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松了一口氣
絕不敢倒下
來源/好貓財經
昨晚,碧桂園發公告說,內地子公司碧桂園地產集團,首次獲準在銀行間市場注冊50億元中期票據。
至少可以從兩方面去解讀:
第一,監管機構對民營房企融資支持,落實了去年11月交易商協會房企座談會內容。
碧桂園作為民營房企,且以紅籌架構在香港上市,此前幾乎沒有機會在銀行間市場發債。
當然,這也得益于過去三年里,碧桂園在內地整合了一個主要子公司碧桂園地產,囊括了集團八成以上的資產負債,使得其符合發債基礎條件。
第二,碧桂園的成功注冊,也意味著銀行間市場,接受了碧桂園地產目前的資產負債情況,其中不排除監管部門協調指導。
中資房企美元債頻繁違約背景下,碧桂園同樣被牽連,去年下半年以來,只能轉而尋求境外銀團貸款、可換股債券融資。
上一次境內信用債發行,是碧桂園地產集團去年12月中旬的10億元公司債,彼時票面利率已有明顯上升。
與此同時,碧桂園地產的資產負債表已有縮表跡象——融資減弱、現金消耗,現金短債比處于危險邊緣,加上銷售端量價下行趨勢,碧桂園壓力山大。
減員、欠薪風波,可能也源于此。
從三道紅線到“貸款兩集中”政策,堪稱是對中國房企一次極限壓力測試,即使是銷售規模第一、財務健康的碧桂園,也無法從容面對。
銷售規模TOP5里面,碧桂園成為觀察這場調控走向的唯一樣本。
恒大處于破產邊緣,融創全力縮表,已無機會發債;保利是國資房企,萬科是混合所有制企業,且財務更加健康,擁有最強信用,最困難時期融資也未出現大問題。
如果碧桂園通不過壓力測試,將引發房地產市場全面崩塌。
銀行間市場對房企發債審核提速不少,碧桂園之外,美的置業、保利、華潤、萬科的發債進度也在加快。
獲得來自銀行體系的融資支持,使得碧桂園可以集中精力應對銷售端壓力。
去年,碧桂園月均銷售額逐月下降,均價也下降了1000元每平。到今年1月、2月,碧桂園銷售觸底反彈,2月更是趁著春節返鄉人流,拉升了銷售額。
這一輪房企債務危機,引發了大量樓盤爛尾現象,對三四線城市的購房者心理,造成了巨大沖擊,這對于碧桂園不是一個好消息。
與此同時,經濟環境處于收縮階段,如果沒有銀行的大力支持,以及棚改貨幣化補償,三四線城市居民購買力也將受到極大影響。
碧桂園暫時松了一口氣,但從戰略上來看,又到了一個重要轉折點。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