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增幅超6倍的基金閉門謝客,股市震蕩下,這類基金成了王者
基民資金避險好去處?
作者 | 付影?來源 | 獨角金融
近年,A股市場風格切換頻繁,火爆5年的食品醫藥股去年按下暫停鍵,2021年新能源拿下“接力棒”登上頂峰,卻未曾想到近期成為市場殺跌主力之一。
市場震蕩之下,債券型基金產品憑借收益的穩定性成為資金的“避風港”。與此同時,近期,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對債券型基金做出暫停大額申購的表態。
又一只債券型基金暫停大額申購
4月11日起至4月17日,交銀施羅德雙輪動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簡稱“交銀雙輪動債券”)總計3只產品暫停100萬元以上大額申購(包括:雙輪動債券A/B、交銀雙輪動債券C),3只產品自4月18日起恢復大額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業務。
對于上述產品暫停大額申購原因,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稱,主要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
截圖來源:官網公告
交銀雙輪動債券投資范圍,以投資債券為標的物的基金為主,包括國債、央行票據、地方政府債、金融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公司債、分離交易可轉債、資產支持證券、債券回購、銀行存款等固定收益類資產。
截至2021年末,該產品投向以中期票據為主,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達73.29%。其次為企業債券,除了投向國債資產占比2.07%外,還投向了“21椒江01”、“18衡陽城投MTN003”等企業債券。
交銀雙輪動債券A/B成立于2013年4月18日,基金經理為唐赟,截至2021年12月31日,該基金規模64.19億元,成立以來其收益率達50.56%(截至4月11日收盤),近一年收益率4.76%。在基金產品跌跌不休之下,該基金表現無疑成為行業的一股清流。
截圖來源:天天基金網
唐赟2012年加入交銀施羅德,有著12年證券投資行業從業經驗。加入該基金公司前,唐赟曾于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渣打銀行擔任環球企業部助理客戶經理,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擔任平安資產管理公司信用分析員。
加入該公司后,唐赟最開始主要擔任固定收益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2015年8月4日起擔任交銀施羅德雙輪動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至今。除管理該基金外,唐赟還管理多只債券型基金以及混合型基金。
2021年,交銀雙輪動債券主要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占比達64.4%。該產品2021年實現凈利潤1.96億元,同比增幅達653.85%。該基金業績高速增長離不開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巨大貢獻,該收入2021年實現扭虧為盈,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從-4488.18萬元增至5634.22萬元。
從利息收入表現看,2021年,交銀雙輪動債券利息收入1.91億元,增幅達67.55%。
與此同時,交銀施羅德基金的具體經營情況也浮出水面。截止2021年末,交通銀行持有交銀施羅德基金65%的股權。公司總資產 69.99 億元,凈資產 57.24 億元,管理公募基金規模 5,473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61%;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 17.86 億元,同比增長 42%。
無獨有偶,4月7日至4月11日,中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的“中銀臻享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也宣布暫停大額申購,4月12日恢復正常申購、轉換轉入及定期定額投資業務。
曾經無人問津,如今為何成為“香餑餑”?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僅是近期債券基金暫停大額申購的“冰山一角”。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逾百只債券基金(各份額合并統計)宣布限購,涉及中銀基金、長信基金、建信基金、永贏基金、信誠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
就限購金額來看,多數基金將申購上限設定為100、50萬元,還有少數基金限購10萬元。也有個別基金限額申購上限500萬元、1000萬元級別。
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蕩下行,當股票型基金缺乏賺錢效應下,基民認購熱情下降,隨之而來的是,債券型基金似乎成為資金避險的好去處,從公募基金產品發行占比上也可見一斑。
一季度,偏股型基金和偏混合基金發行數量表現低迷,而債券型基金發行占比有明顯提升。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新成立的債券型基金數量有70只,同比增長近50%。
對比來看,一季度,股票型基金發行占比從1月的9.82%降至3月的5.4%;混合型基金發行占比從1月的69.34%降至3月底的28.84%;債券型基金發行占比則從1月的11.58%升至3月的61.11%。
“投資者網”梳理發現,自2019年以來三年有余的時間段中,每年都給基民賺錢的債券基金有831只,還有的持續時間更長,如南方金利A和博時雙月薪等產品,成立時間都在8年以上,同樣是每個完整年度都給基民賺錢。
其次,有些產品的凈值在某個年度會有回撤,但有超過20%的債券基金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的收益率突出,平均每年收益率超過5%,即三年超過15%,五年達到25%以上。
今年以來,首募規模冠亞軍都是債券基金,基民逐漸認可債券基金,使得其占比越來越高。
一般而言,債券型基金大額限購,對散戶的限制作用較為有限,限制主要針對機構投資者。
暫停大額申購的原因,基金公司紛紛表示,為了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的平穩運作。
北京金陽合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經理張婷向《中國經營報》表示,債券基金出現暫停申購和限制大額申購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優質債券稀缺,在房地產債以及城投債風險加大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對債券的等級要求提升,可選的優質債券變少,基金規模太大,超出能力管理范圍。此外,今年權益類市場表現較弱,很多資金涌入債券市場,資金流入太多,會攤薄投資者的收益。
有大額申購就會有大額贖回,對基金管理人的現金流會有較大壓力。某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業務管理部趙嬌認為,大額申購和贖回都會對產品凈值波動有影響,在目前國際局勢動蕩及國內二級市場行情尚不明朗的環境下,公募基金管理人如果開放大額申購則可能因短期內無法有效使用賬戶資金,從而影響產品凈值表現。
也有市場消息人士透露,較多債基大額限購可能與委外產品有關。委外定制債基通常都是合作發行的定制產品,基金規模較小。這類產品持有人結構一般比較穩定,并不想太多資金參與,以免攤薄持有人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債券型基金高息資產較少,從債券基金本身的特性來看,它更適合穩健型投資者。你買過債券型基金嗎,收益如何?歡迎留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