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無效”裁員 || 深度
通過裁員,愛奇藝竟然盈利,阿里的季度人效比沖到137.63萬元/人,但B站裁員帶來了不同的結果。
來源/無冕財經??作者/施燕芬?編輯/陳澗
互聯網公司向來追求人效革命。過去通過996、大小周,延長一位員工的工作時間,來創造更多收益。
但隨著互聯網無序擴張被遏制,互聯網公司需要修剪枝葉、聚集主業,以及最常見的減少員工投入。
這讓人發現,一些從未盈利的公司,竟然不再虧損了。今年一季度,愛奇藝就首次實現盈利。
創始人曾提出996是福報的公司,突然發現自己的人效比更加極致了。2021年,阿里巴巴在未并表高鑫集團的情況下,單季度人效比從上一年的108.35萬元/人漲到137.63萬元/人,并且追上同期下滑至133萬元/人的騰訊。
但這一招也不是所有公司都受用。比如嗶哩嗶哩(B站),就呈現出裁員的另一種結果。
B站6月9日發布的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因為裁員需要付補償金,而支出更多。B站收入成本同比增長43%至42.47億元,其中一般及行政開支同比增加38%至5.35億元,超出營收增幅。
B站的人效比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相差甚遠,短期內看不出盈利的可能。
而裁員還在進行中。5月,疑似B站裁員內部會錄音流出。據多家媒體報道,B站5月正開啟新一輪裁員,涉及直播、游戲、商業化等部門。
▲網傳B站定制3000個離職禮包,上海超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B站子公司,與圖中收貨方存在差異。
但作為二次元社區類平臺,減少游戲等有趣內容的研發,B站的想象力很有可能因此受限。
裁員裁不出利潤
“人效比”通常用于衡量公司的發展效率,即收入占員工總數的比例,意味著每位員工為公司在一定期限里掙到的錢。
由于B站沒有公布裁員后的一季度員工數,以截至2021年底12281名員工計算,其一季度收入50.54億元,即人效比為41.15萬元/人。
這一比例已經略高于過去兩年水平,2020年、2021年,B站平均每季度人效比為34.7萬元/人和39.46萬元/人。
互聯網兩大巨頭騰訊、阿里巴巴一季度人效比為116.6萬元/人和80萬元/人,B站自然無可匹敵。
但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相比,B站人效比也算是低的。
如果將B站視為游戲公司,游戲業務占比超七成的網易,以去年底員工人數計算,網易一季度人效比達到78萬元/人。
若把B站放在視頻平臺上對比,同樣虧損的快手,以去年底員工人數計算,一季度人效比也有70萬元/人。而靠裁員盈利的愛奇藝,少了2000人后,一季度人效比達到123萬元/人,甚至超越騰訊。
大膽假設一下,視頻平臺需要做到愛奇藝的人效比才能實現盈利,在營收不變情況下,B站只能擁有4108名員工,需要裁去8173人,即裁員超六成。
但這一指標僅夠B站用來招審核人員。
2021年B站員工人數大增4000人,主要增加產品及技術人員,忽視了審核人員的投入,人數占公司全員比例從27.9%下降至26%。
▲B站審核員工人數占比下降。
今年初B站頻出內容安全問題,平臺出現直播校園、醫院等公共場所監控視頻,一名審核員工因超負荷工作而猝死,B站因此承諾增加招聘1000人。
2021年財報顯示,B站擁有審核人員3160名,增加1000位員工,就超過了4108人指標。
內容成本是“吞金獸”
由于不理想的人效比,B站一直被資本市場視為不夠高效,過于佛系。但這也是社區類平臺的通病,知乎一季度人效比僅約24萬元/人。
打造互聯網社區,更多需要保護創作者的表達欲,譬如最為膚淺的經濟支持。
在試圖減少員工投入下,B站沒有吝嗇對UP主的投入。
B站收入分成包含UP主創作激勵、主播收入分成等,今年一季度,B站收入分成成本同比增加53%至21.46億元,占到營收的42.5%。換算一下,相當于每位員工需要替UP主賺17.47萬元。
但這已經是B站稍微努力降本的成果。今年3月,部分UP主表示,B站近期大幅消減創作激勵計劃的獎勵金額,直接少了80%的收入。收入銳減下,UP主打算減產。
夸張的是,B站今年一季度收入分成成本超過2018年全年。逐漸上升的分成成本,在于B站需要破圈,增加活躍用戶。
據市場調研,在目前已經獲得變現收入的UP主中,接近45%的UP主收入來源仍然是現金激勵。海豚投研認為,這實際上是在薅B站羊毛。
由創作者自己打造視頻平臺,原以為成本會是最低。但出乎意料,愛奇藝通過自制劇、分賬劇,已經成功掌控對上游內容供應方議價力。
或許將B站與愛奇藝對比不太恰當,從運營用戶自制內容的視頻網站角度看,更多人認為B站商業模式對標YouTube。但后者無須自掏腰包補貼給創作者,而是通過貼片廣告賺取流量收入,這一盈利模式與愛奇藝也是一致的。
量大不一定優,UP主激勵不一定能拿到好內容。僅靠個人UP主,必定會引發魚龍混雜、二次創作等不良影響或版權侵權問題。6月14日,企查查顯示,由于視頻侵權,小紅書起訴B站兩家公司。
2020年,B站引進了MCN機構,一方面確保內容產出,另一方面也嘗試實現商業化,但后者還未激起什么水花。
要改變對UP主的依賴,也為了拓展圈層覆蓋,B站加大自制劇投入,以及采購成本較低的海外或小眾視頻資源。
也因此,B站需要為內容付費更多。
重新寄望游戲?
B站并非二次元網站的首創者。
彈幕網站的始祖是日本一家叫Niconico(N站)的動畫公司,靠著搬運YouTube上的動畫內容,以新奇的彈幕互動功能,吸引大量用戶。這股浪潮也傳到了國內,誕生了AC FUN(A站)。
但A站只是愛好者們自行搭建起來的平臺,沒有穩定的服務器,網站經常奔潰,用戶體驗非常差。A站愛好者徐逸決定自己下場打造一個更好的彈幕網站,因此出現了B站。
故事結局是N站、A站倒閉,僅B站存活下來。2019年N站宣布倒閉時,徐逸徹底離開B站,交給天使投資人陳睿。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二次元視頻網站不是生意,也包括陳睿。
2014年,陳睿離開獵豹移動,入主B站,著手謀劃B站商業化,尋找到第一個盈利支撐點游戲業務。B站確實嘗到了游戲業務的甜頭,游戲占到營收超八成,2018年順利在納斯達克上市。投資市場一度將B站看成一家游戲公司,估值走低。
2019年之后,陳睿驅使B站逐漸褪去二次元、游戲公司的標簽,降低對單一業務的依賴,大力破圈。到今年一季度,B站游戲業務占比下降至27%,增值服務占到了40%,廣告和電商業務分別占21%、12%,四大業務營收占比趨向平衡。
然而,B站也付出了代價。
赴美上市時,B站將虧損從2016年的8.947億元縮小至2.243億元。轉眼,因為大破圈運動,B站需要投入更多成本,上市后虧損逐漸加大。2019-2021年B站分別虧損12.89億元、30億元、68億元,同時營收增速逐年下滑,2021年已降至六年來最低水平。
▲B站虧損逐季加大,圖片來自西部證券。
6月9日,B站雙重上市已獲得港交所確認,預計今年10月3日證實生效。這次上市,為了拜票,B站又將希望寄托在游戲身上。
B站在3月申請雙重上市后,8天內投資了4家游戲公司。今年3月,B站已經陸續7家游戲公司,而2020年、2021年僅投資7家和20家,投資步伐明顯加快。
在互聯網流量見頂和監管之下,成長性對資本市場已經魅力不再,求穩、聚焦主業是當下發展趨勢。
對B站來說,困難不少。
月活用戶只是愛奇藝、快手一半,廣告業務暫時難以成為支撐,增值服務中,直播等業務也可能面臨監管等變局。而由于版權逐步發放,游戲行業似乎迎來轉折,但前景仍處于難以預估的狀態。
要如何實現盈利?答案似乎并不明朗,但B站已經定下時間表,2024年實現盈虧平衡。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