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救下印尼總統,享盡30年榮華富貴,林紹良半生傳奇卻客死他鄉
去世9年無人超越,華人首富林紹良,晚年為何逃亡新加坡?
來源/摩根頻道
在華人的圈子里,有錢人很多,但真正的首富只有一個。
那就是在1995年以184億美元的身價,位列全球第六富豪的林紹良。
而這個排名紀錄,在他死后至今的9年里,始終都沒有人能打破。
他有著白手起家,從小商販做到手握印尼經濟命脈的傳奇經歷。卻也有著,在最巔峰時期忽然墜落,晚年逃往海外最終客死他鄉的悲傷結局。
少年時經歷日本侵華戰爭,逃往國外意外結識印尼總統
林紹良出生于1916年的中國福建。
雖然生長于農村,父母都是老實的莊稼人,但生活并不窘迫。林紹良也因為聰明好學,從小就被送到私塾上學,15歲時在家人的幫助下開了一家小小的米面店。
如果按照正常的生活軌跡,此后的林紹良會慢慢做大自己的生意,逐漸成為優秀的商人。但在店面鋪開不久,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
昏庸的民國政府無力抵擋日本侵略者的腳步,短短幾年時間,中國大部分國土淪入敵手。福建雖然遠在南方,但也很快受到了戰爭的洗禮。
苦熬了4年,林紹良的父親因病去世,同時國民黨為了補充兵員,開始毫無底線地抓壯丁。年僅19歲的林紹良,只能拜別母親,匆匆逃離福建,坐上通往印尼的船,前去投奔早些年外出打工的叔父和哥哥。
頭幾年,他在叔父的糧油店里做學徒,一邊努力干活,一邊學習當地的語言。但是,日本的軍隊攻占了印尼,糧油店開不下去了,只能走街串巷當賣貨郎。
期間,林紹良積攢了足夠的繼續后,離開家人的保護,自己開了家小店,做起了現磨咖啡粉的生意。
但是戰亂的環境并不適合經商創業,林紹良僅僅只能維持溫飽,根本無力將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終于熬到了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可一口氣還沒有松完,印尼就陷入了擺脫荷蘭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之中。
在印尼生活多年的林紹良,自然是站在了印尼人民的一邊,在戰爭焦灼的時期,他捐過物資,也幫助過許多軍方人士。在最危急的時候,他為一個受到荷蘭軍隊追捕的印尼高層領導人物提供了庇護。
這個人是之后成為印尼總統的蘇加諾的岳父,也借著救命之恩,林紹良和包括蘇加諾在內的高層人士建立了聯系。此后,他極為大膽地插手軍火生意,為印尼軍隊提供武器裝備。
等到印尼獨立戰爭結束后,1967年蘇加諾成為印尼總統,為了限制本地財閥,他需要一個沒有背景也沒有靠山的忠誠人物,來幫助自己掌握重要的國家經濟項目。
于是和他一同經歷戰爭,又是個在本地沒有跟腳的華人,林紹良就此成了最佳的人選。慢慢的,從丁香、面粉、煙草等民生資源,到房地產、銀行等金融行業,都不斷在蘇加諾的許可下,成為了林紹良的產業。
只是,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句老話,“伴君如伴虎”。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印尼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刻意陷害華人
在所有人類的歷史中,權臣,最后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林紹良雖然沒有進入印尼的執政體系,但他手握著整個印尼的經濟命脈,單以財富而言,他對這個國家有著難以想象的影響力。
二十多年來,靠著總統給予的特權,林紹良做的全都是沒有競爭對手的大宗生意。慢慢的,他壟斷了建材、食物、金融等等無數個關乎民生的行業,最后甚至建立了整個印尼最大的私人銀行,也就是“中央亞細亞銀行”。
可以說,印尼人民的衣食住行,幾乎全都在林紹良的掌控之中。
而且不知道是否是有意為之,林紹良始終都沒有涉足印尼的技術領域,一味賺快錢,對整個社會發展幾乎沒有任何的推動作用。
如果無事發生,只要能活得更好,沒有人在意林紹良通過這些生意賺走了多少財富。但一旦社會動蕩,他就立刻成了掏空印尼、趴在人們身上“吸血”的萬惡資本家。
1997年,剛剛成為全球第六富豪沒多久的林紹良,眼睜睜看著亞洲金融危機席卷而來,而自己完全無力抵擋。印尼身陷行業壟斷的脆弱經濟體系,幾乎是眨眼間就徹底崩潰了。
大規模的通貨膨脹和失業破產席卷了整個印尼,無數民眾揭竿而起,想要向政府討個說法。
很自然的,早有準備的總統,直接將所有金融問題的原因,甩到了以林紹良為代表的華人身上。社會矛盾轉移給外國人,對蘇加諾來說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哪怕這個人曾經幫助過自己。
而且,林紹良和所有華人賺走的財富,就連統治者,也早就覺得眼紅了。
于是,瘋狂的打砸搶和針對華人的惡意行為徹底失控,印尼立刻淪為華人的地獄。而林紹良的財產也第一時間被政府充公,象征著自己地位的高樓大廈被整個推倒,如果不是他提前知道消息逃往新加坡,說不定早就被失去理智的暴民放到火刑架上。
至此以后,林紹良再也沒有踏足印尼的土地,直到2012年在新加坡病逝,也始終都沒能收回曾經屬于自己的財富。
從巔峰到墜落,半生傳奇的林紹良,也注定了只是個恰逢其會的凡人罷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