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聘請財務顧問探路,許家印能平安渡過“多事之秋”嗎?
對于恒大今天的局面,許老板認為伏筆在四年前就已經埋下。
作者/劉洋??編輯/蔡真??來源/野馬財經
9月14日,深陷資金困境的中國恒大發布公告稱,已聘請華利安諾基(中國)有限公司及鐘港資本有限公司作為聯席財務顧問,評估公司目前的資本架構,研究流動性情況,探索所有可行方案,以緩解目前的流動性問題,爭取達成最優解決方案。2021年這個秋天,恒大率先感受寒意,這家地產龍頭企業的未來走向格外引人關注。
而9月10日,在“恒大財富專題會”結束后緊急召開的全員大會上,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承認,2017年出現的戰略失誤,致使恒大走到今天的局面。
那一年,恒大規模5000億元首度問鼎地產排行榜榜首,許老板也再次登頂富豪榜,三輪戰投融資千億元。一時風光無兩,為何成為危機開始的信號?
2017年,到底發生了什么?
恒大高光時刻
2017開年之時,由于前兩年取得輝煌戰績,恒大賬面上現金余額超過3000億元、總資產超過1萬億元。那個時候,如果有誰和老許說恒大面臨著危機,他斷然不會相信。
全年工作會議上,許家印宣布,經過八年時間,恒大集團已完成多元化發展的產業布局。全年目標有四個:地產集團實現銷售4500億,實現核心凈利潤243億;參股控股金融全牌照;全面推進海花島主體建設工程;恒大養生谷全面開工6-8個。
“我們成為世界最大的房地產企業,并躋身世界500強。”言語之間,意氣風發。
圖源:野馬制圖
2017年9月,許家印以2900億元的身價登頂《胡潤百富榜》,許家印的身價比上年翻了四倍,馬化騰和馬云排名二三。胡潤表示:“中國的首富和二富仍然分別來自地產和IT行業,只不過今年許家印代替了王健林,馬化騰代替了馬云。
年末,正當恒大緊鑼密鼓籌備召開年終大會之際,經濟學家任澤平以1500萬元年薪加盟恒大集團,一份由許家印簽發的任命文件一度全網流傳。這份文件給網民們留下的印象,除了經濟學家任澤平很“貴”,信息量更大的是恒大“不差錢”。
“世界最大的房企“,標配最貴的經濟學家,似乎沒有問題。
其后中國恒大(3333.HK)發布的2017年年報,為許老板豪氣逼人的講話做足了“背書”,印證了恒大的實力與底氣。財報顯示,恒大2017年錄得合約銷售額5009.6億元,2017年全年營收3110.2億元,地產板塊年度利潤達到405.1億元。
而剛剛被任命為恒大首席經濟學家的任澤平,其在此前后關于地產“新周期”的一系列言論,無疑也淋漓盡致詮釋了彼時恒大的雄心壯志和對未來的無限看好。
任澤平稱,“?中國未來10年一二線城市房價翻二倍,三四線城市房價翻三倍”,“房地產一半是金融,一半是制造業,房地產也是實體經濟。房地產也是制造業,大的房企都是高端制造業”,“我國城鎮化率比到60%,發達國家平均80%以上。中國的城鎮化還有至少一二十個百分點,一二十年的空間”,“根據恒大研究院的測算,2017-2030年城鎮住房需新增193億-226億平方米,即年均新增14.8億-17.4億平方米”。
箭在弦上,只待一發。
借殼上市,高速擴張
2017年中國恒大業績會上,許家印為恒大指明了方向:規模,規模,還是規模!
“在2020年銷售規模達到8000億元”。他如是說。事實上,此后,恒大年銷售額從2017年的5009.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7232億元。雖未完全達到預期,但亦不遠矣。
房地產企業要實現這樣的規模擴張,無外乎就是加杠桿。2018-2020年,恒大總負債分別為15714.02億元、14810.88億元、15221.8億元;一年內到期短債三年分別為3183億元、3722億元、3355億元。2021年中國恒大上半年財報顯示,一年內到期的短期負債仍有2400.49億元,在手現金不過800多億。
而彼時已經是十碗九蓋的恒大,念念不忘的就是回A。
從2016年9月起,中國恒大啟動了與深深房A(000029.SZ)的重組的計劃,恒大希望借殼深深房A實現A股上市,恒大地產是最初預定的A股上市主體。
為此,恒大集團先后于2016年12月底、2017年5月底、2017年11月引入三輪戰略投資者,總計實現融資1300億元。
僅以2017年11的第三輪為例,參與戰投恒大的包括山東高速集團、蘇寧集團、正威集團、嘉寓、廣州逸合、四川鼎祥,這一強大陣容被外界稱為“恒大的天團朋友圈”,貢獻了恒大三輪戰投融資1300億元之中的600億元。
圖源:恒大官網
當然,引入戰投也是有成本的。恒大地產向戰投承諾,2017至2020年四個年度的凈利潤分別不少于243億、500億、550億、600億元,且每年至少將凈利潤的68%分派給股東。
新一輪房地產剛剛起步的2017和2018年,中國恒大均達成承諾,且凈利潤增速超100%。但是從2019年中期以來,房地產調控層層加碼之下,中國恒大的凈利潤與核心業務利潤逐年下降。
2020年11月9日,中國恒大對外發布公告,終止與深深房的重組計劃。恒大借殼回A計劃落空。再后來,為之貢獻了200億元戰投資金的張近東讓出蘇寧控制權,和老許一起搞過足球的馬云則陷入更深的麻煩。
四家上市公司,萬億港元市值!
追求規模的要義,自然還是找錢,而最理想的找錢方法,就是上市融資。
還是在2017年,許家印提出“新恒大”構想,這一構想在此后幾年間日漸成形、羽翼豐滿,
盡管恒大地產借殼回A夢碎,但恒大彼時已經擁有了4家上市公司,它們分別是母公司中國恒大(3333.HK)、恒大汽車(0708.HK)、恒大物業(6666.HK)、恒騰網絡(0136.HK)。“新恒大”包括八大業務板塊,除了上述中國恒大、恒大汽車、恒大物業、恒騰網絡,尚有房車寶、恒大冰泉、流媒體、童世界。
2020年9月,恒大汽車以先舊后新方式配售股份給騰訊控股有限公司、紅杉資本、阿里巴巴的云鋒基金及滴滴出行等多名知名國際投資者,籌集約40億港元。此后,2021年1月,恒大汽車又向六名投資者定向增發新股,融資260億港元。
圖源:恒大官網
自2020年3月到2020年末,恒大集團權益融資合計888億港元,除恒大汽車兩次配股300億港元外,恒大物業引戰235億港元、上市募資140.8億港元,中國恒大配股43億港元,恒騰網絡出售股份6億港元,房車寶引戰163.5億港元。
而為了解決眼下的燃眉之急,恒騰已率先成為棄子。
恒騰網絡今年8月1日晚間發布的公告:騰訊方面以總價20.68億港元收購恒騰網絡7%股份;另一個獨立第三方買方則以11.82億港元收購恒騰網絡4%股份。兩筆交易總價32.5億港元。這是繼恒大6月22日以44.33億港元轉讓8%恒騰網絡股份給儒意影業創始人柯利明后,又一次出售股份。
在巔峰時期,恒大前述四家上市公司總市值曾經破萬億港元。而現在,四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則在1500億港元上下浮動,已縮水8成。
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巨頭企業,多元化歷來是“雙刃劍”。恒大的多元化努力,當初處在風口上之時,資本故事講說不盡,上市融資源源不斷,一時之間風光無限。而一旦從風口跌落,多元化就化身為沉重包袱,反而給核心地產業務帶來拖累。2021年中國恒大公布上半年報,營收和凈利潤下降,恒大方面解釋稱,恒大汽車等業務版塊持續虧損是一大原因。
除了多元化造成的拖累,宏觀層面上地產行業本身也已經進入下行周期的深水區,用“任首席”的話語體系來講,這種局面似乎可稱之為地產“新新周期”。
“房住不炒”之后,2020年,監管部門專門為地產商劃出三道紅線:(1)房企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于70%;(2)凈負債率不得大于100%;(3)現金短債比不得小于1倍。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恒大有息負債相較于去年3月下降了約3000億元,實現一條紅線變綠,另外兩條紅線依然“明鏡高懸”。
而就是降下來了的有息負債,似乎也絲毫大意不得。7月,廣發銀行江蘇宜興支行以“情況緊急”為理由,直接向法院申請凍結恒大集團將近1.3億的資產欠款,如有需要還可以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財產。盡管最終雙方達成和解,但這仍為恒大拉響了警報。
最貴的經濟學家嗅覺敏銳。
今年3月18日,原恒大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將赴東吳證券上崗。任首席留給恒大的,是曾經對房地產走勢的那一系列激進判斷。同時,任首席不忘致敬許老板,稱“感謝恒大集團許家印先生的信任和支持,許先生大格局大情懷”。
“問這快樂為何來去如飛,像那天上白云乍離乍聚。”
盡管隨著房地產持續進入下行周期以及地產宏觀調控力度不降反升,加之恒大地產自2017年以來的激進擴張,恒大的核心地產業務一直在承受壓力,但是外界也注意到,恒大的地產開發經營能力以及許老板閃轉騰挪的危機應對能力,仍是恒大手中的王牌。
而在過往近三十年的歷史中,恒大也曾多次經歷如同今天一樣的危機與困境。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恒大上市一度被擱淺,資金鏈也走到了即將斷裂的邊緣。許老板一面祭出自己拿手的“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當年入住”的恒大速度,快速周轉,一面不動聲色從香港富豪鄭裕彤、劉鑾雄、楊受成等處籌得5.06億美元戰投資金,從而一舉度過危局。2009年,中國恒大港股上市,許家印也第一次成為首富。
2017年,三輪戰投1600億的八方支援,再次展示出彼時恒大規模帶來的超凡影響。而時值2021年的多事之秋,許家印還能迎來白衣騎士嗎?目前還不得而知。
9月1日,中國恒大舉行“保交樓”軍令狀簽署大會,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出現在簽署大會上。中國恒大八名副總裁率八大保交樓專項工作組,恒大地產旗下各省公司董事長率班子成員、項目總,共同簽署了“保交樓”軍令狀。對于恒大財富危機,許家印放話:“我可以一無所有,但恒大財富的投資者不能一無所有。”
此前的每一次危機,靈魂人物許家印憑借自己的人脈、資源、不放棄的精神,帶領恒大一次又一次的涅槃重生,重生的恒大比之前的恒大更有力量。但這一次,調控之下,諸多高杠桿的地產兄弟處境艱難,前有泰禾,后有華夏幸福,許家印還能化險為夷嗎?歡迎評論區聊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