅定了他建立“民族品牌,走向世界舞臺”的決心。
在潯興國際化的目標下,施能坑又立即提出要淡化家族管理。而淡化的第一步,就是家族人員要陸續退出管理層。隨后,他又成立了技術研發部,在國內首創“隱形拉鏈”等新產品。
2006年6月,潯興股份在A股上市,被稱為“中國拉鏈第一股”。在施能坑的帶領下,潯興股份上市十年里從未虧損,還保持著穩步前進,營收從當年的6.56億增長至11.75億,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拉鏈品牌,施能坑本人也被大眾稱之為“中國拉鏈大王”。
資本入局終暴雷,負面纏身
上市十年,創立32年,已經63歲的施能坑,開始萌生退意。而這一退,便讓潯興股份踏上“負面”、“衰弱”的路途。
2016年12月,施能坑家族以25億元價格,向天津匯澤豐轉讓潯興股份25%的股權,匯澤豐背后老板王立軍便替代施能坑,成為上市公司“潯興股份”新的實控人。
25億元,是當時潯興股份年營收的2倍。按照收購交易時的股價來算,王立軍的收購溢價率高達120%。如此高杠桿買進,讓王立軍在行業里名聲大噪。
誰承想,這錢,是借來的。在收購之前,王立軍先是向祺佑投資借來25億元,在轉讓完成后,又立即將潯興25%的股份全部質押給祺佑投資。
圖注:祺佑投資公司組成成員
而“杠桿買殼”只是王立軍入局潯興進行資本操縱的第一步。收購新資產、并出售原有業務,讓潯興正式陷入了深淵。
2017年,王立軍以10億元現金收購甘情操夫婦創立的“價之鏈”公司65%的股權,開始轉型跨境電商。在收購之際,價之鏈承諾3年里年凈利潤分別為1億元、1.6億元、2.5億元。
結果,這場收購給潯興埋下“地雷”。2017年,價之鏈凈利潤不足一億元。2018年,價之鏈直接虧損超七千萬。
高杠桿買下的“價之鏈”,其經營無法回報給潯興,這直接導致2018年,潯興股份凈虧損6.5億元,同比下降646.02%。
或許是感知到了潯興股份的風險,2018年5月,施能坑家族控股的福建潯興集團擬出資12億元,收購潯興股份的拉鏈業務及其相關資產和負債。對比2年前25億的拋售,若交易成功,這一賣一買之間,施能坑家族能重新擁有拉鏈業務,又凈賺13億。
但“美夢終落空”。潯興股份售賣資產的消息引來了證監會的關注。經過長達4個月的交涉和考量,潯興股份最終還是終止了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另一邊,為了自救,潯興股份選擇了仲裁,要求價之鏈創始人甘情操夫婦補償潯興10.14億元。然而此時,甘情操夫婦已出國逃跑不知蹤影。
而作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王立軍也很快就“落馬”了。2019年8月11日,潯興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原董事長王立軍因涉嫌內幕交易被逮捕。而在被抓前5日,王立軍已辭去公司所有職務。
然而,整整2年過去,截止目前,證監會針對“王立軍”一事立案調查仍未出具結論性意見,且控股股東“匯澤豐”25%股權雖已被全部凍結,但至今也未有相關進展信息。就連卷款逃跑的甘情操夫婦下落也依舊不明,導致強制執行款項無法執行。
盡管一切懸而未決,但潯興卻不能就此停步。資料顯示,潯興股份正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在保留拉鏈業務的同時,加大公司跨境電商的業務比重。而針對未來,潯興是否還會再次收購擴張,公司也給出回應稱暫不考慮。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今,潯興股份除了等待事件調查結果,更要關注公司業務的良性發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