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滴滴終結美股“苦澀之旅” 數據安全危機或解除
網約車市場進入調整期
圖源/東方IC
30秒快讀
1、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半年前的6月30日,原本以為滴滴在紐交所上市會有一場聲勢浩大的敲鐘儀式,卻沒想到滴滴不僅沒有提前發消息,沒有對外慶祝,甚至連鐘也沒敲。
2、更沒想到的是,滴滴上市時沒敲的鐘,卻成了晚鐘暮鼓。12月3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發文稱:“公司即日起啟動在紐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啟動在香港上市的準備工作。”
3、神速退市,未必是死路。滴滴的數據安全危機或可解除,但是,作為行業老大,滴滴的動態或將引發整個出行行業的大調整。
圖源:微博
上市之后的滴滴一如既往地不順,登陸紐交所一周不到,就被網信辦調查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App被下架;宣布退市之后,滴滴股價下跌了22%。
滴滴出行App的下架,被認為是其他網約車出行平臺的窗口期,而這次的退市,是否會讓網約車市場再次群雄逐鹿呢?
神速退市,未必是死路
以滴滴的體量,上市無疑備受關注,而退美股轉港股,這艘大船調頭容易嗎?
“滴滴12月8日的股價為6.96美元,如果按照上市的14美元發行價進行補貼,將是一筆巨大的金額支出。所以,滴滴通過先港股上市、后美股退市的方式,將投資者的股份進行轉化,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巨額的資金支出。但同時,滴滴或許還面臨監管機構的處罰。”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告訴《IT時報》記者。
圖源:富途牛牛
在不少分析人士看來,滴滴之所以遭遇到“神速退市”,是因為沒有把握好監管趨嚴的環境。
“滴滴上市時,不僅受到了中國數據安全的管控,也處于美國拓展PCAOB(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權利或者說加強PCAOB審核的背景。滴滴包含行車服務以及互聯網數據,可以看到,美國對滴滴披露的數據有了更深度的挖掘欲望,這也導致滴滴在遞交給SEC的文書里包含了部分敏感信息。”在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看來,如今各國強調數據主權,國內陸續出臺了《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文件,對數據保護的態度已經非常明顯。
而讓滴滴突然從美股退市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北京時間12月3日一早,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其官網宣布,通過了法規修正案,完善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相關信息提交與披露實施細則。細則規定,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披露其所有權結構和審計底稿,如果不遵守美國監管機構的信息要求,可能會被摘牌。
審計底稿關乎國家主權和企業信息安全,在北方工業大學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看來,如果滴滴要符合美股上市的規則,就必須定期向美方提交審計底稿:“滴滴主要的市場還是在中國,海外市場很小,如果滴滴要滿足美股的規定,它只能保留海外市場,所以選擇轉向港股。”
從美股退市雖然要面臨嚴峻的考驗,但并非完全是一件壞事。有分析指出,回歸港股預示著滴滴的數據安全問題的危機將能徹底解決,有利于滴滴的正常運營和估值的提升。而且滴滴如果成功在港股上市,一些在美股上市的企業有望陸續回歸港股,為港交所帶來長期利好。
市場格局受沖擊
在美股,滴滴經歷了一場苦澀之旅,同樣品嘗到苦澀的,還有滴滴的司機們。
“這段時間滴滴上的單子明顯少了,本來一天能跑30單左右,里程數大概300公里,現在單量在20單左右,里程數也就200多公里。”一個工作日的傍晚,原本應該是網約車的黃金時間,不過滴滴快車司機張師傅卻嘆起了苦經,“退市對我們司機來說太遙遠了,沒多大影響,可能是因為App被下架、補貼下降的原因,用戶和司機都沒有增長,只有流失。而且現在各種網約車也多了,不管平臺是上市還是退市,乘客是很現實的,哪家便宜就用哪家。”
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統計,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國共有251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此外,滴滴出行8~9月訂單量連續兩月環比下降,其中,8月訂單量環比下降21.1%。
一些網約車平臺不斷加碼打車業務。近期,美團拆分了成立不到一年的智慧交通平臺,平臺下的打車、無人車配送兩大事業部獨立,兩大事業部負責人直接向美團CEO王興匯報,這被認為是此前被邊緣化的打車業務在美團內部重獲重視,或許美團還會在打車業務上下大手筆。
不僅是美團打車,網約車市場內不斷的融資也傳遞出行業競爭不斷加劇的信號:9月,曹操出行宣布完成B輪融資,金額達38億元;10月,T3出行宣布完成A輪融資,金額達77億元;11月,哈啰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簽約,涉及金額2.8億美元……
“我們滴滴司機最近經常討論的就是滴滴App何時能恢復上架,這些都懸而未決,如果App能盡快恢復上架,生意會好一點,也能提振司機的信心。”張師傅告訴《IT時報》記者,讓他寬心的是,東方不亮西方亮,更多的網約車平臺興起讓司機有了更多的選擇。
行業進入調整期
雖然對于司機和乘客來說,滴滴并不是唯一的選擇,但司機和乘客卻是滴滴的生存之本。?
“血海狼窩”,滴滴創始人程維喜歡這樣形容滴滴的處境。
的確如此,從滴滴的順風車安全事件到App下架,再到如今美股退市,每一件事都讓其他網約車平臺看到了“可趁之機”。不過,從共享出行行業來看,滴滴是“一哥”的基本面沒變。
陳禮騰向《IT時報》記者表示,目前網約車市場的格局是滴滴出行為“一超”,T3出行、首汽約車、享道出行等為“多強”,還有數百家中小平臺。“短時間內,市場格局較難改變。滴滴退市對其他平臺并不一定意味著是反超機會,一旦滴滴能挺過這次國家監管部門的‘錘煉’重新上線,平臺合規性將進一步完善與成熟,這對于其他平臺來說壓力反增不減。”
圖源:東方IC
“此前滴滴的下架形成市場的空白區,其他平臺肯定要搶,但對滴滴產生的影響不是致命的。”張翔告訴《IT時報》記者,網約車市場非常活躍,資本看好讓該賽道不斷涌現新平臺。
11月,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交通運輸新業態從業人員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涉及備受關注的網約車平臺抽成比例不明朗、以沖單獎勵等方式引誘駕駛員超時勞動、社保等問題。在張翔看來,這樣的規定是引導網約車行業走上正軌,“現在的網約車商業模式和最開始的設計不太一樣,司機基本上都是專職司機,所以會出現交社保的呼聲。短期之內,網約車行業會進入調整期,隨后迎來高增長的發展”。
作者/IT時報記者? 潘少穎
編輯/錢立富?挨踢妹?
排版/季嘉穎
圖片/微博、富途牛牛、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東方IC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