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突然“清倉”京東,京東一度暴跌10%!這只是開始?
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騰訊宣布幾乎全倉“減持”京東的股份,僅保留2.3%的股份。
來源 /財通社??作者 /譚緣
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騰訊宣布幾乎全倉“減持”京東的股份,僅保留2.3%的股份。不僅不再是京東的第一大股東,“減持”掉的股份,居然還以送的形式給了騰訊的股東。消息一出,京東股價一度跌超10%,截至全天收盤,京東港股下跌7.02%,報259.6港元;騰訊股價上漲4.24%,報461.8港元。?
騰訊對京東持股將降至2.3%
12月23日,騰訊控股發布公告稱,騰訊宣布以中期派息方式,將所持有約4.6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股東。本次派息后,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將由17%降至2.3%,不再為第一大股東,同時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將卸任京東董事。?
騰訊表示:我們認為現在是適當的時間,采用適當的方式向騰訊股東直接分享我們對京東的投資成果。雖然我們直接持有的京東股份大幅減少,但京東仍將是我們重要的戰略伙伴,我們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還會繼續保持,雙方團隊的深厚友情不會變化。
騰訊回應“派息式減持京東”時稱,“投資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一直是騰訊投資的主要戰略方向,而當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適當情況下退出投資并與,騰訊的“長期投資”戰略從未改變;目前騰訊沒有進一步減持京東的計劃。公告顯示,騰訊送給股東的這些京東股份價值,在22日的市值為1277億港元。
同時,京東集團也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騰訊控股目前間接持有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約17.0%,分配后,騰訊在本公司的持股比例約為2.3%,同時在此次分配中獲得本公司股份的騰訊的股東將成為本公司的股東。
據了解,今次騰訊“派息式減持”的模式,此前巴菲特所在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也曾操作過,將持有的蘋果股份派分給股東。
7年“聯姻”結束?
騰訊與京東的合作,最早可追溯至2014年。當年3月,由高瓴資本張磊牽頭,騰訊以2.146億美元(時值約15億元人民幣)入股京東,占京東上市前在外流通普通股的15%,同時騰訊還將向京東提供微信和手機QQ的一級入口位置,雙方在在線支付領域亦有合作。
在2個月后,京東在當年5月上市時,總市值已經達到260億美元,騰訊所持京東股份因上市股份被稀釋至14.3%,但持股總金額也已經高達37.2億美元,2個月時間翻了約17倍。
借助于這份戰略投資協議,京東獲得了其急需的移動化改造幫助與重要流量入口,得以一直與阿里巴巴抗衡;而騰訊也在電商方面掙脫了自建自營的束縛,與此前對搜狗的戰略投資一樣,得以將精力和資源集中在社交與內容的業務主航道上。同時,借助于京東、美團、拼多多等重要生態合作伙伴的不斷發展,騰訊的支付、廣告和云等業務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貼合馬化騰所稱“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的集團戰略。
劉強東在接受采訪時講述了促成這次交易的關鍵因素。當時,騰訊與京東合作的秘密談判已經進行了2年,但雙方均有所顧慮。不久后,劉強東赴美留學,8個月間每日只簡單查看郵件,會議都很少開。當時劉熾平認為這是騰訊電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便開始強勢“灌”流量、投物流發展電商業務,但兩家公司之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馬化騰和劉熾平都直言這仗已經沒法打了,于是雙方交易最終落定。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雖為第一大股東,但騰訊持股最高時也僅擁有約4%的投票權,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長期擁有對京東約80%的投票權。
或只是開端
在此之前,騰訊的投資版圖一直呈現擴張姿態,“清倉”京東是否成為其投資版圖收縮的標志引發關注。
回顧來看,騰訊的投資生涯始于2008年。2008年,騰訊成立了投資并購部,專注于全球范圍內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相關領域投資和并購。此后的13年間,騰訊在文娛傳媒、消費零售、民生教育、金融科技、企業服務等各個重要領域均有投資觸手,每一領域均有數個響當當的賽道“頭號玩家”。公開數據顯示,騰訊對外投資規模在2020年就已經突破萬億級規模。
劉熾平曾在2019年的一次對外演講中,將騰訊的合作伙伴分為三大族群:To C合作伙伴、To B合作伙伴、投資領域的合作伙伴。他強調,對外投資為騰訊打開了很多To C和To B的新領域,讓公司能夠與一個比騰訊更大、更豐富的生態進行合作。
但在互聯網監管加深的背景下,互聯網公司之間的壁壘瓦解成為趨勢。在不少投資者看來,今次騰訊減持京東具有標志性意義,或成為“解綁”的開端。騰訊今日也回應“派息式減持京東”也稱,“投資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一直是騰訊投資的主要戰略方向,而當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則選擇在適當情況下退出投資...
實際上,同樣不再是“發展期的成長型企業”的騰訊系公司還有很多,行業認為反壟斷政策背景下,在拋完京東后,接下來或輪到美團、拼多多、快手。而投資版圖收縮的騰訊,也將面臨二級市場對其主營業務的新一輪研判。今早消息一出,京東開盤后不久便跌超10%,截至全天收盤美團1.65%,報226.6港元。快手下跌3.62%,報75.850港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