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價40%配股后市值蒸發100億元,興業證券140億募資青睞兩融業務
都是配股惹的禍?
作者 / 武麗娟??來源 / 獨角金融
8月24日下午,興業證券(601377.SH)配股計劃出爐,這是年內第五家發布配股計劃的A股券商。
配股公告顯示,興業證券計劃募資不超過140億元,在融資融券、投資銀行等業務方面發力,其中募集資金的一半將用來發展融資融券業務。
140億元配股預案出爐
為何大力加碼兩融業務?
此次配股計劃,興業證券擬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過3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配售股份數量達20億股。
對于此次再融資的原因,興業證券稱:“補充營運資金,全面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從募資具體用途來看,兩融業務是投入重點,興業證券本次募集資金中不超過70億元擬用于發展融資融券業務,其次是不超過45億元用于發展投資交易業務,還有不超過18億元用于發展投行業務,不超過7億元用于加大信息系統和合規風控投入。
為何半數配股募資用于發展兩融業務?興業證券公告中提到,在監管層擴容標的、優化轉融券交易規則等政策推動下,兩融業務受到高凈值客戶、產品戶和專業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不過,二級市場上,興業證券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8月25日開盤大跌近6%,隨后持續下挫,臨近午盤封死跌停,報收10.40元/股,一天市值蒸發77億元,8月26日繼續下挫,收盤下跌3.65%,總市值為671.01億,兩日共計蒸發超100億元。
根據公告,假設興業證券2021年歸母凈利潤較2020年增長10%,按照配股募集資金總額140億元計算,公司配股后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將攤薄至0.51元/股,攤薄前為0.66元/股。
從龍虎榜公布的興業證券8月25日買賣數據來看,兩機構合計賣出1.6億元,北向資金出逃1.8億元。征途投資高級合伙人王兆江表示,興業證券此次配股價格為6.97元/股,較8月24日的收盤價11.55元/股折價39.65%,這個配股價格太低了,應該是機構投資者不愿意參與配股,所以賣出股票。對于機構來說,參與就要拿錢,不參與股價就會被攤薄。
事實上,券商的配股價格往往較當前市場價出現折價,從而引發市場負面情緒。券商龍頭中信證券(600030.SH)今年3月份280億元配股計劃的平均發行價格分別較A股、H股折價52.99%、13.64%,當日中信證券大跌5.98%,隨后一段時間其股價仍略顯低迷。
同樣在3月,東方證券配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68億元,配股價格約為8.01元/股,較前一日收盤價折價約17.17%,當日開盤,東方證券便大跌,盤中一度跌超8%。
興業證券融資融券余額創新高
收入同比增長45%
2020年報顯示,興業證券資產總額為1810.2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6.12%。其中,融出資金項目占總資產規模比重較大,這一變動原因為融資融券業務規模的增加。
截至2020年底,興業證券的融資融券業務余額307.57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4%,超出行業增幅近24個百分點,市場份額1.9%,創歷史新高。
不僅增幅可觀,兩融業務亦為其營收貢獻頗豐。該業務實現利息收入15.41億元,同比增長45%,市場份額1.74%,較上年末增長7%。
2011年兩融細則頒布,融資融券業務在我國金融市場正式起航。經過10年發展,這一業務的重要性日趨提升。2019年8月9日,證監會指導滬深交易所修訂的《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正式出臺,兩融標的范圍大幅拓寬的同時,監管層取消了維持擔保比例130%的“平倉線”要求。
據中證協數據,2020年末,兩融業務融出證券余額達到1298.46億元,是上年末的近10倍,業務占兩融業務總規模的比例從上年末的1.26%提高至2020年末的7.95%。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8月24日,滬深兩市的融資融券余額為18654.55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14860.56億元,一年以來增長3794億元。
在行業傭金率普遍下調的大背景下,發展融資融券等信用交易業務將有望進一步提升證券公司的盈利能力及市場競爭力。
再融資火爆是把“雙刃劍”
近年,多家券商采取IPO、定增、配股、發債等方式融資“補血”,2020年A股上市券商通過各種股權融資方式共計完成補充資本金1570.28億元,為2019年的27.38倍。
今年以來,興業證券、中信證券、東吳證券、財通證券、東方證券5家券商已經公布了配股方案,預計募資總額達753億元。此外,年內紅塔證券和華安證券已經完成了配股募資,募資合計119億元。由此看出,在眾多再融資方式中,配股最受券商青睞,占據融資金額的一半以上。
另一方面,在券商募集資金的主要用途中,包括兩融在內的中介業務,占有相當大比例。融資融券業務不僅能夠貢獻利息收入、交易傭金,同時 這一業務衍生出的回購協議等其他業務,能夠拓展證券公司業務范圍,增加盈利機會。
不過,隨著兩融業務的繁榮,市場上也有不少券商為爭取兩融客戶,開展低價競爭,風險匹配工作不到位。
長期關注資本市場的資深人士杜坤維表示,券商募集資金,大力發展中介業務,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理論上資金實力越豐厚,中介業務規模越大,收益越豐厚,可是如果風控沒有做到位,管理沒有及時跟上,人才儲備不充分,規模越大,疊加市場環境的變化,有可能出現巨大虧損,不得不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杜坤維認為,控制券商無序再融資,讓有實力和風控做的好的券商進一步做大,限制那些頻繁被處罰的和實力不強的公司再融資,讓寶貴資金配置給優質的頭部券商是很有必要的,打造航母級券商關鍵是通過并購重組中小券商來增加規模,而不是各家券商爭相再融資。
興業證券此次大手筆融資著力發展兩融業務,近期的股價表現又將如何?你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