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創中國:公告屢屢變卦,“不逃廢債”的承諾能否守住?
從按時發報到延期發報;從備好資金到債務展期;屢屢反轉背后,風險或超預期。債權人公開喊話“逼宮”,不逃廢債承諾能否守得住?
來源/財經九號院??作者/胖虎
從按時發報到延期發報;
從備好資金到債務展期;
屢屢反轉背后,風險或超預期。
債權人公開喊話“逼宮”,
不逃廢債承諾能否守得住?
3月28日,媒體關于融創債務展期的報道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作者注意到,其中許多獨家采訪的內幕信息被媒體摘出,以更全面、獨家的視角,為公眾披露了融創目前面臨的困境。
風險或超預期
盡管融創房地產集團在3月25日的公告中稱,預計不能如期兌付債券“20融創01”的本息以及“21融創03”的利息,原因是“無法籌措到足額資金”。以及“由于融創面臨階段性資金壓力,擬于近期與債券持有人就上述債券的展期及延期支付事宜進行溝通。”
但從公告簡短的文字中,所獲知的信息極為有限,甚至在債務展期的信息流傳出來以后,還有融創內部人士出來強調,此次展期僅針對4月份到期債務,并不涉及其他債務的全面展期。
此前,作者就撰文稱,應該把此類亂彈琴、亂吹哨的所謂“內部人士”揪出來,因為就在3月初時,也有“內部人士”對媒體披露,4月份到期債務已經籌備好資金,或意在穩定市場,但事實打臉來得如此之快,不得不說有人在攪混水。
這次,《中國企業家》雜志的文章中稱,受政策、市場面影響,融創此前提出的償債方案一度滯緩,展期屬于“不得已”之選。
《中國企業家》從融創內部多位人士處獲悉,融創自今年春節后再度開啟新一輪人員優化和組織調整,整體裁員比例接近兩到三成。其中,融創文化裁員三成,公司搬回集團;文旅板塊也有一定的架構調整。在公司整體資金緊張態勢下,所有融創員工2021年沒有拿到年終獎。”
也有內部人士向《中國企業家》透露,去年下半年以來,“收縮”成為融創組織行動的主基調。尤其是在整體資金鏈緊張態勢下,融創多元板塊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目前融創下分地產、物業、文旅、文化、會展、康養六大板塊。近期,文旅板塊賣掉了一些明星資產。
“接近融創的人士對《中國企業家》稱,多元業務長期依賴主業輸血,快速合并帶來業務膨脹,且發展方向搖擺等多方因素影響下,文旅和文化板塊業績慘淡。”等等;
從采訪的信息看,融創面對的形勢遠比想象的要嚴峻,而這次展期能否順利通過,即便孫宏斌自己押上身家,簽署無限連帶責任擔保,投資人是否會買單,也還充滿了不確定性。
屢屢反轉,“不逃廢債”能否作數?
3月28日晚間,融創中國公告稱,公司預期無法于2022年3月31日或之前刊發2021年未經審核年度業績。將會在切實可行情況下盡快刊發本集團2021年經審核年度業績。
同時,公司股份將于2022年4月1日上午9時正起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暫停買賣。
這下市場炸了鍋了。要知道就在3月21日深夜,融創中國還發布了一則公告,稱融創中國預期無法根據上市規則第13.49(1)條在3月31日之前刊發經審核的年度業績。同時,融創中國將于3月31日刊發該集團2021年未經審核年度業績。
這才過去一周,出爾反爾的如此之快,真是“形勢比人強”。
那么由此想到,3月25日,融創房地產集團在上交所發布的關于債務展期的公告中所稱的“將堅決落實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關于“防范化解房地產行業風險”的相關要求,落實化解風險的主體責任,絕不會發生‘逃廢債’的情形,盡最大可能保障債券持有人的權益。”
這一絕不逃廢債的承諾表態,是否還作數,投資者心里恐怕也會打鼓。
畢竟,此前“內部人士”表態已備好償債資金,到債務展期,期間也就大半個月;從公告3月31日前發布未經審核的業績報告,到無法按時發布,期間更是短短一周時間。
屢次出爾反爾,市場又怎會有安心丸吃?
債主開始公開逼債
3月28日晚間,有一份《20融創01持有人倡議及正告融創書》(下稱“正告書”)在網絡流傳,向金融監管部門、全體債權人和融創公開喊話。
(圖片源自網絡)
正告書中稱:“3月初,多個投資人撥打20融創01募集說明書中負責投資者關系的信息披露人電話,被告知已備好足額資金兌付20融創01,內部下了死命令保公開債”。
3月8日,融創召開了持有人會議審議增加第三年末投資者回售選擇權。“這幾天投資人卻接到了主承銷商中信建投的電話說本期債券即將展期。”
從上述的信息看,正告書所述與目前事態的發展和公開信息完全一致。
不過正告書中提到,展期方案令人極端憤慨,稱“本金要展期、利息也要展期,抵押的項目也是資質極差根本賣不出去。”
據此前市場流傳的信息,融創的展期方案,主要是將“20融創01”展期24個月,每季度償還本金,融創計劃將鄭州一個價值30億元的項目抵押給債券持有人,且孫宏斌將為這筆債券提供無限連帶責任擔保。
但該市場傳言信息并未明確利息償付方式,也未知抵押的鄭州項目具體為哪個。
不過鄭州的房地產市場目前確實很不理想,公開信息顯示,其庫存去化周期高達30個月,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高居前列,所以不久前鄭州市居然重新放開了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政策。
此外,正告書還提到:“一直到今天,融創都在兌付多家信托公司的非標,現在卻要違約公募債券。”
對于融創信托融資的情況,作者在此前的文章中也分析過,其規模之大、次數之頻繁,在業內也是比較罕見的。
如果拆開這些信托融資的擔保措施來看,大多數除了常規的集團擔保,還會有項目公司股權質押、項目土地質押等增信措施,有些融資項目還會以信托公司參股的方式,實現項目資金多方共管。
因此,相對于無抵押的公開信用債,信托融資的天平反而更重一些,畢竟對一家企業而言,違約信托融資或將失去實實在在的項目資產。
正告書的出現,顯然也是為了避免融創出現逃廢債的可能,號召投資人聯合起來維權,也希望引起金融監管部分重視。
投資人對投資方案不滿,通過公開喊話方式,對債務人施加壓力來維護權益,本身未嘗不可,但最終還是要坐到談判桌上來商談解決方案。
用一句外交辭令,雙方都要相向而行。
END.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信息均來自上市公告、媒體報道、互聯網公開信息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