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新家”落戶港股:市值超千億港元,去年由盈轉虧超5億元
美東時間4月2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貝殼列入“預摘牌名單”。
2020年8月13日,房產交易和服務平臺貝殼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兩年后,5月11日,貝殼登陸港交所,股票代碼為“02423.HK”,開盤價30港元/股,收盤總市值1166.4億港元。
而在5月5日,貝殼公告稱,將其A類普通股以介紹形式于港交所主板雙重主要上市,并繼續在紐交所保持主要上市地位并交易。且其回港主板上市,不涉及新股融資,無發售環節。
此外,美東時間4月2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貝殼列入“預摘牌名單”。
彼時,貝殼表示,公司一直在尋求可能的解決辦法,以最大程度的地保護股東的利益,公司將繼續確保遵守中美相關法法規,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保證在紐交所的上市公司地位。
在過去一年(2021年),貝殼全年營收入807.5億元(未標注,均為人民幣),同比增長14.6%,凈虧損5.25億元,而上一年同期凈利潤達27.8億元。
第一業務寶座更替:存量房變為新房
2021年5月20日,貝殼創始人左暉因病去世。5月24日,貝殼宣布,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及執行董事彭永東接替左暉擔任貝殼董事長一職。
如今,已過去近一年時間,貝殼于5月11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家以“雙重主要上市+介紹上市”形式返港的中概股。
港交所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彭永東持股4.8%,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單一剛持股2.7%。受益人為左暉直系親屬的Propitious Global 持股比例為23.3%。
目前,貝殼投票權情況為,彭永東、單一剛分別持有22.5%、10.2%的投票權。Propitious Global擁有17%的投票權,由百會合伙(Baihui Partners L.P.,)代為行使。
而百會合伙是由彭永東和單一剛兩人組成。算上的Propitious Global的投票權,彭永東、單一剛合計持有49.7%的投票權。
此外,從2019年至2021年三年的業績來看,貝殼的發展處于高峰階段是在2020年,除全年盈利近28億元外,其錄得凈收入704.8億元,較2019年增長53.2%。
相比之下,2021年,貝殼凈收入的同比增幅較2020年下跌38.6個百分點。在收入構成方面,存量房業務的收入占比從2019年的53.4%降到2021年的39.6%。
招股書顯示,存量房業務的收入來源有三:一是自營的鏈家品牌,貝殼就二手房交易及房屋租賃收取傭金,還有來自其他經紀公司的傭金分成。
二是向貝殼平臺上運營經紀門店的經紀公司收取平臺服務費,并向加入到貝殼加盟品牌的機構,收取額外的加盟費。
三是提供其他增值服務,包括簽約及簽后服務,如實地勘察、經紀人招聘和培訓服務在內的協助工作。
此外,新房業務在2021年的凈收入達464.7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57.5%。而在兩年前(2019年),這項業務的收入占比達44.1%。
而新房業務賺取的是房地產開發商在貝殼平臺上完成新房交易的銷售傭金。
最后,金融服務及家裝家居服務等新興業務及其他在2021年獲得了3.66億元收入。2019年至2021年這三年,這項業務板塊的收入占同期總收入比重均未超過3%。
頻被傳裁員 去年凈虧損超5億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貝殼有超40.6萬名活躍經紀人和超4.5萬家活躍門店。而在2020年底,其活躍經紀人超過44.5萬名,門店超4.3萬家。
2019年至2021年,貝殼內部傭金及薪酬分別為194.4億元、233.2億元、263.1億元,對應占總收入的42.3%、33.1%及32.6%。
同期(2019年至2021年),貝殼外部分傭為111.5億元、248.5億元、318.3億元,門店成本為30.8億元、32.1億元、38.1億元,其他成本為10.7億元、22.4億元、22.9億元。
此外,2021年,貝殼運營費用總額為171.7億元,較2020年的140.2億元增長22.5%。
由此可看出,貝殼活躍經紀人一年減少約4萬名,不過營業成本等于去年處在增加狀態。而今年3月,貝殼被曝出針對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事業群進行了人員優化。
據當時媒體報道,貝殼內部人士透露稱,部分主管接到通知,需優化本部門10%的員工。
不過,貝殼回應稱,受疫情防控常態化影響,貝殼各城市進行組織動態調整,不存在比例、數量等要求。同時,公司在發力租賃、家裝、家居等領域業務,為員工提供內部轉崗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貝殼在港交所上市當天,其又被傳出“啟動新一輪裁員”,涉及產研、運營、中后臺等,多個部門人員出現調整。
且據媒體報道,貝殼裁員舉措最早可追溯到去年10月。貝殼在當時表示,2021年以來,行業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公司據此對上海地區金融等部分業務進行調整。
而在貝殼頻繁被傳裁員節流之下,2021年各項營業支出(外部分傭、內部傭金及薪酬、門店費用及其他)等同比增長未超30%,可其卻由盈轉虧,同比下降118.9%。
對于此,貝殼解釋稱,從2020年凈利潤27.8億元到2021年凈虧損5.25億元,主要是由于2021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產生凈虧損。
根據招股書,為應對去年上半房價加速上漲,監管部門就國內居住行業頒布若干法規及政策。
貝殼提到,盡管該等措施反映監管部門對建立長效機制的重視,但其中部分在短期內影響居住行業的增值率,導致自去年下半其存量房及新房交易均出現下降。
市場疲軟對貝殼2021年下半年財務業績產生負面影響。2021年第三季度,其凈收入為181億元,同比下降11.9%,總交易額830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0.9%。
無獨有偶,2021年第四季度,貝殼錄得凈收入178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227億元下降21.5%,總交易額同比下降34.6%至7324億元。
因此,貝殼在2021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凈虧損為17.7億元、9.3億元。
而剔除股份支付薪酬費用的影響,貝殼經調整凈利潤(非通用會計準則指標)由2020年的50.31億元減少至2021年的10.14億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