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貪40億,行長外逃20年被遣返!銀行如何嚴守內控之門?
遲來的審判
作者 | 高遠山??來源 | 獨角金融
20年前,轟動一時的中國銀行開平支行“10·12”案堪稱現實版《人民的名義》,三任行長聯手作案,8年間貪污、挪用銀行公款,涉案資金高達40億元,而后逃亡美國。
此前余振東、許超凡已分別被遣返回國,如今,最后一名在逃嫌犯、外逃20年的許國俊被強制遣返回中國,也將迎來遲來的審判。
來源:央視新聞
中國最大銀行貪污案最后一名主犯
外逃20年后歸案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信息,11月14日,經有關部門和廣東省監察機關共同努力,外逃20年的職務犯罪嫌疑人許國俊被強制遣返回國。
來源:央視新聞
許國俊是中國銀行開平支行原行長,上個世紀90年代,許國俊、余振東、許超凡這三任開平支行行長在貪污、挪用銀行公款后逃亡美國,涉案資金高達4.85億美元,按當時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超過40億元。
2001年10月12日,中國銀行為加強管理,將全國1040處電腦中心統一成一套系統,集中設置在33個中心。聯網后,電腦中心反映出賬目上虧空巨大,從8000萬美元飆升到4.83億美元。龐大的金額,致使工作人員最初以為是電腦系統出現了技術故障。
隨著調查的深入,真相隨之浮出水面,建國以來最大的銀行資金盜用案也由此揭開面紗。
銀行通過對賬目的分析,最終將案發范圍鎖定到江門市下屬的開平市。與此同時,銀行方面發現許超凡、余振東、許國俊下落不明。于是,2001年10月15日,中國銀行廣東分行正式向廣東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報案,這便是當年震驚全國的中行開平“10·12”案。
其實,這三人早在案發前便畏罪外逃,先逃到中國香港,又飛往加拿大,再轉機飛往美國。
2004年4月16日,同案犯余振東自愿回國受審,并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目前已服刑完畢出獄。
而其余2人于2002年1月被國際刑警組織發布國際紅色通報,2009年5月,美國拉斯維加斯聯邦法院一審判決許超凡入獄25年,許國俊入獄22年,兩人的妻子也都判入獄8年,后許超凡提出上訴,但終審結果仍然維持原判。
2015年9月24日,許超凡的妻子在美國服刑期滿后,立即被強制遣返回中國。經許超凡自愿選擇,于2018年7月也被遣返回國。
今年10月13日,廣東省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許超凡貪污、挪用公款案進行公開宣判,以貪污罪、挪用公款罪數罪并罰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0萬元;對犯罪所得贓款予以追繳。許超凡表示服從法院判決,不上訴。
目前,辦案機關和中國銀行已從境內外追回涉案贓款20多億元人民幣。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3名涉案人員終將會接受法律制裁。不過,回看這起由三任行長共同作案、時間長達8年的驚天大案中,開平支行的4.83億美元為何會不翼而飛?
3個行長8年來聯合貪污公款
精心策劃潛逃美國
許超凡出生于一個普通的家庭,17歲做信貸員,27歲便當上中國銀行開平支行行長,在當地曾顯赫一時。
然而,權力之下,總會有人利欲熏心。
1993年開始,許超凡利用職務之便,假借開平中行客戶名義,以代客買賣的形式進行外匯交易,大肆貪污挪用銀行資金,結果血本無歸,虧損1億多美元。不僅如此,許超凡還沉迷賭博,曾在澳門賭場4個小時輸了6000多萬元。
據許超凡回憶,最開始他不過是想挪一筆錢來彌補外匯買賣的虧損窟窿,然而對金錢的欲望猶如脫韁的野馬。
此后,許超凡升任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公司業務處處長,余振東、許國俊相繼接替他的位置。三人聯合起來,開始在銀行內大量挪用資金。為了防止此事暴露,他們想方設法,提前在香港成立一家公司,然后以這家公司的名義去銀行貸款,最后再挪用銀行資金,進一步轉移到海外。
直到2001年,銀行方面發現巨大資金漏洞,傳出全行追查的消息,許超凡當即聯絡余振東、許國俊,三人便出逃至香港,隨即飛往美國。
事實上,這三人似乎對貪污公款一事精心謀劃,潛逃計劃也早已有所準備。早在1994年,他們就分別與妻子離婚,各自的妻子與美國華裔公民假結婚,隨后提出申請移民美國。在1999年至2001年期間,三人的妻子先后獲得美國公民資格。到了美國后,他們與妻子會合,從此三家人隱姓埋名,踏上了北美逃亡之路。
案發一周后,公安部向國際刑警組織提供了廣東省人民檢察院對余振東、許超凡、許國俊的逮捕決定書,國際刑警組織迅速發出了紅色通緝令。
2002年12月17日,美國內華達州聯邦檢察官辦公室簽發了對余振東、許超凡、許國俊三人的逮捕令。兩天之后,余振東在洛杉磯被美國當局以涉嫌欺騙手段獲取簽證罪逮捕。2004年9月、10月,許國俊、許超凡分別在美國被捕。
“一人不廉,全家不圓”,濫用權力得到的不義之財只能給家人帶來災難。
2019年,在廣東省看守所,許超凡身穿囚服曾接受《面對面》節目訪問,十幾年來,帶著家人在異國輾轉多地逃亡,面對母親和兒女疑問,他無言以對。
許國俊自從2001年逃到加拿大再至美國,一直過著清貧的逃亡生活。他曾在美國中部堪薩斯州一個叫威奇塔的地方,租下一間小公寓居住近一年,逃亡中,還曾在一家送外賣的中餐館隱姓埋名做廚師,他們后來的律師形容其為“家徒四壁”。
隨著許超凡和許國俊的陸續遣返,逃亡17年、20年的生涯結束了,迎接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制裁。
巨額貪污公款背后
銀行如何嚴守內控之門?
這起20年前的銀行資金盜用案,涉案人員挪用40億元資金10年后才被發現,或許和當時銀行業風控體系不完整、技術手段比較差有一定的原因,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據《財經》當年報道,許超凡等人之所以能作案成功,除了個人原因,一些外部環境也給他們提供了操作空間:一是聯行清算系統落后,資金匯劃和總行確認之間存時間差;二是過于分權的管理架構,支行行長權力過大;三是稽核系統發展緩慢,銀行業風控觀念薄弱。
相較此前,現在銀行業對風控的意識更強,在自主風控能力建設方面愿意投入更多資源,比如通過智能識別、影像調閱、視頻調閱等科技方式,實現會計稽核手段創新。
不過,盡管廣泛運用新技術,實現了多項業務創新,電信詐騙、木馬盜號、信息泄露、理財風險、儲戶存款“失蹤”……各類互聯網安全問題,也正在沖擊著銀行的風控“大門”。
前不久,“儲戶28億存款被渤海銀行挪用”的消息成為輿論熱點,目前該案仍在調查之中。
2020年12月31日,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民事訴訟案件做出一審判決,判令中國銀行承擔原告全部穿倉損失和20%的本金損失,返還扣劃的原告賬戶中保證金余額,并支付相應資金占用費。
此外,銀行卡信息泄露案件也頻發。2020年5月6日,脫口秀演員池子(藝名)微博爆料,稱中信銀行上海虹口支行未獲其授權就將其個人賬戶流水提供給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屬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次日,中信銀行發文道歉,銀保監會消保局隨后也宣布介入調查。
隨著銀行風控系統的發展,各個機構都在不斷探索新的風控技術和手段。當下,從六大行到多數股份行,都開始布局智能風控,達到業務場景與大數據的深度結合,AI等技術成為其中一大突破口。
比如,中行在業內首家推廣手機銀行數字化認證工具—手機盾,建成數字化渠道運營體系和數字化風控體系,以及企業級反欺詐事中風控平臺;招行2016年2月上線智能風控平臺“天秤系統”,能夠將風險資損控制在百萬分之一的量級。
據Gartner預測,到2023年,全球將有30%的銀行與數字商務企業擁有自己的安全風控團隊,目前這一比例僅為5%,到2023年第三方風險監測應用覆蓋將超過75%,目前僅25%。
另外,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11月1日起,我國第一部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生效,這部法律對大數據殺熟、數據泄露、信息過度采集等方面有所規范,也在影響著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經營者的風控措施。
作為傳統金融的中堅力量,銀行風控安全體系的建立,既是保障自身持久穩健運營的必經之路,也是為廣大用戶資金安全保駕護航的根本。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