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徒盯上地產垃圾債
有人在市場上以極低折扣大肆掃貨房企垃圾債,這種看似瘋狂的行為背后,有著怎樣的邏輯?這些大膽的投資者敢于跳進火坑的底氣是什么?他們又會遭遇什么?
原創首發/金角財經?作者/金一邊
就在房企債務違約愈演愈烈的時候,卻有資本在默默進場抄底,但這次他們不買股票,而是看中了地產垃圾債。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地產行業的債券違約事件越來越多,恒大、富力、陽光城、花樣年,無論大房企還是小房企,不約而同都爆雷了。
房企爆雷的同時,購房者和投資者也在遠離這一領域,房子賣不動、股價大跌,這些情形已經持續了很久。但就在市場擔憂房企信用風險之時,卻有人盯上了風險背后的超額收益——垃圾債。
有人在市場上以極低折扣大肆掃貨房企垃圾債,這種看似瘋狂的行為背后,有著怎樣的邏輯?這些大膽的投資者敢于跳進火坑的底氣是什么?他們又會遭遇什么?
?
豪賭地產垃圾債!
?
投資地產公司垃圾債,或許成了資本掌握的隱秘暴富方式。
正奇是一名常年盤踞在雪球的投資者,去年年底,他在雪球上發表一篇專欄文章《2022年關注地產垃圾債》,相關的討論則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停止。正奇在文中認為,地產垃圾債“就是下有保底上有暴利”。
根據他所給出的信息,其持倉的地產垃圾債包括恒大、華夏幸福、陽光地產、陽光城、奧園、世茂等曾被爆出債務危機的房企債券。他自述,到今年1月初已投入139萬元本金。
和他一樣鐘情于地產垃圾債的投資者還有不少。鵬華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經理尤柏年管理的“鵬華全球高收益債”就是其中之一。2021年3季報顯示,其前五大重倉債券皆為中資地產美元債,包括禹洲地產、中南建設、陽光城、當代置業、佳兆業等房地產公司的債券,這些債券占基金凈值比例高達19.54%。
投資者都在偏愛的地產垃圾債,究竟是什么?
在資本市場,垃圾債指的就是垃圾債券。一般來說,由于有些公司的信用等級較低或是盈利幾率較差,其發行的債券具有較高風險,因此被稱作垃圾債。
但這些垃圾債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便宜。
去年9月20日,新力控股遭遇股債雙殺,股價暴跌87%,從3.95港元跌至0.5港元,最大跌幅90%,隨后新力控股的境外債券也開啟下跌模式,其一筆2022年6月到期的美元債在一天之內就大跌21.908%。
整個地產行業的債券暴跌幾乎持續了整整半年。據財聯社報道,目前新力控股、禹洲集團等地產商發行的境外債券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下跌,“二三十塊錢甚至幾塊錢的都有”,如禹洲集團有多筆債券價格在10美元以下,最低只有8美元,相比發行價跌去了9成。
有國內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對媒體表示,他們買入的地產公司債券不少都是以2折的價格購入——折扣這么大,是名副其實的“垃圾”債了。
而地產企業債券之所以會變成垃圾,往往又是因為企業出現嚴重的危機,例如債務違約等等。
?
投資者瘋了?
?
2021年下半年以來,恒大、華夏幸福、富力、禹州等等房企發行的海外債券均出現爆雷危機,導致債券價格一跌再跌。比如恒大,在2021年12月3日宣布無法履行2.6億美元債務擔保義務,這成為恒大首筆實質違約的債務。
?
此后,房企違約愈演愈烈,直至如今。
?
2022年3月18日,陽光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債務融資工具“17陽光城 MTN001”、“ 17陽光城MTN004”、“ 20陽光城 MTN001”、“ 20陽光城 MTN003”加速到期,公司未能足額償付的債券本息合計50.28億元。
?
幾天后的3月22日,祥生控股發布公告稱,祥生未能按期支付2億美元債的1200萬美元利息,折合人民幣7633.08萬元。
對于相關的原因,房企們的解釋大抵相同,都聲稱是受宏觀經濟、房地產市場環境及金融環境、多輪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流動性出現階段性問題之類的話語。
但無論具體原因是什么,債務違約都令這些企業信用受損,購買這些企業的債券,在業內實際上是一種“重口味”的行徑,實質原因則是,業內認為垃圾債往往已經不是投資級的債券,購買這種債券索所要承擔的風險,比其他投資大得多。但投資者仍然愿意買,莫不是瘋了?
其實,如果把賭徒看作是瘋子,那這些投資者或許也有點“瘋”的成分。
垃圾債券除了風險高,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收益也高,因此還有一個別名,叫做“高收益債”。
雪球用戶“正奇”自述,自己到今年1月在購買地產垃圾債上花費139萬元,合計權益為239萬元,這意味著其收益約有100萬元,收益率71.9%。
對于更大規模的投資者來說,本金可以是正奇的十倍百倍,其收益自然也成倍增長。
然而,這并不等于買地產垃圾債就能穩賺不賠。前段時間,投資地產“高收益債”翻車的例子并不少。
前文提及的鵬華基金旗下的“鵬華全球高收益債”就曾因地產垃圾債翻車。近一年來,這支曾經重倉地產垃圾債的基金收益率為-58.85%,同期滬深300指數跌幅約為15.26%。自去年9月以來,其基金凈值更是瀑布式下跌。
其中,國慶長假后第一個交易日, 鵬華全球高收益債就暴跌17.63%,引得市場一片嘩然。
而當時暴跌的原因,則是小長假期間,國內不少房地產公司現金流緊張,有公司出現債務危機,如花樣年更是違約,無法及時兌現到期的美元債,此景一出,頓時引發中資房企海外債的拋售狂潮,導致持有這些債券的QDII基金凈值暴跌。
?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金角財經表示,“類似投資的所謂抄底,是從技術層面去分析的,即地產債價格過低,明顯被壓制”,因此給了投資者機會進行收購,但這并不表示其中不存在危險。
賭徒的狂歡
如今的地產業,處處隱藏著危險。
?
當投資者豪賭地產商垃圾債的時候,房地產企業們的股價正在經歷一輪慘烈的下跌。
?
地產龍頭萬科A股價自去年3月2日達到階段高點33.35元以來,截至2022年3月29日,跌幅已經多達45.55%,而在這段時間里,其股價跌幅最大時已經達到腰斬。
?
綠地香港的股價,自去年4月8日到達階段高點2.66港元以來,目前僅剩下1.38港元,最低觸及1.01港元,距離跌破1港元大關只有一步之遙。
?
大型頭部房企尚且如此,小型房企的日子更不好過。
?
今年2月11日,港股上市房企正榮地產的投資者們就經歷了驚魂一天。股價從開盤的3.66港元直線下跌,幾乎跌出一條垂直的走勢圖,股價最低僅剩0.68港元,一天之內的最大跌幅約80%。
?
種種跡象表明,垃圾債的出現不適某一家房企一時遇到的危機。在高收益債券的投資者看來,如果是單個企業出現財務困難的時候確實有很多機會,但當前的問題在于,房企一家接著一家出現債務逾期、違約,這意味著全行業的流行性風險。
?
3月24日,旭輝集團召開投資者會,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在會上表示,2022年房地產市場將前低后高,今年初市場已經在復蘇,預計5、6月份會迎來小陽春。
?
然而,據業內人士消息,旭輝在廣州的一處樓盤貨值約50億的樓盤,開盤3個月僅賣出2000萬元,連銀團機構給其提供的12億元額度,目前也僅借出來7500萬元。
?
盡管行業最近不時放出風聲來打氣,想要穩定市場信心,但是真實的銷售情況才是支撐信心的頂梁柱,而這個數據很難在短時間內變好看。
?
嚴躍進提醒,投資者關注垃圾債的跡象也應當從風險角度來看,投資者在認為地產企業價值被低估,進而判斷地產債券也被低估的同時,還需要注意一些新的風險。
?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第一季度,房地產銷售量價齊跌。前兩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570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約10%;商品房銷售額15459億元,下降19.3%。數據已經表明,房子很難賣出去。
?
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了42%,這說明房企已經開始大量減少土地購置,并且房屋新開工和竣工面積,也分別同比下降12%和10%。
?
一方面,房子賣不出去,一方面,房企不敢拿地不敢建房,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是為了提振信心強說好,也未必管用。
?
在這個充滿了危險的時間節點,投資地產垃圾債本身就是一種賭博行為。即便是拿到了71%收益率的正奇也認為,這“本身就是賭博”。
參考文獻:
財聯社|部分機構“豪賭”房企垃圾債 正以2折價格大量購入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