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業務違規遭點名、6次缺席“白名單”!海通證券也有“中年危機”?
走過三十三載的海通證券(600837.SH),似乎也出現了“中年危機”的跡象。
作者/丁一? ?編輯/付影??來源/獨角金融
6月10日,證監會公告顯示,海通證券下屬至少12家機構的設立未按規定或者履行完畢備案程序等,對海通證券采取責令改正措施。證監會表示,多項違規行為反映出海通證券合規管理、內部控制存在較大缺陷。
2021年,海通證券的投行業務已取得靚眼業績,共保薦35單IPO項目上市,實現融資339.64億元。
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番被罰之前的2021年9月,海通證券因在開展ST瑞德財務顧問業務的持續督導期間未盡勤勉職責,涉嫌違法違規,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書。
此外,作為頭部券商的海通證券,已經6次缺席證監會發布的券商“白名單”。一面是業績的蒸蒸日上,一面因合規問題吃罰單,海通證券如何在“冰火兩重天”中尋求平衡?
圖片來源:罐頭圖庫
五項違規領罰單
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海通證券存在五項違規行為:
一是境外子公司海通恒信金融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恒信金融集團)下屬至少12家機構(3家子公司、9家特殊目的實體等)的設立未按規定履行或者履行完畢備案程序;
二是海通恒信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子公司從事的商業保理業務未完成清理,上述業務不屬于“融資租賃”業務范圍,且與《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管理辦法》(簡稱《境外辦法》)有關業務范圍的要求不符;
三是境外經營機構股權架構梳理以及整改方案制定工作不認真,存在重大錯漏,如恒信金融集團的相關層級調整計劃直至2021年8月才報告,恒信金融集團間接參股維天運通的情況2021年9月才補充。
四是除涉及刑事案件或已提交上市申請項目外,海通開元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所投資(包括直接或者間接投資)境內項目未完成清理;
五是海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未按照《境外辦法》的規定完成修訂。
也就是說。海通證券此次領罰單和境外子公司有關。
作為一家頭部券商,海通證券旗下的子公司眾多,關系也稍顯復雜。
海通恒信(1905.HK)成立于2004年。2014年1月,海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收購海通恒信母公司恒信金融集團有限公司100%的股份,海通恒信便成為了海通國際控股的下屬全資子公司,業務包括融資租賃、經營租賃、保理、委托貸款及其他貸款和咨詢服務。2019年,海通恒信在港交所上市,成為境內首家上市的券商背景融資租賃公司。
海通恒信官方網站顯示,當下其子公司版圖包括:海通恒信小微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海通恒運國際租賃有限公司、海通恒信租賃(香港)有限公司和海通恒信國際融資租賃(天津)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罐頭圖庫
事實上,本次第二項違規中所提到的商業保理公司此前也是海通恒信的子公司,全稱為海通恒信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今年2月24日,海通證券董事會于審議通過了《關于注銷海通恒信商業保理有限公司的議案》,同意間接控股子公司海通恒信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注銷其子公司海通恒信商業保理有限公司。
對于注銷原因,公司沒有明確表示,但五道口供應鏈研究院院長魯順認為,近來大多數企業退出商業保理行業是因無法把控風險。對于部分融資租賃公司轉型保理公司的主體而言,部分企業由于內部思維固化,難以協同,最終保理業務也無法正常展業。
“陳年舊賬”或涉信披違規?
海通證券還有一樁“隱秘”鮮少被提及。
2012年12月27日,廈門信托與泉州市際洲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泉州際洲公司”)簽訂了《泉州南迎賓大道拓改建工程BT項目單一資金信托借款合同》,根據合同約定,廈門信托向泉州際洲公司提供貸款2億元,此外,未經廈門信托同意,泉州際洲公司不得改變借款用途。
和昌(福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和昌公司”)為該筆借款提供抵押擔保,抵押物為和昌公司名下的位于泉州市區豐澤街與田安路交叉口東南角的土地使用權,抵押擔保范圍為主合同債權本金2億元及利息(包括復利和罰息)等。
2013年1月11日,泉州際洲公司按約收款。到這里一切都很正常,看不出任何和海通證券的關系。但隨后,泉州洲際公司以“其他材料款”的名義向10家公司轉出了1.89億元,導致廈門信托無法按約收回本金,向法院申請執行公證債權文書,要求和昌公司履行借款擔保人責任。
就在廈門信托與和昌公司僵持不下之時,海通證券子公司海通創新證券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海通創新證券”)公開了其資金委托人的身份。也就是說,廈門信托2012年發放的2億元貸款,實際上來自于海通創新證券。
2021年9月23日,上海柏年律師事務所接受海通創新證券委托,向和昌公司發出《律師函》。該函稱,廈門信托根據海通創新證券的指令按約定向債務人發放了借款,債務人未按約定歸還借款本金及足額的借款利息,故廈門信托根據海通創新證券的指令依法向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執行申請。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就在這時,和昌公司向中國證監會、上海市國資委實名舉報海通證券涉嫌國有資產流失、無監管隱名貸。
2022年1月6日,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在《答復函》中認為,暫未發現明顯證據證明海通創新證券存在違反當時證券法律法規的情形。海通證券方面同樣對和昌公司的舉報內容予以否認。
但回看整個過程,海通創新證券的做法還是存在爭議。
上海錦天城(濟南)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丁娟向《經濟參考報》分析,“海通創新證券等盡職調查不充分,導致抵押風險提升,內控管理有瑕疵。”
丁娟認為,案涉信托項目對外出具材料與項目實際情況有出入,項目后續監管不嚴,引發對和昌公司公章真偽、董事會決議文件效力認定爭議。
同時,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隆安爭議解決委員會主任邱琳表示,海通創新證券事件發生于2012年,當時仍適用2007年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規定,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發生重大事件,可能對上市公司證券及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上市公司應當履行披露義務。而海通證券上述投資、追償等行為屬于證監會規定的重大事件,應當進行信息披露。但在海通證券官方網站及通過同花順梳理查詢海通證券近10年公告,并沒有相關信息。由此判定,海通證券在此案件中或涉信披違規。
上半年保薦48家企業IPO,撤回率8%
海通證券成立于1988年,是國內最早的一批證券公司。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通過對證券業協會中收錄的券商2021年財務報告合并整理,海通證券凈資產和營收分別為1631.38億元和432.05億元,均在117家券商中位列第二,僅次于中信證券,但凈利潤排名第四位,居于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之后。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去年海通證券投行業務交出了亮眼成績單,該業務營收達56.59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約13.1%,今年這一態勢還在繼續。
2022年以來,IPO審核申報企業共有788家,其中,海通證券保薦的IPO企業有48家(其中2家為共同保薦),占比6.09%,撤回4家,撤回率約8%。
和訊首席投資顧問申睿表示,投行業務是券商業務較大的一塊蛋糕,包括服務指導、保薦承銷,以及后續的融資、再發行、大宗交易等,尤其現在經紀業務下滑明顯情況下,券商對IPO業務的爭奪仍然會加大。
除了投行業務,財富管理業務也是海通證券業績增長的主要抓手之一。
在金融產品銷售方面,海通證券著力推進重點產品銷售,成立金融產品委員會,同時,以券結模式公募及頭部量化私募為主要銷售抓手。截至2021年底,海通證券產品日均保有量增至980.2億元,同比增長39.5%。
此外,海通證券還在集成電路和健康醫療領域成功保薦多家龍頭企業,完成多個具有較大市場影響力的項目,打造出了“海通品牌”。
作為滬上三巨頭之一,海通證券的實力自然不容小覷,但內控規范才是業績取得長足增長的根本。對于這樣一家龍頭券商來說,因為合規問題頻被點名,甚至被列入證監會2021年20起典型違法案例名單,實在是有些遺憾。滬上龍頭券商的成長,還需要更嚴格的內控安全“護航”。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