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爬”上電商,巨頭“鰲”戰千億市場
正值中秋國慶,放大假和吃大閘蟹哪個更迷人?吃貨心里自有答案。畢竟假期可以有很多,吃大閘蟹的季節只能一年一會。
作者/李白玉??來源/野馬財經
西風響,蟹腳癢,中秋國慶雙節的到來也敲響了一年一度大閘蟹“進鍋上桌”的鐘聲。但是,昂貴的價格,讓人想說愛它不容易。在北京能搜索到大閘蟹的生鮮配送平臺上,2兩到4兩重的母蟹,價格從40元一只到150元一只不等。即使是無法即買即送的蟹券,6只3兩重以上的母蟹券也要賣到近800元。
高昂的蟹價與飆升的消費需求不無關系。中商產業研究院在2020年9月中旬發布《2020年大閘蟹行業市場規模及產業布局情況分析》,數據顯示2019年大閘蟹產業規模突破億元,年增速約20%,同時還預測2020年我國大閘蟹市場規模或接近1500億元。
1500億元是什么概念?對比當下炙手可熱的游戲行業,根據《2021年1-6月中國游戲產業報告》,2021年上半年國內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就是1500億元。?大閘蟹兩個月能“干”出整個游戲行業半年的“業績”,這樣的“肥差”誰能輕易放過?
電商“圍獵”千億大閘蟹市場
近年來,隨著生鮮物流的發達和電商的蓬勃發展,在傳統商超、經銷商之外,各家電商甚至有電商"野心"的物流公司早就盯上了這個千億規模的大閘蟹市場。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以大閘蟹為代表的蟹類產品線上交易規模達到 40億元,實現零售量 44.29.2萬件,同比增長29%。蟹界頂流"陽澄湖大閘蟹",是電商里緊俏的存在。據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統計,市場上 70%的陽澄湖大閘蟹都經由生鮮電商銷售。
淘寶、京東都已野心勃勃進入大閘蟹領域,從線上銷售大閘蟹到打造物流冷鏈,試圖打通線上線下的技術和標準壁壘。
今年,年度用戶已連續多季度保持電商第一的"當紅玩家"拼多多,已經摩拳擦掌在行業標準上大顯身手,推出了首個長三角河蟹分級標準。
江蘇省是大閘蟹第一大產區,占據全國大閘蟹產量的半壁江山。今年,拼多多聯合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正式發布了長三角“河蟹商品分等分級銷售標準”,標準在現有的通用規則基礎上,確定了大閘蟹檢測方法、質量評定方法、包裝運輸和貯藏等方面新型的商品標準。
在市場現有的通用規則基礎上,河蟹的重量,外觀潔凈度,螯、步足是否完整,肝胰腺和性腺顏色、飽滿度,肌肉飽滿度,滋氣味等,相關認定標準均得到確認,長三角河蟹據此可以劃分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4個簡單清晰的品質等級。
在拼多多看來,河蟹分級標準的出臺,既填補了大閘蟹線上分級標準的空白,也是對農業電商標準化的一次有益探索。而標準的制定與完善是實現產品優質優價、引導農戶提升產品品質、改善區域品牌形象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
大閘蟹市場如此龐大,為何從未出現過分級標準?對此,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種質與育種室主任葛家春表示:“大閘蟹分等分級,本身具有復雜性。它的規格分很多,品質差異也很大,所以做成一個標準來詳細劃分,有一定的復雜性。此外這種標準的制定,需要我們的產業和研究機構進行合作,才能將標準制定的既有科學性又有可操作性。以往產業和研究機構的結合還沒有那么緊密,所以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
據了解,從今年的金秋消費季開始,拼多多將持續與洪澤湖、固城湖、白蕩湖等各大湖區合作,加大資源投入,探索并推行統一的大閘蟹電商銷售標準。
新電商憑什么給產業“立規矩”?
電商平臺推動細分行業建立標準,不是拼多多一家首創,也不僅出現在熱火朝天的大閘蟹市場中。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至今(9月22日),京東、天貓、拼多多三家電商共發布8項行業標準,涵蓋LED智能投影儀、空氣循環扇、游戲手機、燕窩等多種產品,且均與有一定官方背景或行業權威的機構合作發布。作為惟一一家農產品起家的大型電商平臺,拼多多此前已聯合云南農科院推動制訂云南雪蓮果的相關標準。
河蟹商品分等分級銷售標準
銷售渠道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實質上將電商在數字化進程中“吃到的”紅利體現得淋漓盡致。超脫出電商“走量”的基本認知,電商平臺對消費者偏好、市場趨勢的把控,能夠助力甚至決定商戶的營銷策略、產品策略。
同樣是得益于數字化實力,相對于傳統的銷售渠道,在對產品進行溯源、品控、物流管理上,電商平臺都擁有“碾壓式”的優勢。
由電商發起,圍繞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根本訴求,在完善行業標準、改善行業弊端的同時,讓商品更好地適應市場,實現多贏。這也解釋了商家、行業協會歡迎并且熱衷于參與電商發起的行業標準的根本原因,更是渠道反向影響產業供應鏈的典型例證。
從上述統計中也能發現,電商平臺發布標準涉足的品類有很強的共性——趨勢新、定位高端或行業標準化程度低。如燕窩和大閘蟹,都是日常高端食品中消費高、標準化程度低的典型代表。
貴且不會買、買不到足秤蟹、怕買到死蟹或者假陽澄湖蟹,都是消費者在購買大閘蟹時常見的痛點。
消費者的困擾也折射出大閘蟹行業本身的問題。此次與拼多多聯合發布報告的、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種質與育種室主任葛家春表示,河蟹行業本身存在三個顯著痛點:一是河蟹商品銷售沒有統一的規格標準,網上銷售有標大發小現象;二是河蟹商品內在品質沒有相對統一的標準,銷售上不能按級定價,部分銷售商發售低劣商品;三是部分優質產品由于沒有相應等級標準,無法在網上做到優質優價。
不同于準入標準,拼多多此次發布的分級標準,通過更為科學、標準化、直觀的方式,為線上線下大閘蟹銷售和消費提供質量評判的明確依據,實現優質優價,引導養殖企業、蟹農更加注重產品的安全、品質和口感,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最終實現產業良性發展。
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建立統一的標準,有助于實現大閘蟹優養優產優銷,從源頭帶動蟹農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為消費者提供始終如一的好螃蟹。拼多多已從“百億補貼”商家開始,在平臺上執行長三角云拼大閘蟹的相關產業標準,從江蘇各產區起步并推廣到更多地區。
水田外的“最初一公里”
近十年,物流配送的發展完全顛覆了消費者購物的“最后一公里”。曾經,一些傳統巨頭電商認為,農村電商要解決的同樣是“最后一公里”問題,就是實現如何身處農村也能及時收到快遞。
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看到,農村電商的發展重點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是解決“最初一公里”,解決農產品上行。我國地大物博,農業農村尤其范圍廣大,新電商們在反向影響農業供應鏈的路上,推動了“最初一公里”的標準化與數字化。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賦予了“最初一公里”更豐富的內涵,更明確地把初級農產品的源頭分級、分揀、冷庫儲藏等初加工包含在內。
在重量相差一兩,價格能翻3倍的大閘蟹產業,源頭分級的推行對蟹農而言,影響的是真金白銀的收入。
“養螃蟹不光看一畝水田養多少斤,更重要是養多少大。規格大,效益就高。”洪澤湖的蟹農老楊舉例稱,同樣是300斤大閘蟹,大規格,批發價可以賣到兩萬,而小規格,可能一半都賣不到,“起早貪黑忙個寂寞”。
洪澤湖位于淮安市洪澤區,是全國第四大淡水湖。著名蟹文化學者錢倉文教授曾說,“以洪澤湖為代表的淮蟹是中華絨螯蟹的南北雙雄之一,是蟹中極品”。當前,洪澤區大閘蟹養殖面積8.5萬畝,預計年產量8000噸左右,其中母蟹125克、公蟹175克以上的比例達到70%以上,年產值10億元以上。
而當地一些沒養大蟹的蟹農也有自己的苦衷:“很想養,但不敢養。大蟹雖然附加值高,但養殖成本也高,風險更大。由于大閘蟹電商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精養蟹賣不出應有的身價。”
在葛家春教授看來,不少消費者對優質好蟹的認知依舊停留于傳統,洪澤湖、固城湖等優質產區的大閘蟹至今不為人熟知,“而當這些產區加速拓展線上市場時,探索線上化的產業標準就十分必要”。
你平時都是在哪里買大閘蟹?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經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