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跌80%不叫事兒,快手的最大麻煩是「破圈與變現」?
8月19日,快手股價跌破70港元,總市值已不足3000億港元,相較于高點時1.7萬億港元市值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新經濟頻道、趣識財經聯合出品??撰文/入木、麻雀
百度的“辣眼”財報,讓行業為之側目。
數據顯示,該季度歸屬于百度的凈虧損達到5.83億元,而去年同期凈利潤為35.79億元。凈利潤層面的巨大落差,讓一向以“穩健”著稱百度頗為尷尬。
細究起來,造成百度盈轉虧的核心原因,并非內部問題,而是外部投資出了紕漏。簡言之,因為百度投資了快手,而快手股價跌到沒朋友。
8月19日,快手股價跌破70港元,總市值已不足3000億港元,相較于高點時1.7萬億港元市值,已經跌去了一個美團(美團最新市值不足13000億港元)。
援引一位接近快手的媒體人士觀點,股價下跌只是資本市場的滑鐵盧,真正讓快手焦躁是業務層面:一是如何破圈,二是如何找尋未來增長點。
股價12天翻兩番,半年跌8成
“成也快手,敗也快手”,最適用于當下的百度。
在百度財報對Q2虧損的解釋中,“2021年第二季度凈虧損人民幣6億元,包括長期投資公允價值虧損人民幣31億元,而2021年第一季度則錄得公允價值收益人民幣237億元,兩者均主要與對快手科技長期投資按市價計量的調整有關。”
雖然快手的名字出現在百度的財報中有些尷尬,但兩者“畢竟愛過”。
回顧快手上市歷程,無論是短暫高光,還是此后持續的“跌跌不休”,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史上都很少見。不過,相較于上市初的大漲,市場對目前快手的下跌顯得更加平靜:雖然頭頂“短視頻”第一股光環,但真實的價值終究得由市場決定。
回顧快手上市的之路,用驚嘆評價不足為過。2月5日,快手在港交所掛牌交易,彼時無論是申購人數,還是凍資額,均刷新了香港新股的認購紀錄,成為史上認購人數最多的港股IPO。
當然,這主要歸功于快手上市時間點選擇,不僅占據了天時地利,更是將人和發揮極致。
快手上市時,正好趕上春節用戶量飆升。據統計,快手日活躍用戶在春節期間的峰值接近5億,創歷史新高。而在上市前4個月,快手獲得約24.5億美元Pre-IPO投資,估值一下子從420億美金來到了500億美金。當時的快手,可以說是“有錢又有人”。另一方面,在一級市場,熱錢滾滾涌向股市。種種因素疊加,成就了短期暴漲的快手。12天時間,快手的股價從發行價的115港元上漲至峰值的417港元。
不過,隨著一級市場投資人恢復冷靜以及政策發生變化,快手高點之后開始了半年跌80%的割韭菜之路,直今沒有停下的意思。
“土味”十足,快手艱難破圈
市場政策等因素變化,不足以完全解釋快手的股價下跌。其業務層面的發展邏輯,或是股價下跌的真正內因。于是,“破圈”不得不提。
從最初的“扯嗓喊麥”“老鐵666”,到如今的“主播互撕”“戲精PK賣貨”,“土味”標簽與快手如影隨形。
這種“土味”由何而來?這與快手偏重私域流量運營,大為相關。簡單舉例,此前快手平臺上最有名的辛巴,辛巴不是一個人,他的背后是龐大的“辛巴家族”,徒弟、粉絲更不必說。這種家族氛圍能大幅提高用戶粘性,也讓用戶有集體認同感,但時間久了,卻容易變味。
在啟動上市前,快手加快了去“土味”進程,如擠壓頭部主播的生存空間,讓辛巴和散打哥退網,同時開始簽約各大明星。在很大程度上,簽下周杰倫可以被認為是快手破圈標志事件。但為了與周杰倫合作,快手也下了重本,但快手無法拒絕。因為周杰倫身上所代表的流行文化與品位,以及他的粉絲影響力,是快手急需的。
但無奈的是,周杰倫不是快手文化的主流,快手“老鐵圈子”根深蒂固了,非朝夕可破。
在廣大低線城市及農村下沉市場,快手占據較大的用戶份額。高人氣之外,如何變現,成了快手的新難題。
發力電商,變現是挑戰
談及變現,電商業務不得不提。
從財報來看,快手的業務共分為三部分:直播、線上營銷服務、其它業務(主要是電商)。
依據對營收的貢獻,線上營銷服務是快手第一大業務。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由2020年同期的33億元增加至86億元,增幅達161.5%,對總收入的貢獻首次超過50%。
眾所周知,線上營銷服務主要指廣告服務變現,尤其依賴用戶數量與活躍程度。一個不利的消息是,目前快手用戶月活開始下滑。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21半年大報告》顯示,截止今年6月,快手的MAU為4.1億,同比下滑2.9%。這給未來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增長增加了不穩定因素。
此外,直播曾是快手貢獻收入最多的業務,但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的直播收入為72.5億元,同比下滑19.5%,這已是快手直播業務連續三個季度下滑。此外,直播行業目前面臨強監管,快手的直播業務前景,無疑會受政策影響。
最值得一提的是電商業務,這也是目前快手發力的重點。僅從GMV來看,快手已躋身中國電商行業頭部玩家之列。不過與交易總規模的亮眼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快手電商貨幣化率遠低于行業水平。
按照行業理解,電商貨幣化率,主要指電商平臺GMV轉化為平臺收入的比率,主要通過傭金和廣告等來實現,這一數據可作為電商平臺變現能力的直接參考數據。目前,主流平臺型電商如淘寶、拼多多貨幣化率在3%-5%之間。
而2021年第一季度,快手其他服務收入為12億元,當期快手電商交易總額達1186億元,如果將其他服務收入暫時劃入電商收入,依此計算,快手電商貨幣化率僅為1.01%。所以未來想依靠電商掙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8月25日,快手將發布2021年Q2財報。股價嚴重下跌之下,快手會交出一份怎樣的成績單,值得期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