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位大佬股東,成易居埋下的“雷”?
恒大債務暴雷后,易居去年上半年凈虧損約15億,而且過半開發商股東正遭遇流動性困難,易居要靠什么脫困?
來源/無冕財經??作者/易鳴??編輯/陳澗
做“房地產業的優秀服務生”的易居企業控股(02048.HK),正在遭遇困境。
3月9日開盤后不久,易居股價創下歷史新低,為1.08港元/股。相較2018年11月14.881港元/股的最高點,股價縮水約92.7%,市值蒸發約196億港元。
不久前,評級機構對易居的狀況表示質疑。2月24日,數家國際評級機構對其評級降低至“負面”,聯合國際和標普均認為,易居2022年4月到期美元票據的償還壓力陡增。
▲易居近5年股價表現,圖片來自雪球。
易居的壓力源于開發商的回款問題。2021年中期,易居在中期報告中提到,受開發商信貸素質惡化影響,造成上半年凈虧損15億-17億元。眾所周知,易居的客戶以開發商為主,包括恒大、碧桂園、萬科等頭部房企。
值得注意的是,易居上市前引入26家開發商作為公司股東。也就是說,這些開發商既是易居的客戶,也是股東。
目前,開發商們正遭遇寒冬,在沖擊之下,這個“服務生”受到了多大程度的影響?易居與阿里牽手成立的天貓好房,能幫助它脫離困境嗎?
26家開發商股東還好嗎?
易居成敗系于股東。
2018年,創始人周忻將地產圈半壁江山納入股東行列,在港交所上市敲鐘。據公開資料顯示,易居將恒大、萬科、碧桂園、融創等26家房企,從客戶變為股東。基石投資者則引進了阿里巴巴、華僑城、恒基集團(李兆基家族)、新加坡城市發展集團(CDL)。
這樣的豪華陣容,讓易居成為地產圈的當紅企業。
易居創始人周忻,一直善于經營關系網,與地產圈、資本圈大佬關系緊密。
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新浪CEO曹國偉等人,皆與周忻有過深度合作。富力的李思廉也曾對外稱:“我和周忻是多年好友,富力和易居的合作是強強聯手。”此外,易居系有一個本質是商學院的“易居沃頓”,這也為易居帶來一定的業內資源。
與客戶間良好的關系,為易居帶來不俗的業績。
外界盛傳周忻與許家印關系密切,在恒大上市之初,周忻曾對許家印施以援手。許家印亦是投桃報李,成為易居的第一大客戶。2015-2017年,易居為前五大客戶提供服務所得的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31.7%、36.3%及44.1%,其中22.3%、26.9%及35.1%均來自其最大的單一客戶恒大。易居在2018年上市之后,恒大、碧桂園等頭部房企,仍成為他們的重要客戶。
不過,這樣的模式也難免有爭議——易居是否過于依賴股東開發商?
由于與地產商關系緊密,一旦地產行業出現問題,就極其容易波及到易居。2021年中期業績顯示,因開發商信貸素質惡化影響,造成易居上半年凈虧損15億-17億元。當時,行業內普遍猜測,問題大部分是由恒大的債務暴雷引起。
易居不止恒大一個客戶出現資金問題,在易居公布的26個股東中,過半股東正遭遇流動性困難。
▲易居官網顯示的26位股東中,至少14家面臨流動性問題。
一位投資者評價:“易居的經營模式風險很大,和開發商綁定太深,這樣看來,估值低是有道理的。”
被貝殼擠壓的市場
受益于強大的股東背景,易居一直是一手房代理服務領域的龍頭。
長期以來,易居以一手房代理服務為主業,在上市前的2015-2017年,所占比重均在84%以上。
一般而言,新房代理服務主要是為開發商提供從土地規劃、建研,到市場定位、營銷代理的一體化服務,通過代理銷售新房獲取傭金進而實現營業收入。
據易居2018年財報顯示,其一手房代理服務收入47.5億元,占易居總營收80%。2020年,易居一手房代理服務總收入為32.035億元,約占總收入的40%,但仍是第一大收入來源。
▲房產中介主要業務模式,圖片來自中信證券。
作為一家大體量的一手房代理公司,易居搭建了以“房地產數據及咨詢服務”為核心的克而瑞平臺,以及以數字營銷服務為核心的樂居控股平臺。
那么,股東實力“強大”的易居,為何要拉上阿里?
原因在于貝殼的擠壓。
2019年4月,騰訊高調拿出8億美元領投貝殼。錢袋子鼓鼓當當的貝殼,立刻開啟了搶占市場模式。2019年,貝殼的二手房屋交易服務、新房交易服務、新興及其他服務的營收分別為246億元、203億元和12億元。也就是在那一年,貝殼找房在一手房經紀業務上,超越了易居。
不難理解,原先貝殼、鏈家等平臺是主攻二手房市場,易居、世聯行等則是主攻一手房代理市場。即使“一二手房聯動”的概念盛行多年,但各個平臺都占據主戰場。然而,自從貝殼大肆鋪開之后,不僅強勢占領了二手房市場,也攻擊了一手房代理市場,與此同時,雙方相互踏入對方的領域。
由于貝殼系門店、中介團隊強大,因此,貝殼逐漸掌握了話語權,甚至產生了 “挾渠道以令開發商”的現象,貝殼甚至敢與開發商簽訂對賭協議,保證去化。這類模式,也攪亂了易居傳統地產代理業務。
雙方在資本市場的正面交鋒,發生在2020年。當年7月24日,貝殼找房正式向美國紐交所遞交IPO申請。短短一周之后,易居發布公告,宣告跟阿里巴巴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建線上房地產交易平臺等。
不過,坊間普遍認為,貝殼的競爭對手是萎縮的行業與破圈的難度。即使易居與阿里聯手,天貓好房也不足以成為貝殼的對手。
新故事不夠動聽了
“天貓好房”的成立對易居而言,具有歷史性意義。
長期以來,易居一直以“房友”為核心,推進“經紀網絡服務發展”。從業務模式看,“房友”似乎不是二手房銷售公司。易居曾對外解釋,公司的定位是“服務商而不是中介。”因此,易居還涉及金融業務。易居房友曾聯合蘇寧金融打造“百億墊傭”資金池,緩解開發商資金壓力,解決渠道分銷中雙方的痛點。
天貓好房似乎讓易居真正開始接觸C端。
易居控股董事局主席周忻解釋道,“天貓好房就是一個一體化的1,讓老百姓完成線上線下一體化購房全鏈路;讓房地產行業完成一體化數字交易。”
天貓好房的最大亮點是,阿里給予的巨量流量。
天貓好房總經理盧維興介紹:2019年在淘寶上看房的人有8000萬,并在網上成交了15萬套房子,“這給了阿里巴巴成立天貓好房的信心”。至于技術方面,直播、3D購物技術以及金融服務能力將是發力的重點。?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天貓好房推出之時,外界便有質疑聲指出,易居的營銷思維與阿里的流量思維,做不了貝殼的“累活”。
單從平臺上看,對比了安居客、鏈家(貝殼系)、天貓好房三個平臺,發現內容主要為一手房、二手房房源。無冕財經研究員嘗試點入三個平臺的同一樓盤咨詢頁面時,安居客及鏈家均跳轉至房產經紀人,由房產經紀人負責詳細介紹、對接客戶。而天貓好房,則回復稱“樓盤詳細信息,建議您可以留下姓名與聯系方式,讓當地置業顧問為您詳細介紹”。但在24小時之內,無冕財經研究員并未接到“置業顧問”的來電。
這也說明,天貓好房在與C端客群的對接上,并不如鏈家、安居客等傳統平臺銜接順暢。所以,天貓好房還在走原來的老路——為開發商、中介方、客戶做連接。這種模式,注定砸不倒左暉原先一磚一瓦搭建起來的硬墻。
另一層面來看,阿里對天貓好房的態度似乎模棱兩可。
2020年7月底,阿里與易居雙方宣告,將在包括線上線下房產交易、數字營銷和交易后相關服務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以推動房產服務行業走向全面數字化、智能化。此后,阿里系團隊通過易居,踏入房產領域。
知情人士曾對《國際金融報》指出:“阿里想通過房企讓利以‘低價’促成更多的交易、實現更高銷售額,以至于無限找房企要折扣、要優惠,相較于房企盈利空間,他們更關心如何能更刺激成交。但房產的品類決定其受限制較大,很難擁有較高的線上靈活度,因此并不適合這類玩法。”
2021年4月,易居收購了阿里所持天貓好房85%股份,折合收購對價約18.6億港元。當天貓好房回歸易居的口袋后,天貓好房徹底易居化了。
從2020年7月到2021年4月,不足一年的時間,阿里與易居從深度合作,再到主導權旁落,可以明顯看到,天貓好房僅僅是阿里踏入房地產領域的一次嘗試。
那么,天貓好房到底差了點什么?
北京格致正合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琦指出,天貓好房如果不能捆綁房地產中介公司(即全權監管和控制房產銷售的整個服務過程),實際上就無法控制中介公司的營銷活動和服務品質,也無法獲得房產交易過程的數據。
他進一步解釋:“58目前的困境正在于此,而我們現在也還看不到阿里和易居的解決方案。”
天貓好房更像是易居在股價疲軟之際,對資本市場講的新故事。但阿里及易居講的故事,明顯沒有打動資本市場。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