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顏悅色創始人道歉,背后是200億估值對比3000元工資的尷尬
欲速則不達。
作者 | 池小雨?編輯丨李逸明?來源 | 野馬財經
“對不起,因為公司在應該解決小伙伴疑問的時候,不僅沒有解決實際問題,還讓伙伴們看到了這樣一場沒有必要的爭吵。對不住8000位信任公司、一起努力想辦法抗住這個冬天的伙伴。”
12月17日下午,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就內部薪資爭吵發布道歉信。起始于員工因抱怨工資少引發的口角之爭,隨著創始人夫妻親自下場,將事件演變成一場打工人對抗資本家的年末大戲。
自12月16日晚上起,一則茶顏悅色內部“罵戰”的聊天記錄在網上瘋傳。隨著輿論擴散,12月17日,估值200億的茶顏悅色四登微博熱搜榜,相關話題閱讀量高達11.3億,引發640萬人參與討論。
自11月因大量閉店后,這已是茶顏悅色再度登上熱搜,而前后兩件事,在茶顏悅色最新的聲明中也產生了聯系。在茶顏悅色企業用工問題的浮萍之下,依舊是高密度布點的后遺癥發作。
(圖源:茶顏悅色官網)
員工battle高管
茶顏內部萬人混戰
“第一次看到將近一萬人的公司,三個高層領導親自下場和員工撕逼。”爆料人表示。
12月15日是茶顏悅色的發薪日,但不少員工抱怨薪資太少,“只有一千多”。根據爆料內容顯示,部分長沙員工因疫情減、降薪,到手工資由原本的5000元左右降低至2000元左右、提成僅8元。
而此后茶顏悅色“精神股東”張某出場,一段“工作不努力還想拿高工資....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你有多大本事拿多少錢。”的言論成為導火索迅速點燃內部矛盾。
在罵戰過程中,出乎意料的是高層領導也下場參與爭論。茶顏悅色的老板娘小麥和運營總監王波出現在了群里并對張某表示支持。
“工資雖然低,但也是按勞發放,公司有欠你了嗎?”茶顏悅色創始人呂良表示疫情期間公司虧損2000多萬元,指責抱怨的員工沒有感同身受。
然而根據爆料,茶顏悅色員工入職六個月才發放五險一金,人均工時11小時,時薪6-9元錢,月薪到手不滿3000元。同時,參與爭論的員工之后在小紅書上爆料,當晚接到呂良的電話,對方讓他第二天來提離職。
隨著聊天記錄的流出,一石激起千層浪。12月17日,茶顏悅色沖上熱搜榜第一位,其苦心經營的人設也隨之崩塌。
“茶顏悅色在網上立著‘憨憨’人設,背地里卻拿著10年前的薪資標準搪塞員工。這樣的企業就應該堅決抵制。”一位網友表示。
(圖源:茶顏悅色官網)
“罵戰”之由,系11月的閉店舉措
當天下午三點半,茶顏悅色官方微博迅速發布《關于茶顏11月薪資與員工溝通問題的一則說明 》,內容稱“事發是由于11月茶顏臨時關閉了幾十家門店導致部分伙伴無法滿足正常工時和極少數伙伴出現0工時的情況。所以在11月的特殊期間對于薪資算法進行了一輪臨時調整。”
根據鈦媒體APP報道,茶顏悅色公關負責人表示,員工的工資主要是由基本工資和提成構成,而基本工資的核心是員工的工時費。但最近兩個月茶顏悅色在長沙關了89家店,大規模閉店,導致大批員工只能加入到剩余正常營業的店面中,員工整體的排班工時減少,最終造成收入減少。
在致歉信中,創始人呂良也直言,“大家都知道現在門店業績沒那么好,而臨時閉店直接導致部分伙伴是沒有工作安排的。”同時表示,“公司臨時決定去株洲等城市開心點,長沙門店也在努力復開。”
曾經誓不走出長沙的茶顏悅色,直到2020年12月,才在武漢開出第一家門店,到今年11月已經開設了54家。
(圖源:茶顏悅色官網)
通過高密度開店,茶顏悅色一度成為資本的心頭好。從2018年到2019年共獲得四輪融資,投資方有五源資本、源碼資本、順為資本等。據《晚點 LatePost》報道,五源資本近期以 200 億元人民幣估值從元生資本處購買了一些茶顏悅色的老股,讓茶顏悅色成為估值僅次于喜茶的茶飲品牌。
靠著高密度布點賺來的紅利,在疫情之下遭到反噬,隨著客流量下降,茶顏悅色不得不斷臂求生。
今年以來,茶顏悅色三次閉店。第一次是年初,第二次是7月末,第三次即是11月。11月7日,茶顏悅色也曾發微博解釋:“最近在長沙密集布點的區域有些門店臨時閉店了。主要原因還是疫情反復下,高密度布點大家都吃不飽了。”
行業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員工和高管的薪資“罵戰”,根因還是茶顏悅色擴張戰略的失準。單靠一個城市撐起百億估值的公司基本沒有,茶顏曾經是,現在也不是了。畢竟,怎樣“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事件發生后,在茶顏悅色給出的調薪方案中,0工時員工也有1700元的基本補貼,最新薪資檔位的員工即使只上10小時班,也能在1700元基本補貼外,拿到10個工時的應發薪資,而工時滿167個小時的員工薪資則按以往規則正常發放。
(圖源:茶顏悅色官網)
資本退潮,行業寒冬來臨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茶飲市場規模高達4420億元,咖啡市場總規模為2155億元,不及前者的一半。其中新茶飲規模為1136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3400億元,成為茶飲行業規模最大的細分領域。
在此背景下,還不斷有新的競爭者入局。隨著賽道愈發激烈加上疫情影響,茶顏悅色的高密度開店獲得了階段性的強勢競爭力,但隨著單店客流量的下滑,如何在不斷下滑的客流中保住單店的收入依舊是不得不面對的考驗。
擴張難題如何解?目前頭部品牌已經開始收手,將目光轉向產業鏈。茶顏悅色在今年7月投資子品牌果呀呀之后,其他頭部茶飲品牌也相繼出手投資同行,10月13日,蜜雪冰城投資了一家廣東茶飲品牌“匯茶”。緊接著,喜茶也新增了一項對外投資,成為了茶飲品牌“和気桃桃”的股東。
(圖源:罐頭圖庫)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整個中國的新中式奶茶已經進入了內卷化嚴重的一個周期,未來整個供應鏈的完整度、品牌的調性、品質的穩定、場景的創新、服務體系的完善、高粘性的運營等等,已經成為了整個新式茶飲企業未來決勝市場的一些核心要素。
此外,資本的態度也變得更加謹慎。一位曾操盤過幾家頭部新茶飲融資的投資人這樣對《商業數據派》說:“幾年前我們還非常關注這個賽道,也投資了一些頭部公司,但現在基本已經不看了,500、1000家以下門店的沒有什么意思。茶顏悅色如果開放新融資一定會好好看一下,但目前估值升高過快,我們也會非常謹慎。”
“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隨著資本的退潮,新式茶飲的擴張時代正在落幕,曾經嘗盡擴張甜頭的茶顏悅色,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了領導決策、內部溝通、員工機制等各方面的漏洞。隨著行業洗牌期的來臨,閉店降薪這條路走不通,走出長沙這條路也遠遠不夠。
你喝過茶顏悅色的飲料嗎?留言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