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產品遭省院停采,健帆生物謎團風波再度升級
毛利直逼茅臺,主營產品一直被質疑不斷。
來源/花朵財經
近日,網傳由于藥代違規,核心產品遭省院停采,再次將健帆生物這一頗具爭議性的百億績優白馬股,送上了熱議的榜單。
據廣東省人民醫院公布的一則通告顯示,因嚴重違反醫院防疫要求及《關于印發廣東省人民醫院醫藥(械)生產經營企業代表營銷活動的管理規定的通知》,現對健帆生物科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作出停止采購的處理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為健帆生物的主要產品,且此前外界一直質疑其為醫療非必需品,而此番省院再次加以停采,讓本就撲朔迷離一事顯得更為魔幻。
核心產品疑似非必需品
藥企中,一直以來不少上市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即過于依賴單一產品。然而,健帆生物也并不例外。
2017~2020年,健帆生物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6.64億元、9.24億元、12.98億元、17.30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分別高達92.82%、91.23%、90.82%、88.88%,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據悉,目前公司產品主要用于血液凈化,而血液凈化是指把患者血液引出體外,通過凈化裝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質、凈化血液,達到治療某些疾病目的的醫療技術,常用于終末期腎臟疾病(尿毒癥)、危重癥、急性中毒等患者的治療。
而當前血液凈化基礎的治療方式包括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血液吸附(HA)、血液濾過(HF)、血漿置換(PE)、免疫吸附(IA)等。
健帆生物在其財報中提到,整體來看,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對尿毒癥毒素的清除率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血液濾過>血液透析,而組合型人工腎(即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已經成為清除尿毒癥毒素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
然而深入了解后發現,縱觀全球各國,如果提到要用“血液凈化”方式治療終末期腎臟疾病(尿毒癥),毫無疑問的主流是血液透析,而且基本僅為血液透析。從1979年德國的一篇論文還能看到,血液灌流頂多只能算是血液透析和血液濾過的補充。換言之,健帆生物的血液灌流器產品,是透析的輔助產品,而非主打產品。
根據中泰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健帆生物腎病灌流產品作為領導者在市場規模和技術路徑上占國內主導,市場份額接近80%,其余廠家銷售規模均較小。然而即便如此,如今公司核心產品卻仍遭省院停采,由此仿佛又加大了公司血液灌流器產品是否為必需的幾何謎團。
可幸的是,盡管歷年來外界質疑公司產品必需性、功效性的聲音不絕于耳,但這并不影響公司血液灌流器產品的銷量,這到底又是為何?
居高不下的營銷費用
憑借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這一單品打天下,健帆生物近年來的業績表現可謂尤為亮眼。
2017~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32.16%、41.48%、40.86%、36.24%,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0.72%、41.34%、42.00%、53.33%。由此不難窺見,健帆生物實為妥妥的大白馬股。
但業績高增,隱于背后的卻是居高不下的營銷費用。2017-2020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為2.10億元、2.99億元、4.26億元、4.68億元,占公司銷售百分比分別高達29.18%、29.45%、29.74%、24.01%。
財報顯示,市場宣傳推廣費占據了健帆生物銷售費用的重要份額。然值得一提的是,推廣費一直是醫藥行業商業賄賂高發區,此前就曾有多家上市公司被曝出類型丑聞。
更詭異的還有,即便健帆生物的產品常受醫療非必需的市場質疑,但這同樣并不影響公司產品的高毛利。截至2020年底,公司銷售毛利率高達85.24%,直逼貴州茅臺91.41%的銷售毛利率。
一般而言,高毛利勢必伴隨著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不過健帆生物卻很難窺見這一點。2017~2020年,健帆生物的研發費用僅2663.00萬元、4613.79萬元、6845.16萬元、8075.93萬元,占公司銷售百分比僅3.71%、4.54%、4.78%、4.14%。
一方面,研發投入微不足道;另一方面,銷售費用又居高不下;不妨想想看,健帆生物產品大賣到底靠什么?
血液灌流并不被國外接受
根據國海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在國內外醫療領域,血液灌流用于臨床血液凈化治療一直沒有被臨床醫生所廣泛的接受,而國外多選用更好的血漿吸附。
那么問題來了,一個國外并不太認可的產品,又是如何在國內風靡的?
針對臨床治療并未得到廣泛的運用,健帆生物在財報中坦言,為培育及拓展市場,公司通過自建營銷隊伍進行學術推廣的方式,以培育市場需求并指導用戶掌握相關的臨床操作技術。
2021年6月21日,在公司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中,公司募集不超過10億,甚至還把學術推廣和營銷升級項目放入了其中。
從公司員工結構上看,銷售人員也占據了絕大部分。截至2020年底,公司員工總數為2280人,其中僅銷售人員就高達1105人。
面對產品不被廣泛認可,銷售極度依賴于營銷推廣,而且彼時更慘遭省院突發停采,看樣子健帆生物的謎團似乎的確并不少,或許也是時候該警惕公司的投資風險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