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太恒星沖刺港交所:三年盈利不足1億,會畫了APP毛利率近90%
一個針對B端的美術培訓考試內容商,獲利的秘訣是什么?
來源/柒財經
去年,“雙減”政策引發的蝴蝶效應恍如昨日。余熱之下,人們追崇著雙語帶貨的風潮,新東方在絕境中逢生。
不過,很多人不禁會有所擔憂,直播帶貨縱有疾風起,是否會像教培一般遇到落花時節。
且雖說“雙減”讓教培帝國大廈傾倒,不過政策影響并未波及到非學術科目培訓。
日前,國內美術考試培訓內容提供者——億太恒星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億太恒星”)再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而去年11月30日其首度遞表。
招股書顯示,億太恒星專功美術術科統考的美術課程,創立于2008年目前發展為向學生及機構使用者提供線上(會畫了APP)及線下(實體美術圖書)美術培訓內容。
根據行業報告,于2020年,按美術考試培訓內容收益計,億太恒星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8.4%;按線上美術考試培訓內容收益計,其排在第一名。
如前述所言,億太恒星主要收入來源有二:會畫了APP的訂閱費;銷售實體美術圖書。
2019年至2021年(也稱“報告期”),億太恒星獲得收入分別為5810萬元(人民幣,下同)、4808萬元、5604萬元,即其于2019年獲得收入最高。
進一步來講,三年間,會畫了APP訂閱費占總收入的比重均高于實體美術圖書銷售。
其中,2021年,會畫了APP訂閱費達3608萬元,占比達64.4%,比實體美術圖書銷售高出29.3個百分點。
且2019年至2021年,億太恒星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2996萬元、2461萬元、3351萬元,對應毛利率為71.3%、72.6%、76.4%。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會畫了APP訂閱費的毛利率高達93.2%、89.3%、89.9%。相比較而言,實體美術圖書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8.8%、34.2%及51.6%。
此外,會畫了APP的客戶包括分銷商、美術教育機構、美術教育機構相關人士及零售客戶。
2021年,美術教育機構獲得收入3157萬元,占同期會畫了APP訂閱費的87.5%。而2019年,美術教育機構該項收入占比41.6%,而美術教育機構相關人士貢獻力度近五成。
于實體圖書而言,客戶包括圖書分銷商、圖書出版商、零售客戶。這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為圖書分銷商,在2021年達69.9%,而在2019年、2020年分別為81.3%、74.4%。
換言之,億太恒星主要通過美術教育機構、圖書分銷商來絕大部分收益,而非依賴零售。
事實上,于億太恒星而言,持續運營的關鍵在于用戶規模及其參與程度,而吸引用戶的核心在于好的內容。
不過,億太恒星在招股書中表示,其業務依賴于獨立內容創作者作品的質量,未能留住或吸引有質素的內容創作者,可能會對銷售及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而柒財經注意到,億太恒星在運營上依靠第三方的表現不止于前述,此外實體圖書需依賴一名第三方出版商的出版許可,且還需要有有網絡出版許可證的實體方審視會畫了APP內容。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