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去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約176億元同比增長21%:為阿里Q4輸血58億元利潤
基于阿里巴巴在螞蟻金服三分之一的股份,這意味著螞蟻金服在9月份這個季度的利潤估計為人民幣17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0億元同比增長21%。
來源/金融虎APP 作者/雄飛
雖然螞蟻集團進行了監管改革,但在截至9月份的三個月該公司可能實現了約21%的利潤增長。昨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21年10-12月季度財報透露了螞蟻集團的部分經營情況。據文件顯示,2021年7-9月,螞蟻集團為阿里巴巴集團貢獻了人民幣58.1億元(合9.12億美元)的利潤,利潤增長主要是由于螞蟻集團所持投資的凈收益增加。
阿里巴巴周四公布了自上市以來最慢的營收增長,主要原因是其核心業務的銷售額下降,以及競爭加劇。2021年10月至12月,集團收入增長約10%,至人民幣2,426億元(合383.7億美元),這是該集團季度銷售額增速首次低于20%。季度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的794.3億元下降至204.3億元,凈利潤為人民幣192.24億元(30.17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74%和75%。
阿里巴巴解解稱,主要是由于商譽減值人民幣251.41億元(39.45億美元),以及股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的凈收益減少,將這兩者排除在非公認會計原則措施之外。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人民幣446.24億元(70.02億美元),同比下降25%。
阿里巴巴曾是亞洲最大的上市公司,但長期以來,它一直將桂冠拱手讓給臺灣芯片制造商臺積電(TSMC),甚至落后于騰訊和貴州茅臺。過去12個月,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市值縮水了近一半。
基于阿里巴巴在螞蟻金服三分之一的股份,這意味著螞蟻金服在9月份這個季度的利潤估計為人民幣17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0億元同比增長21%。螞蟻集團的收益落后阿里巴巴四分之一。阿里巴巴解釋稱,從螞蟻集團獲得的投資收益上漲,主要是由于螞蟻所持有的投資凈收益增加。
阿里巴巴報告其從螞蟻集團的利潤拖欠了一個季度。螞蟻集團拒絕置評。
阿里巴巴表示,去年7月,螞蟻的被投公司印度生活服務平臺Zomato上市,同年8月被投公司印尼電商企業Bukalapak上市交易。據新浪科技報道,去年7月,螞蟻的被投公司——印度生活服務平臺Zomato上市,同年8月被投公司——印尼電商企業Bukalapak上市交易。螞蟻集團在Zomato和Bukalapak分別持有14%和13%股份。由于是早期投資者,參考兩家公司目前的市值,螞蟻的累積收益已經成倍增長。即使保守的按照一倍收益來計算,去年7-9月,螞蟻從兩家公司獲得的賬面投資收益可能就有60多億元。據此估算出螞蟻當期的經營凈利潤規模,遠低于根據阿里財報計算的數字,實際凈利潤環比或下降超過40%。
2020年末,螞蟻集團規模37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IPO)被叫停后,展開了一系列的重組。螞蟻集團已將其資本基礎增加到350億元,并開始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建立防火墻,該生態系統曾允許螞蟻集團將擁有10億用戶的支付寶的流量引導到財富管理、消費貸款和快遞等服務。與銀行聯合發放的消費貸款從“借唄”和“花唄”兩個品牌中分離出來。其貨幣市場基金余額寶(余額寶曾是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管理的資產在去年12月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至人民幣7,650億元,創下近五年規模新低。
上個月,由于國有資管公司中國信達出人意料地退出了收購螞蟻消費金融部門主要股份的計劃,該過程被推遲。對于增資出現變化,螞蟻消金回應表示,尊重投資者的商業決策。螞蟻消金將在監管部門指導下,積極和各方投資人共同磋商,繼續按照市場化原則盡快確定新的增資方案,確保消費信貸業務整改落實到位。
有消息稱,自監管收緊以來,至少有十幾家中資銀行縮減了與螞蟻金服在消費貸款方面長達數年的合作。有分析師表示,螞蟻集團面臨著盈利前景日益黯淡和估值暴跌。該公司6月當季的利潤增長主要是由投資收益推動的,而非有機增長。螞蟻金服的信貸利潤將減少一半以上,集團估值將跌至715億美元。
一些早期的華爾街支持者表示,隨著增長前景的減弱,螞蟻集團的價值只相當于以前的一小部分。截至6月30日,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至少在去年第二次將其估值下調至約780億美元。其他人則較為樂觀:貝萊德(BlackRock Inc.)對該公司的估值為1,740億美元,普信集團(T Rowe Price Group Inc.)對其估值為1,890億美元。在IPO被叫停之前,螞蟻金服的上市前估值為2800億美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