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寧生物債務壓力山大,劉家父子急圈錢?
2008年,在中央專案組兩次約談后,魏東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情緒抑抑。4月底,忽然從中海紫金苑的九樓跳下。
原創/花朵財經
2008年,在中央專案組兩次約談后,魏東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情緒抑抑。4月底,忽然從中海紫金苑的九樓跳下。
魏東是誰?
十多年彈指一揮,他的赫赫威名已經逐漸在江湖淡漠。但在生前,魏東被譽為天才少年,資本江湖上最后的大佬,以中央財經的一介研究生,14年建立了市值300億的“涌金系”。
僅舉一例。
1995年3月27日,國債期貨市場多空對決,時年28歲的魏東是中經開的旗幟人物,研究生畢業剛剛兩年,對戰證券教父、上海第一家證券公司萬國證券創辦人管金生。此役萬國證券虧損近60億元,管金生被判入獄17年。
勝利果實被魏東為首的中經開瓜分。此后魏東從中經開辭職,拿著分到的錢從資本到實業縱橫捭闔。
魏東生前的最后一個布局,就是入股科倫藥業。
2008年3月科倫藥業掌門人劉革新啟動股權改革,以40元每股的價格引入魏東的湖南涌金。
劉革新何許人也?
出生于1951年的劉革新,原本是湖北武漢黃陂人,也就是辛亥革命黎元洪的老鄉。但與黎元洪出身窮苦不同,劉革新的父親是高級工程師,在當年可是難得的人才,母親則從事教書工作,也是知識分子。違背少不入川的古訓,年幼的劉革新隨父母來到成都。
出身于書香門第,有著書生的履歷,本科畢業后,劉革新成了副科級干部,1985年,又完成了重慶醫科大學藥理學碩士課程。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書生下海成風,劉革新也沒再走體制之路,但也沒創業,而是做職業經理人。輾轉數年后,1992年,劉革新成為中美合資企業四川奇力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
盡管從商,劉革新身上卻仍然帶著書生的痕跡,甚至有點文藝青年。在滿滿的企業日程后,劉革新居然還喜歡攝影,等待良久只為捕捉最美好的剎那。還愛看書,幾乎每天閱讀。發送短信消息也不一樣,劉革新要求自己寫出的內容深刻有文采并展現個人風格,重要短信甚至修改十遍以上。
劉革新說:文如其人,通過兩三條短信消息基本能判斷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知識水準和待人接物的能力。
愛音樂,專門接受美聲聲樂訓練,穿過兩個音階毫不費力。愛美酒,三斤白酒灌倒一地英雄。
企業管理呢?劉革新認為,基本的管理經驗就像公式一樣,就那么幾條,至于管理類的書反而不用看太多。把握好人、財、物、產、供、銷這六個管理要素,特別是最核心的人力資源條件,員工忠誠、敬業、不要太笨,基本就沒啥大問題。企業發展是有慣性的,人品不壞就不至于危害企業,經驗和知識都是可以慢慢積累的。
盡管如此,劉革新對自己也沒有盲目自信,他說企業內部其他人基本不可能比得過他,但是團隊的力量肯定可以超過他。
這樣的書生當然是有尊嚴的??吹狡站┬慵∪?,劉革新也開始健身。
當美國資方流露出看不起中國員工時,據說劉革新憤而辭職。
又有另一個說法,劉革新和團隊親眼看見美國人并不比中國人聰明,但是在中國投資了一丁點錢之后,4年間匯回美國50倍利潤。或許這才是當時數位高管包括副總程志鵬、財務總監潘慧一起辭職的原因。一個人行事可以憑意氣,一個團隊的選擇必定是周全考慮過的。
辭職后怎么辦呢?
靠老婆。劉革新老婆還真是有能力,東拼西湊借來100萬,讓科倫藥業的創辦有了起步資金。
1996年,一個特別寒冷的冬天,科倫藥廠靠租來的設備和廠房開始運營。
那么機遇在哪里?
1995年底,中國醫藥產業投資領域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治療性大輸液市場在中國剛剛興起,每個醫院都有自己的制劑室,大藥廠都不愿意生產大輸液產品,小藥廠又沒有足夠的技術,需求遠遠大于市場供給,這就給了科倫藥業難得的機遇。
考驗劉革新的時刻到了,如何選擇突破口呢?
當時兒童沒有專用輸液產品,醫院只好也給兒童用成年人的500毫升注射液,用不完就只好扔掉。劉革新讓科倫專門生產100毫升注射液供兒童使用,迅速打開市場。當年策劃、當年投資、當年建設、當年生產,然后,當年就盈利。
由此可見,劉革新不僅有文藝青年細胞、職業經理人的細致,還有企業家敏銳捕捉市場機會的能力。
投資,首先就是投人。這或許是涌金系魏東,投資劉革新科倫藥業的原因?
劉革新也不負所望,涌金系2008年入股,2010年科倫藥業就上市了。一路走來,科倫藥業已近300億市值。
只是魏東再也看不到了。
而到今年,劉革新已經70歲,垂垂老矣,科倫藥業的大廈是否后繼有人?
盡管有多方吹捧劉革新之子、富二代劉思川,據說為了接班老爸,放棄了做考古學家的夢想,23歲英國研究生畢業后就進入科倫藥業預備接班,劉革新也說二代的位置要早點樹起來早點鞏固,但實際表現可能并沒有對外說的那么好。
從劉思川自身來說,在英國本科讀的商務教育,一年制研究生讀的是國際貿易,正是富二代混學位的常用專業,如何與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沾得上邊?在對劉思川的宣傳中,但凡有一點值得說的地方,都拿出來夸了,甚至高中就讀于成都七中也要說出來,但始終不說在英國讀的是哪個學校,大概是見不得人的了?相對于老爸的醫藥科班出身,劉思川從未受過醫藥相關教育,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成果究竟如何呢?
在劉思川接班的過程中,2015年,創業元老程志鵬辭去全部職位。
2020年科倫藥業創新藥研發的核心人物薛彤彤離職。
2021年劉革新曾經特別看重、給予800萬年薪、還認為對科倫藥業的醫藥貢獻遠超年薪的王晶翼,公告辭職。同時公司副總經理葛均友辭職。
無論如何,劉思川在處理人才上,肯定是有大問題,奈何其父劉革新非要用他接班。
劉革新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近日公告顯示,劉革新累計質押科倫藥業2億股,新增質押4236萬股,合計將近8億元。
或許,科倫藥業并無外界所想象的那么光鮮?此前,在一次采訪中,劉革新曾透露自己一年差不多吃一千顆安眠藥。
2020年科倫藥業負債率攀升到60%左右,短期借款40億左右,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52億,長期借款3億多,應付債券19億多,其他流動負債14億元。這期間,科倫藥業的利潤又是同比下降的。
在國內醫療行業逐漸不建議抗生素輸液治療,而醫藥集采逐漸推行的背景下,劉革新、劉思川的科倫藥業如何突圍?
川寧生物申請創業板上市或許正是棋子。
川寧生物是輸液賽道科倫藥業控股的子公司,本次擬分拆上市,發行2.2億股,只是不知募得的資金會不會被挪用?
川寧生物本身問題也不少。
首先主營產品紅霉素、青霉素、頭孢類基本各貢獻三分之一收入,但全部是抗生素類,在目前不鼓勵使用抗生素的醫藥環境下,以前那種濫用抗生素的做法一去不復返,川寧生物又能取得多大的發展呢?
其次利潤波動大,2018年凈利潤3.91億元,2019年卻不到1億元。很大程度上這與川寧生物較為依賴大客戶有關,接近四成的銷售額由前五大客戶貢獻,2021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戶甚至貢獻了六成的收入。
同時,川寧生物還較為依賴供應商,前五名供應商占去了采購額的六成。銷售依賴大客戶,采購依賴主要供應商,川寧生物對價格的把控就會削弱,利潤自然會受影響。
更為缺德的是,川寧生物經常違規排污。
2017年,川寧生物惡臭氣體排放超標、水污染物排放超標。
盡管有環保部門警戒處罰,川寧生物在2018年依然違規超標排放惡臭氣體,同年9月川寧生物排放水污染物也超過上限。
2021年,川寧生物擅自改變林地用途、非法侵占林地。可見其經營利潤從何而來。
盡管如此,劉革新、劉思川還是想盡快把川寧生物扔到市場上圈錢。
或許是因為不僅科倫藥業負債高企,川寧生物債務壓力也很大。川寧生物負債率52%,2020年末,其他應付款為44億元,主要是來自科倫藥業的拆借款。今年一季度,川寧生物短期借款9.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等6.3億元,合計需要應對短期債務15.7億元。
這的確是壓力山大,難怪川寧生物毫不掩飾本次募集資金的目標主要就是還錢。
錢還了,劉家父子的麻煩是解決了,但是限抗令下,投資者的麻煩可能才剛剛開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