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房只賣5萬塊,鶴崗還是被年輕人拋棄了
買得起一套房,并不能證明什么。房子,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來源 |?深藍財經?作者 |?楊波
鶴崗的爆火始于2019年。
當時,有一個視頻博主表示,自己在鶴崗用5萬元全款買了一套房子!折算下來,一平米不到500塊錢。
按照這個價格,在北京還買不到1個平方,但是到鶴崗卻可以買1套70年產權的商品房。
這個新聞很快刺激了廣大年輕人。
鶴崗,一時間成為無數受夠了996,買房壓力巨大的年輕人向往的“桃花源”。他們希望在鶴崗,過上一種無憂無慮,無壓力的“陶淵明”式生活。
小董也是其中的一員。2021年7月,小董帶上行李,從成都出發前往東北小城鶴崗。在鶴崗生活了10個月后,小董做了一個決定,舉家搬回成都。
這只是眾多去了鶴崗,又逃離鶴崗的年輕人的一個縮影。
當年爆火的鶴崗,為什么被年輕人拋棄了?
“逃離北上廣,我要去鶴崗”
在去鶴崗之前,小董已經關注鶴崗1年多了。
她說,一直希望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2021年7月,小董終于下手在鶴崗買了一套自己的房子。她向往著到了鶴崗后的安逸生活。
小董的這套房子總共65.78平米,位于鶴崗市中心附近。加上中介費,她總共花了7萬元全款拿下。
小董說,這要在成都市區,同樣面積的房子至少要100多萬。她說,在成都工資雖然高一些,但是除去自己的開始,孩子教育支出,孝敬父母的支出,一年下來根本“存不到錢”。
首先存首付就很有壓力。即使首付(比如50萬)存夠了,月供8、9千也會讓人喘不過氣來。“想想實在太累了”,小董說。
是的,鶴崗房價太低了。
根據安居客2019年的全國房價數據,鶴崗均價為1948元/平,位列全國倒數第一。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鶴崗有那么多3萬、5萬、8萬一套的房子了。
2019年,還有一首網絡歌曲紅極一時,這就是《我要去鶴崗》。歌詞中這樣寫道,“逃離北上廣,我要去鶴崗”,寫出了眾多一線城市苦逼的打工人心聲,引發了強烈共鳴。
逃離壓力,逃離痛苦,無論去鶴崗買房,還是修身養性,似乎都是不錯的選擇。
歌詞中還寫道,“輕輕松松買套房,那叫一個爽”,“春暖花開的日子,不慌也不忙”。多么的愜意,這是一個“陶淵明”式的美好生活畫卷。
“鶴崗”,就像一個“烏托邦”,撩動著一批批年輕人的躁動之心。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了鶴崗。他們有的當博主,拍視頻,介紹小城的安逸生活,這又暴擊了無數北上廣“996”、“太內卷”的年輕人的心。
小董說,鶴崗這幾年外地年輕人確實比較多。有新來的,但是走的也多。鶴崗確實有總價2萬、3萬的房子,但是那些房子大多在郊區,并且都是步梯“老破小”。市區的“老破小”要貴一些,比如她買的這套,就要7萬元。市區稍微好點的房子,比如新建的電梯房,房價都要3000多一平。
夢碎鶴崗
小董說,初到鶴崗,確實是充滿了新鮮感。這里的物價比成都便宜很多,生活節奏也非常慢。
很快,小董也在鶴崗找到了工作。她是做銷售的,在成都月薪能達到8千到1萬,這里同類型的銷售,一個月只能收入3、4千。
他們有圈子,有社群,基本上都是像她一樣去鶴崗的年輕人。不過很快,他們發現鶴崗與自己的心理差距“有點大”。
擁有房子的新鮮感、喜悅感過后,首當其沖的是生存壓力。
資料顯示,2012年,鶴崗與雙鴨山等地一起被列入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煤炭是鶴崗的支柱產業,附屬企業多。煤炭不景氣,產業鏈上大大小小的企業就會受到影響,整個經濟就上不去。
數據顯示,2020年鶴崗的GDP還未回到10年前的峰值。相當于這十年經濟不但沒有增長,還處于收縮狀態。
當地人口也在持續流出。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鶴崗常住人口從2010年的105.8萬人下降到2020年的89.1萬人,減少15.81%。
經濟收縮,導致就業機會減少;
就業機會減少,導致人口外流;
人口外流,導致當地樓市需求減少;
需求減少,導致房價暴跌。
2015年之前,鶴崗房價還在3000-4000元/平。2019年,已經跌破2000元/平。
就是這個邏輯。
所以,問題來了,雖然房價便宜,但是留給年輕人的就業機會太少了。
小董說,有些人在網上辦公的,在鶴崗影響不大。但是像她這樣,從事銷售類工作的,很依賴當地經濟水平,收入一下子降到了3000左右,還非常不穩定。
這并非個例。
鶴崗提供的就業機會非常少,畢竟每年GDP才300多億元,大頭還是煤炭。其他行業又有多少產值呢?
據網友孫先偉講述,2020年他正式來到鶴崗生活,在鶴崗一直沒辦法找到工作,只能靠網上在威客接單生活。那一年他總共收入為1.5萬元,平均月收入1250元。很多時候,好幾個月都沒有收入。
據網友劉冰講述,自己在鶴崗買房后,身上的積蓄僅剩不到一萬元。來鶴崗后半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生活也不習慣,讓他一度懷疑來鶴崗買房的決定。那年冬天,取暖費要交1000多元,為了省錢,他選擇停暖。
小董也說,自己工作前3個月,平均月收入也就3000多。后來公司要搬家,她當時很不開心。因為之前她上班走路5分鐘就到了,搬家后坐車要半個多小時。于是她請了幾天假,那個月工資一下子降到了2000。這點工資,養活一家人實在太難了。
頹廢、迷茫與離開
就算度過生存危機,還有更多的考驗。
雖然買套房很容易,“住”的問題解決了,但生活不僅僅是“住”,還有“衣食行”等剛需。還有情感、心理的需求,更有歸屬感、安全感、自我實現等更高級的需求。
在鶴崗,節假日沒有足夠的娛樂項目;
日子平淡如水,除了上班下班,就是買菜做飯遛彎,日復一日;
城市沒有生機,年輕人很少,逛街坐車到處都是老年人;
鶴崗的交通也不方便,沒有高鐵,只有火車,去外界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找不到什么符合口味的餐飲店,更沒有成都那種包羅萬象的美食;
遠離了家人朋友,遠離了自己熟悉的圈子,漸漸開始感到孤獨;
......
有網友說,來到鶴崗后才發現,“我的人生像是被一堵墻堵死了”,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如果哪一天我倒在屋里,可能根本不會有人發現。
本以為到了鶴崗,房價便宜,生活容易,結果事實卻不是這樣。本來以為可以開啟“0壓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烏托邦式”生活方式,可連生存都要成為問題了,留下來意義又何在呢?
留下來,還是逃離,漸漸成為每一個逃到鶴崗的年輕人面臨的新選擇題。
決定離開那一刻,必然有一個理由。
網友孫先偉在“新房”住了一年后,最終下定決心離開鶴崗,回到山東老家輕易找到月入5000塊錢的新工作。
網友劉冰在鶴崗兜兜轉轉幾個月,工作收入沒有保證。沒錢交暖氣費,房子就像冰窖。終于他收拾收拾行李,匆匆逃到南方。
還有網友表示,父母生病了,我不得不背上行囊,回到家鄉。
今年3月7日,小董也決定回成都了。主要原因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果長期在鶴崗讀書,自己和孩子的戶口都需要轉到鶴崗。但是她綜合考慮后,還是成都的教育條件更好。
生活,不僅僅只是一套房子。一套房子,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小董說,子女教育,父母醫療,自己工作,社交圈子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自己在鶴崗沒有親人,唯一能夠讓他感到不孤獨的,一個是公司的同事,另外就是互助社群。但始終感覺到一種——無法言喻的孤獨感,“可能是我內心還不夠強大吧”。
曾經以為能夠開啟新生活的地方,但是終究還是放不下。
如果自己選擇了安逸,以后孩子終究還是要走一條“進城”的路。相當于還是把問題留給了下一代。
還有一個故事,一個安徽小伙用3萬塊錢在鶴崗買了一套房子,到處炫耀。后來家庭發生變故急需要用錢,他迫不得已賣房,但是房子很不好賣,整天求爺爺告奶奶找中介,結果虧了一萬塊錢才把房子給賣掉。
小董的那套房子也被掛到了二手房中介。她說,房子有65.78平米,有房本,包含所有家電家具。她是7萬元買的,賣6.8萬,還要虧1萬。不過,還是有人嫌價格高了,還有人希望分期付款。
至今,小董的房子也沒有賣出去。有人最高出了6萬。如果按照這個價格,她還要虧本2萬塊。所以她暫時選擇不賣,而是出租出去,每年有7200的租金。
逃離鶴崗
鶴崗房價如蔥,一些年輕人希望逃離大城市,逃離壓力,甚至重啟人生。但是在鶴崗買了房子,住了下來,卻發現這里沒有“陶淵明”,人生也沒有重啟。
小董說,只有去了才知道,當地收入有多低。很多時候,一個工作崗位,可能有10個人去競爭。而且基本發揮不了自己的特長優勢,每天除了買菜、做飯、睡覺,基本沒有朋友圈子。
這樣下去,技能會退化,思想會鈍化,這是最可怕的,感覺自己“早晚要廢掉”。
2022年網易經濟年會上,北師大教授董藩對鶴崗的情況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表示:從長期看,鶴崗這種極度衰退城市已經不具備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了,房價還會繼續跌。如果生活在這樣的城市,最好的辦法就是逃離。
一個年輕人,如果只是迫切需要證明自己“買得起房”,能夠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領地”,其實大可不必去鶴崗。全國各地,都有房價很便宜的區域,都會有相應的選擇余地。
尤其是決定在異地買房,定居,生活,一定要考慮清楚,你去干什么?你怎么在那里生存下來?那里有沒有就業機會?那里的生活成本高嗎?那里的教育、醫療、交通優勢如何?婚姻、家庭、父母、孩子等能不能兼顧?
買得起一套房,并不能證明什么。房子,也不是人生的全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