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萬寵物狗搭乘嘀嗒順風車后疑被悶死,誰該為逝去的生命擔責?
致命12小時,寵物是“貨物”?
來源/AI藍媒匯??作者/閆燁
6月14日晚上,超級月亮的盛景再度光臨地球,就在所有人都在為自己許下一個美好心愿的時候,南京的丁女士卻經歷了一次突如其來的離別。
這天,她在嘀嗒出行平臺上叫了一輛順風車,想要將自己養了兩年多的寵物狗“蝸蝸”送到杭州去做配種,但經過約12小時后,負責接收蝸蝸的寵物醫院卻告知丁女士:狗狗抱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去世,身體呈僵硬狀態,同時嘴里死死咬著尿墊,看上去去世前十分難受。
寵物狗搭上順風車前(丁女士提供)
寵物醫院拍攝的寵物狗死亡視頻截圖(丁女士提供)
丁女士怎么也不會想到,那只兩年來陪著她四處搬家,挨過了漫長時光的寵物,上午出發前還活蹦亂跳,怎么晚上就再也見不到了。
她先是找到司機理論,司機承認了自己在被丁女士告知狗狗放在后備箱可能會導致窒息后仍然將其置于后備箱內,表示愿意賠償。但就在她將此事反饋給嘀嗒出行客服時,客服則表示平臺寵物屬于“物品”,由于丁女士并沒有跟著上車,出事與平臺并無責任。
對此,丁女士無法接受,“不僅僅是追究損失的問題,更主要是需要各個責任方有一定的態度,現在司機愿意認錯賠償了,平臺卻堅持不認錯,正是因為平臺對接到了不靠譜的司機,才讓狗狗出事,平臺怎能一句沒責任就推脫了呢。”
丁女士提供的行程截圖
同時,在15日下午嘀嗒出行客服給丁女士最后一次致電時再次強調,平臺規則中提到了不能拖運寵物,而對于賠償和道歉則未提及。
丁女士表示,自己并非第一次通過網絡租車平臺拖運狗狗,之前也聽過周圍其他寵友通過嘀嗒出行平臺運送寵物到其他城市,并沒有被告知“禁止拖運寵物”。
作為一家網絡順風車平臺,嘀嗒出行自2014年推出以來,先后接受了4輪資本融資,包括蔚來、易車網等都是嘀嗒出行的投資方。
天眼查顯示,其上一次受到資本青睞是2017年,至今已經過去了五年,這期間嘀嗒兩次沖擊IPO,均以失敗告終。
致命12小時,寵物是“貨物”?
6月15日晚,盡管十分舍不得,事件也還未得到圓滿的解決,丁女士還是將蝸蝸埋在了樹下。
“兩年前在寵物店一眼看到就覺得有眼緣,當時花了3.5萬元就買下了。”她向AI藍媒匯講述了與寵物的緣分與感情,“這兩年蝸蝸已經成了我的精神支柱,陪著我搬家、裝修,而我也是從小照顧它,看病、打針,費盡了精力和金錢。”
她向AI藍媒匯展示了手機里很多她與蝸蝸的照片和視頻,從蝸蝸出生三個月到現今的兩歲。丁女士說,每天下班之后最期待的事就是,回到家看到蝸蝸沖自己搖尾巴的興奮樣子。
“就是因為想讓蝸蝸嘗嘗做媽媽的滋味,才想著給她送到杭州去配個種。”她說道。
沒成想,卻是一場告別。
6月14日,為了給蝸蝸配種,丁女士從嘀嗒出行平臺叫了一輛順風車,并跟司機溝通要求早點到。
據她口述,在早上9點左右,她與司機見面。出發前她多次要求司機將狗狗放在后座上,隔段時間喂水,并且還額外支付了水費。“當時司機也都答應了。”
同時,丁女士本人也拍了蝸蝸在安置在后座上的視頻,當時蝸蝸狀態很好。
在當天中午12點多,丁女士出于不放心,再次給司機打了電話,對方沒有接聽。于是她反復聯系嘀嗒平臺,最終被告知,狗狗出現了身體不適。
當晚9點前后,蝸蝸被送到了原定的杭州某寵物店后,寵物店工作人員發現寵物狗已經去世。
“司機起先認為是狗狗身體有問題,我故意害他,后來承認了是中途將狗狗放到了后備箱里,表示愿意賠償1.2萬元,”丁女士告訴AI藍媒匯,“蝸蝸就是送過去配種的,怎么可能身體有問題。”
相比司機,更讓丁女士寒心的是,“嘀嗒平臺方則稱,寵物屬于貨物,自己既然沒上車,那出事了就與平臺無關。”同時還稱,規則中提到“不允許運送寵物”,在丁女士總共與平臺的7次致電中,平臺均維持了這樣的說法。
對此,AI藍媒匯翻看了嘀嗒平臺的規則,其中有提到:“平臺禁止乘客在不乘坐車輛的情況下,委托車主單獨運送物品,對于違反平臺規則要求運送物品的訂單,車主應當拒絕運送并取消行程。”
但顯然,此單的司機并未拒絕丁女士的訂單,也未告知丁女士不能單獨拖運寵物。
同時,據丁女士和一些養寵人士表示,通過各種順風車平臺運送寵物的事很常見,司機將寵物放到后備箱里造成寵物窒息去世的事也有所耳聞,也正因如此,丁女士才特地多次囑咐司機。
針對此事,AI藍媒匯致電嘀嗒出行公關部,對方表示會盡快回復,但截止到發稿前,AI藍媒匯暫未收到回復。
AI藍媒匯也就這件事咨詢了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維維,他表示,“目前平臺以寵物是‘物品’為由、以乘客本人未隨車合乘為由拒絕承擔責任,我認為是不成立的。嘀嗒平臺上目前提到寵物的條款是作為‘特殊需求’進行聲明的,但該條款主要約束的是司機——也即是說,如果有寵物運輸作為‘特殊需求’應該提前告知,否則司機有權拒絕。而在本事件中,司機對此是認可、接受的,也并未拒絕。因此,平臺對此訂單的安全監管責任也是無法推卸的。”
“曾經發生的順風車殺人案件為輿論廣泛關注,但寵物的生命也同樣值得每個人關心。”王維維介紹說,“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寵物經濟的發展,眾多愛寵人士有越來越多的寵物托運需求,對于嘀嗒順風車等運營商來說,其必須認識到平臺上已頻繁出現類似寵物托運等的特殊訂單,不能蒙著眼睛提成,卻不承擔責任,應該致力于從完善平臺監管規則的角度對此進行處理,從而在行業內部建立起良性的運行規則,而非一味地推脫平臺責任。”
加價托運寵物,順風車業的“潛規則”
順風車是否能托運寵物?在這次事件中,即便各方說法不一,但事實上在民間已經形成一定的生態。
家中養了兩只貓的楊莉先后四五次使用嘀嗒順風車專門拖運寵物。她告訴AI藍媒匯,在幾次搭乘嘀嗒順風車的經歷中,如果自己帶著貓一起坐車的話只需要提前跟同行人及司機溝通好即可,但如果專門托運貓的話,往往需要多交50元。
她將這50塊錢稱為拖運寵物的“行規”,是每一個寵物主人與司機的“默契”。
“寵物既不能算人,也不能算是物品,沒法完全按照平臺規則去定性,”楊莉說,“托運寵物難免會有一些衛生困擾,以及需要司機費心看管,所以多交點錢也就認了,但是既然協商好了,司機就不應該再反悔。”
“況且,平臺也不應該完全置身事外。”這是楊莉和丁女士傳達出來的共識。
去年10月,港交所披露,于2021年4月13日二次申請港交所上市的嘀嗒出行,其招股書文件已經失效,這意味著嘀嗒沖擊IPO再次以失敗告終。
據悉,自首次遞交招股書后,嘀嗒出行便因業務單一、安全合規等問題備受質疑。在順風車市場監管與安全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的行業背景下,嘀嗒出行二次IPO的失利并未引起太多關注。
根據嘀嗒出行招股書,其營收主要來自三塊業務,即順風車、網約出租車、平臺廣告。其中,2018年到2020年的三年中,順風車業務營收占比為66.3%、91.9%、89.2%,也就是說,順風車占據了嘀嗒出行營收結構的絕對比重。
但在這種情況下,嘀嗒的順風車業務卻屢屢遭受安全、規范等方面的挑戰。今年2月,有報道稱,嘀嗒司機將女乘客丟在高速應急車道,嘀嗒的安全問題再次引起關注。黑貓投訴平臺顯示,關于“嘀嗒順風車”的投訴目前多達2215條。
顯然,對于目前的嘀嗒出行來說,不光需要解決業務單一的問題,更需要將其安全與監管問題落到實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