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貨叢生、用戶流失,靠網紅帶貨的洋碼頭還能走多遠?
創立已經13年的洋碼頭,近日弊端盡顯,不僅被工信部點名批評侵害用戶權益,還多次被曝光平臺拖欠貨款。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創立已經13年的洋碼頭,近日弊端盡顯,不僅被工信部點名批評侵害用戶權益,還多次被曝光平臺拖欠貨款。
有買手曝光被洋碼頭拖欠長達半年的提現金額,有的金額甚至高達300萬元,嚴重影響了店鋪周轉。除此以外,洋碼頭也曾被曝光商品涉嫌存在質量問題,用戶退款無門。
另一邊,盡管洋碼頭平臺方回復因正在籌備上市,配合上市合規性自查而導致提現較慢的問題,但是買手端提現金額拖欠遲遲未解決卻是不爭的事實。一時之間,無論是買手端還是購買端,洋碼頭的口碑跌入谷底。
如今危機四起,創立多年的洋碼頭是如何在風雨飄搖的跨境電商行業中一直屹立不倒?乘著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洋碼頭能夠轉型成功嗎?對于競品崛起、巨頭入局,洋碼頭又將通過何種策略建造起平臺的護城河?
一、被維權上熱搜的洋碼頭
很多人最近在微博熱搜上看到洋碼頭被買手維權的消息,紛紛感嘆:洋碼頭原來還活著。
最近,作者被拉到一個“洋碼頭維權群”,里面都是在吐槽在洋碼頭平臺上出現了提款困難以及無法提款的問題。
群內買手,從幾萬塊到幾十萬的貨款被拖欠,周期長達半年之久。
群內的趙女士告訴說,從2021年5月份開始便出現了提現困難,提現周期突然變長,8月份開始便完全提現不了?!鞍肽甓伎爝^去了,群內都還沒一個能提現成功”。而之前提現周期是10天。
各地維權的買手紛紛到洋碼頭總部,甚至出現了維權買手因身體不適現場暈倒,洋碼頭到底怎么了?
我們搜索天貓投訴平臺,截至2月23日,與洋碼頭相關的投訴多達2667條,“退押金要貨款”成了里面出現最頻繁的投訴原因。
洋碼頭何以至此?
成立于2009年的洋碼頭,可謂是入局跨境電商行業較早的企業。
創始人曾碧波先后曾在Ariba 、雅虎、易趣工作,不僅經歷了易趣和淘寶的電商大戰,Ariba的工作還使得他對既面向采購商又面向供應商的采購服務平臺了如指掌,創立C2C的洋碼頭跨境電商服務平臺便理所當然了。
洋碼頭初始成立之時,跨境電商市場一片空白。
洋碼頭一入局,便參照易趣等平臺采用C2C商業模式,通過買手制實現商品跨境購買,直接聯通海外買手和國內消費者,滿足人們日益對海外大牌日益正在的需求,也簡化了買方繁瑣的海淘步驟,洋碼頭也因此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了大量用戶。
2012年,洋碼頭創立了貝海國際速遞,解決了跨境電商最令人頭疼的物流問題。
2016年8月,洋碼頭官方物流的周期是平均5天簽收完成,而此時的頭部電商平臺如天貓國際、網易考拉的配送周期平均為7-15天,洋碼頭的物流優勢遠遠超過了行業平均水平。
據艾媒咨詢數據,洋碼頭在2017年Q1以26.3%的市場份額,占據跨境電商市場的top位置,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領頭羊。
根據天眼查,洋碼頭從創立至今已經進行過7次融資,融資總金額達到10.8億元。2022年1月,據創始人曾碧波披露,目前洋碼頭已經拆完紅籌架構,回國籌備上市的第一步已經結束,預計將在兩至三年內上市。
只是,面對現在這種負面輿情,上市是否真的能完成,成了未知數。
二、洋碼頭三大危機:流量下跌、用戶流失和假貨問題
2014年起,跨境電商迅猛發展。在市場需求方面,海淘用戶規模交易量正在迅速增長;中產階級以及 80、90后消費者對海外產品需求旺盛;再者,用戶對海外商品認知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政策方面,國家政策鼓勵出口模式創新,“一帶一路”釋放政策紅利。
隨著全球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帶來的新一輪跨境貿易、消費、服務和中小企業的全球化,跨境電商零售正在發展成為國際貿易的新業態和重要組成部分。
在一片向好的政策鼓勵和用戶日益增長的潛在需求的雙重驅動下,資本入場是必然。
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和網易考拉等互聯網公司入局,后有希音、有棵樹等奮起直追,洋碼頭的用戶大量流失。
另一方面,洋碼頭極具優勢的跨境物流,由于互聯網巨頭的布局局同樣也不再具有吸引力。
除此以外,在跨境電商行業初期,C2C模式能夠吸引大量買手和買家進入平臺,而到了中后期,買家越發看重商品質量、物流速度,C2C模式的弊端也就顯現出來。
無法確保時刻有貨、貨物經常出現假冒偽劣等問題,越來越多的海淘買家轉向商品質量保障、物流速度更快的天貓和京東等平臺。
流量斷崖式下跌、用戶集中頭部app、消費者對于洋碼頭的信任值不斷下滑,而這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營業虧損。2017年洋碼頭虧損2個多億,2018年洋碼頭虧損近八千萬,2019年由于轉變策略而開始扭虧為盈。
2019年9月,阿里收購網易考拉后,在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的份額占比超過50%,跨境電商寡頭格局已經形成。另外,京東升級全球購業務、拼多多上線全球購海外站、蘇寧海外購這在持續增長,再加上跨境電商龍頭亞馬遜“黑五”的持續發力,洋碼頭可以說是腹背受敵。
根據艾瑞咨詢數據,洋碼頭2019年的市場份額已經跌至1.5%,留給洋碼頭逆風翻盤的時間已經不多。
三、短視頻+直播賣貨救得了洋碼頭嗎?
2020年,一場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日常消費習慣,短視頻和直播賣貨越發受到人們青睞,掉隊的洋碼頭這下終于抓住了風口。
2019年,洋碼頭開始嘗試短視頻+直播賣貨的形式。老板曾碧波親自下場直播,給用戶發紅包送福利,還用半張臉試色粉底和口紅,多少讓人唏噓。
洋碼頭與多個MCN機構合作,先后與抖音“牛肉哥”“東北醬”等合作,并在2019年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盈利了八百多萬。
或許正是看中洋碼頭的未來發展空間,2020年,新浪微博和抖音“牛肉哥”先后向洋碼頭投資1億元。
短視頻+直播帶貨的形式確實給洋碼頭帶來了短暫的流量紅利,卻仍然無法帶來長期的用戶增量。
在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全球及中國跨境電商運營數據及典型企業分析研究報告》里,洋碼頭的市場占額僅為5.5%,與天貓國際和考拉海淘有著4倍之差。
另一方面,洋碼頭又將眼光瞄準到了線下,計劃三年內在全國開設1000家線下門店。未來的門店將通過加盟和自營的形式擴張,形態包括社區店、體驗店和旗艦店。自營旗艦店將主要設在一線城市知名商圈,而體驗店和社區店則分布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以開放加盟店鋪為主。
線下開設門店的嘗試是希望通過線下反哺線上流量、帶來用戶增量的舉措,然而在當下線上購買已成為消費習慣、淘寶京東覆蓋多年齡段人群以及拼多多深入下沉市場的現狀下,洋碼頭的線下門店又能帶來多少互聯網原住民和下沉市場群體,這仍然是一個問號。
在跨境電商行業C2C模式被B2C模式所趕超的現狀下,洋碼頭如何通過差異化運營下在愈演愈烈的跨境電商行業里越走越遠,這才是急于上市的洋碼頭值得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章:
營訊社,《“跨境電商領頭羊”洋碼頭壁壘漸失,未來還能否“洋氣”起來?》
ZAKER,《夾縫求生的洋碼頭:引流可以靠網紅,但假貨問題怎么辦?》
參考資料:
數據來源:天眼查
圖片來源:網絡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