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大蒜能抵首付!河南兩縣城為賣樓出奇招,16天收大蒜86萬斤
“2元/斤,小麥換房;5元/斤,大蒜換房”
作者/劉新歌??編輯/黎倩? 來源/時代財經APP
上半年即將收官,為促進項目銷售,房企推出的促銷活動愈發多樣化。
6月20日,兩份“另類”銷售海報在網絡流傳,一份出自河南商丘市民權縣的建業河畔洋房,活動內容為“2元/斤,小麥換房”,最高可抵16萬房款;另一份來自河南開封市杞縣的建業城,“5元/斤,大蒜換房。”兩份海報分別印有“愛心助農、高價收購小麥抵首付”、“愛心幫扶,助力安家”的字樣。
時代財經以購房者身份咨詢了上述兩個樓盤的銷售人員,證實了海報中活動的真實性。建業河畔洋房銷售人員李萍(化名)稱,活動起止時間為6月20日—7月10日,購房客戶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將小麥銷售給指定收購商,款項可抵首付款。“(小麥)多少都收,但可抵扣首付的上限為16萬元。”據時代財經了解,上述收購價確實均高于當地市場價。目前,小麥市場價在1.5元/斤上下,晾干的大蒜市場價僅約1.5元/斤。
開封杞縣建業城的“大蒜換房”活動于更早前啟動。某短視頻社交平臺上,今年5月下旬起,多位當地中介就已經發布相關活動推廣視頻,大蒜收購款只可抵首付。樓盤銷售劉燁(化名)對時代財經稱,最高可抵扣2萬斤大蒜,即10萬元。
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活動取得了一定的銷售效果。網上流傳的海報顯示,5月22日-6月6日期間,該樓盤獲得來電咨詢2859組、到訪852組、成交30套,16天成交約86萬斤大蒜。
據悉,上述兩個樓盤均為毛坯交付。其中,建業河畔洋房位于河南商丘民權縣丹桂路與秋水東路交會處,今年1月開盤,計劃交付日期為2024年6月30日。小區容積率1.8,戶型面積在117m2—144m2之間,單價在5000元—6000元之間。
杞縣建業城則為建業地產的輕資產代建項目,2020年底首次開盤,目前賣點之一為“實景準現房,今年買今年住”,在售戶型包括103m2-135m2的三房,143m2—180m2的四房以及200m2以上的復式,單價在4700元—5600元之間。
劉燁對時代財經推介道:“杞縣目前的房貸利率最低4.25%,如果是買首套房,首付比例低至20%。如果買115m2的房子,首付只需十二萬元左右。”
不過,也有消費者對此并不“感冒”:“打著賣房的噱頭而已,買得精不如賣得精;你圖它的高收購價,它圖你的房款。”
花樣促銷背后,透露著縣城樓市急切去化的努力。河南許昌鄢陵縣一位不愿具名的房產中介對時代財經稱,目前新房市場不景氣,因為多個開發商的樓盤都有因疫情停工的情況,購房者擔心買到爛尾樓,新房價格也不如三年前(即2019年)高。“比如碧桂園某樓盤之前開盤價5500元/m2,是縣城的‘高檔’小區;但現在低至3600元/m2起,價格比建業地產的還要低。”
從企業層面而言,作為河南地產“一哥”,建業地產深度下沉到河南的區縣級市場,足跡遍布全省100多個縣城。縣城樓市的消費乏力,建業地產受到的影響不言而喻。據建業地產年報數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建業共擁有土地儲備約5345萬m2,其中分布在商丘市的土儲為469萬m2,占總土儲的8.78%,在其所布局的各地市中排第三;分布在開封市的土儲為211.88萬m2,占比3.96%,排第11位,去化壓力可見一斑。
而從整個樓市環境來說,去年以來,國內房地產行業進入平緩向下的調整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商品房銷售額48337億元,同比下降31.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4.5%。截至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5.54億m2,同比增長8.6%,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15.0%。
為促進樓市平穩健康,各地也不斷推出樓市政策。6月初,商丘市就出臺樓市新政,提出22條具體措施,涉及剛性住房支持、降首付、利率下調、人才補貼、公積金調整等多方面的支持。包括:對首次購買普通商品住房的個人,一次性給予1萬元補貼;人才購房,最高補貼5萬元;對無購房貸款家庭購買普通住房的,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為20%;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個人從40萬元調整到50萬元;夫妻雙方從60萬元調整到70萬元。
而在開封,樓盤促銷也逐漸內卷。據開封本地媒體報道,6月15日,開封某樓盤推出“0壓力0風險住進現房再交錢”的促銷政策,具體為購房者交納5萬元錢即可以定房,首付款剩余的部分到了交房時再結清;在交房前,購房者不需要還月供。
樓市政策和房企促銷一定程度帶動了銷售回暖。多家機構數據顯示,6月前半個月市場銷售出現回暖。中達證券研報數據顯示,6月初至17日,其覆蓋的42個主要城市新房成交面積環比增長49%,其中一、二、三線城市環比分別增長122%、44%、31%。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單周網簽數據的變化并不能代表市場的絕對轉好,還要看接下來數據的持續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