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百舸爭流”,“大船”寧德時代后勁之力尚足?
寧德時代,能被稱之為“寧王”,可見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地位舉足輕重。
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約46.87GWh,同比增長140%。其中,寧德時代市場占有率超50%,裝機數量達43.9萬臺。
此外,韓國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統計顯示,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為296.8Gwh,而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全球裝機量占比達32.6%,蟬聯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榜首。
不過,與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相比,寧德時代于今年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得不盡人意。
去年底,寧德時代股價一度探到692元/股,創新歷史最高價紀錄。而如今,其剛在4月27日收復400元/股的關卡,到了4月28日又再次失守,收報387.5元/股。
曾經,寧德時代成功進入到萬億市值俱樂部,可沒有一直堅挺下去。現下仍處在這一陣營的上市公司還有貴州茅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及農業銀行。
翻看寧德時代2021年財報,“寧王”在過去一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均呈現翻倍增長。不過,除鋰電池材料外,動力電池系統、儲能系統的毛利率雙雙下滑。
動力電池貢獻最多 儲能增長最快
年報顯示,2021年(也稱”報告期”),寧德時代錄得營業收入1303.6億元,同比增長159.06%,凈利潤159.3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5.8億元增長185.34%。
按照產品分類,動力電池系統去年獲得收入914.9億元,為寧德時代第一大收入來源,占同期總營業收入超70%,同比增長1.32倍。
柒財經了解到,報告期內,寧德時代實現鋰離子電池銷量133.41GWh,同比增長184.82%,動力電池系統銷量116.71GWh,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62.56%。
此外,2021年,寧德時代深化與特斯拉、現代、福特、戴姆勒、長城汽車、理想及蔚來等客戶的長期戰略合作。特別是特斯拉,對寧德時代逐步走向巔峰,其助力巨大。
早在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建廠,生產國產版Model3。而寧德時代抓住了這一機遇,進入到特斯拉供應鏈名單中。
也是自此,寧德時代的股價一路飆升,直至去年底漲到692元/股。而據年報顯示,寧德時代會在2022年至2025年繼續為特斯拉供應產品。
相比而言,去年,寧德時代儲能系統僅貢獻一成左右的收入,即13.62億元。不過,該銷售收入較上一年同期增長601.01%,為去年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
可無論是動力電池系統,還是儲能系統,兩者在報告期內的毛利率較上一年均呈現下滑趨勢,分別下降4.56個百分點、7.51個百分點,對應2021年毛利率為的22%、28.52%。
值得一提的是,僅有鋰電池材料在2021年的毛利率同比有所上升,增加了4.66個百分點至25.12%。而報告期內,該業務板塊銷售收入154.6億元,同比增長350.74%。
對此,寧德時代表示,受下游新能源車需求拉動,客戶對電池材料需求旺盛,鋰電池材料銷量隨之增長。同時,主要金屬市場價格上漲,公司產品銷售價隨之波動,帶動收入增長。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小鵬、理想、零跑汽車等眾多車企紛紛宣布漲價,給出的原因頗為統一,是因為“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
且當時有媒體報道稱,一家新能源車企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去年下半年至今,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漲價兩次,合計成本上漲2萬元。
寧德時代回應稱,受上游原材料漲價影響,公司調整部分電池產品價格。而針對電池漲價,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將部分電動汽車的電池從三元鋰電池換成性價比更高的磷酸鐵鋰電池。
近日,有報道稱,特斯拉在2022年第一季度的股東報告書中透露,其第一季度生產的近一半汽車配備了不含鎳或鈷的磷酸鐵鋰電池。
需特別指出的是,4月24日,寧德時代公告稱,基于謹慎性原則,為保證《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編制的質量和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將原定4月28日披露時間推遲到4月30日。
資本市場聞風而動,4月25日、26日兩個交易日,寧德時代分別收跌6.08%、3.36%。而今年以來,其股價下降了34.1%(4月28日收盤價計算)。
另外,今年第一季度末,共1919家機構持有寧德時代,所持股數占流通股比例為14.05%。而在去年第四季度,持倉的機構有2500家,持股總數約14.2億股,占流通股的69.49%。
車企、競爭對手加速圍獵
寧德時代去年盈利近160億元,這一規模令很多上市公司側目。可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不會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剩余未分配利潤結轉至以后年度。
至于不分紅的原因有二,寧德時代提到,公司2022年有重大投資計劃和重大現金支出,預計開展產能建設、研發投入及原材料采購等支出超過2021年凈資產10%,且超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年報顯示,寧德時代電池年度產能從2020年的69.1GWh提升至2021年的170.39GWh,產能利用率95%,且在建產能達140GWh。
而另一原因是寧德時代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工作正在執行過程,2022年1月13日已獲得深交所上市審核中心審核通過,尚需獲得證監會同意注冊的批復,而現階段發行完成時間無法確定,且需確保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順利實施。
事實上,作為領先電池系統提供商,寧德時代一直以來“拿捏”著新能源車企。畢竟,動力電池在整車成本中占比達到40%,實屬核心部件。
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綜合成本居高不下,車企們意識到掌握主動權的重要性。
去年底,就有消息稱,特斯拉采購了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據傳,蔚來汽車也與比亞迪旗下動力電池業務弗迪電池在今年春節前敲定合作。
且據媒體報道,小鵬汽車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寧德時代價格漲幅太大,為應對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未來會逐漸將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替換為中航創新(原名中航鋰電)的電池,億緯鋰能的鐵鋰電池也會繼續使用。
不光如此,中創新航于今年3月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書。而在去年9月,中創新航完成120億元股權融資。同樣為電池供應商的蜂巢能源在去年完成了三輪融資,規模近200億元。
此外,特斯拉、豐田汽車、奔馳汽車等車企都紛紛計劃建立電池工廠。且諸多車企、電池相繼研究起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
可以說,動力電池市場紅海市場下,這場激烈的爭奪戰中,究竟寧德時代仍獨占鰲頭,還是有后來者居上,又或是其他的格局?時間會給出你一個最好的答案。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