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翻了!中信證券凈利潤大增五成 人均年薪83萬 四成高管年薪超800萬
券商“一哥”中信證券的成績單出爐。
來源/科技金融在線
3月28日,中信證券發布2021年年報,全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雙雙增長,增幅均在40%以上。業績亮眼之余,券商“一哥”員工的薪酬情況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那么其薪酬情況究竟如何?
券商“一哥”中信證券的成績單出爐。
3月28日,中信證券發布2021年年報,全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雙雙增長,增長幅度均在40%以上。同時,資產總額也大增21%至12787億元,穩站萬億級規模。
面對如此亮眼的成績,不得不讓人感慨:還是金融行業最賺錢!
董事長張佑君也在年報致辭中不禁對中信證券取得的成績贊嘆道:“中信證券中流擊水、奮力拼搏,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2021年主要經營業績達到公司成立以來最高水平?!?/span>
不過,對亮眼業績關注之余,券商“一哥”員工及高管的薪酬情況,也是令外界饒有興趣的關注點之一。
面對當下疫情反復,很多企業裁員降薪縮減成本的情況下,券商“一哥”的薪酬情況究竟如何?
歸母凈利潤大增五成
年報顯示,2021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765.24億元,同比增長40.71%;實現歸母凈利潤23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5%。
這是中信證券成立以來取得的最為亮眼的業績,具體到各個主營業務上,也是多點開花的局面。
中信證券年報中所列示的主營業務共有五大項,這五大主營業務的收入在2021年紛紛實現正增長,且增幅均呈現出兩位數。
其中,經紀業務實現收入182.89億元,同比增長27.03%;資產管理業務的收入為135.14億元,同比增長41.35%。
證券投資業務、證券承銷業務以及其他業務的收入分別為183.86億元、77.53億元、185.8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7.14%、19.5%以及76.46%。
事實上,追溯過往,中信證券的業績情況并非一帆風順,也曾經歷過大幅波動起伏。
2014年至2015年,中信證券的歸母凈利潤連續兩年大幅增長,其中2014年歸母凈利潤一度翻倍。
然而,在連續兩年大幅增長后,中信證券歸母凈利潤于2016年幾近腰斬。此后,歸母凈利潤在2017年恢復增長,但又于2018年再次出現負增長。
可以看到,2021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5%,是中信證券近6年來歸母凈利潤取得的最大增速。
不過,業績亮眼的背后,中信證券的股價和市值表現并不盡人意。在昨日“靚麗年報”公布后,中信證券的股價反而出現了下跌。
截至3月29日收盤,中信證券股價為20.25元,日跌1.03%。
若將時間線稍微拉長,近三年來,中信證券的股價也長期在20元-30元之間徘徊,三年來的累計跌幅為9.1%。
人均年薪超83萬,逾四成高管年薪超800萬
作為頭部券商機構,每年在年報披露后,中信證券的薪酬情況也是外界經常關注的焦點。
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中信證券擁有在職員工23696人,較上年末增加了4684人;需要承擔費用的離退休職工有441人,較上年末的368人也增加了73人。
可見,去年中信證券的員工人數大幅增長,一年時間擴員近4700人。
在員工大幅擴充的背景下,中信證券的職工人均年薪究竟如何?
如果按照員工人均年薪=(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應付職工薪酬期末余額-應付職工薪酬期初余額)除以職工人數進行估算,中信證券2021年的人均年薪為83.78萬元,較2020年的76.66萬元增長了9.29%。
除了人均年薪,高管的薪酬情況也是外界饒有興趣的話題。
年報顯示,中信證券2021年領取薪酬的高管人員有28位,合計領取稅前薪酬約1.66億元,高管的平均年薪為595萬元,較2020年的553萬元增長了7.5%。
具體來看,中信證券年薪超過800萬的高管有12人,占據高管人數的42.9%;年薪超過1000萬的有3人,分別是執行委員會委員馬堯、薛繼銳以及高級管理層成員金劍華。
其中,馬堯年薪最高,為1162.63萬元。
如果將時間線拉長來看,中信證券年薪超800萬元的高管人數在逐年遞增。
早在2017年時,中信證券800萬年薪以上的高管人數為0人。
2018年,800萬年薪以上的高管有6人。如今,相比2018年,年薪800萬以上的高管人數已經翻倍。
此外,在分紅方面,年報顯示,中信證券2021年度利潤分配采用現金分紅的方式,向2021年度現金紅利派發股權登記日(具體日期將進一步公告)登記在冊的A股股東和H股股東派發紅利,每10股派發人民幣5.4元(含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