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礦業大佬姚雄杰煉金術:挖投行高管再重用,花式并購造出774億盛屯系
盛屯系不僅和多家券商投行合作密切,而且從投行“挖”來的多位人才都在盛屯系的擴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作者/魏亞霖??編輯/王薇薇? 來源/時代財經APP
6月23日,神力股份(603819.SH)召開臨時股東會,審議通過了定增方案,并選舉盛屯系子公司代表進入公司董事會。這意味著,A股大名鼎鼎的礦業大佬姚雄杰的盛屯系旗下,很快將再多一家上市公司。
盛屯系真正起飛的元年是2010年。按照盛屯礦業(600711.SH)官網制作的圖表,2010年底,盛屯礦業凈資產較前一年翻了95倍;此后十年,其擴張的腳步沒有停下,凈資產規模再擴大10倍。
2016年,盛屯礦業母公司盛屯集團并購了第二家上市公司——威華股份,并于2020年11月改名盛新鋰能(002240.SZ)。2015年底,威華股份總資產24.02億元,到2022年1季度已經接近100億元,翻了4倍。
2022年,盛屯系再度向上市公司出手。6月7日,神力股份披露,盛屯集團控股子公司四川昱銘耀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四川昱銘耀”)擬通過股權轉讓、定增的方式,以9.1億元的對價,獲得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從唯一一家上市公司連年虧損,到融資上百億,即將入手第三家上市公司。以6月23日收盤價計算,三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高達774.69億元。
盛屯系是如何完成這樣的資本奇跡,是站到了風口上,還是精于資本煉金術?
時代財經發現,或許除了實控人姚雄杰的個人能力,擅長資本運作的投行精英們也在盛屯系擴張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定增和并購打造的傳奇
盛屯系的實控人姚雄杰,這位1967年出生的福建龍巖人,與字節跳動張一鳴、美團王興是同鄉,故而《2021年胡潤百富榜》第380名、185億元的身家,只能“屈居”本地第三大富豪。
就像很多大佬一樣,姚雄杰也有一個難以厘清的早年生涯。
根據公開信息,姚雄杰1993年創建深圳雄震投資公司(后改名“盛屯集團”),任董事長。1998年底,雄震投資受讓中國寶安集團持有的2400萬股龍舟股份股權,成為龍舟股份第一大股東,并改名為雄震集團。2008年,公司改名雄震礦業;2011年再度改名盛屯礦業。
擁有第一家上市公司時,姚雄杰年僅31歲。早年的姚雄杰似乎行事風格頗為激進。2005年1月,雄震集團發布公告稱,將對董事會進行換屆,姚雄杰從董事長位置上退下,而他的任期應該到當年6月。
當年,有多家媒體報道稱,姚雄杰涉及經濟問題,已于前一年12月被公安機關拘捕。不過,雄震集團高層當時否認了此事,稱姚雄杰卸任董事長的原因是“生病住院”。
可以說,姚雄杰入主雄震集團的前十年,無甚作為,甚至一度出現連續虧損背上“ST”。
2007年,雄震集團進入采礦業,開始了盛屯系的資本傳奇故事。轉型的前幾年并不順利,公司凈利潤從2007年底的3245萬元,下滑到2009年虧損3952萬元。
2010年,雄震礦業開始了融資和買買買。當年2月、12月,公司公告了兩筆定向增發,募資總額分別為1.90億元和6.65億元。所募資金用于償還逾期債務、增資子公司、收購銀鑫礦業等。
根據Wind統計,自2011年以來,盛屯礦業作為買方參與了23起并購,多數為礦業公司。與此同時,盛屯礦業也通過股權再融資獲得了108.16億元,其中絕大多數為定向增發募得的資金(84.29億元)。此外,盛屯礦業還間接融資了48.60億元。
通過融資和并購,盛屯礦業實現了2010年凈資產增長95倍的傳奇,并在此后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
圖片來源:盛屯礦業官網
盛屯系對于威華股份的運作同出一轍。2016年,盛屯系拿下生產人造板的威華股份,然后花了四年時間將其打造成一家鋰鹽生產商,并改名“盛新鋰能”。
這一過程中,盛新鋰能同樣善用“定向增發”這一利器。2017年以來盛新鋰能進行了4次定增,募資共計31.91億元,以此完成了氯化鋰、單水氫氧化鋰、碳酸鋰、業隆溝鋰輝石礦采選尾工程等項目,并收購了盛屯鋰業100%股權。
姚雄杰與盛屯礦業、盛新鋰能間的控制關系。圖片來源:上市公司2021年年報
盛屯系定增的特色就是“親朋好友”來助陣。
2010年12月20日,ST雄震的第二次定增獲證監會通過,參與定增的自然人中包括了鵬博士(600804.SH)實控人楊學平。當時楊學平告訴媒體:“我和盛屯礦業的老板是多年朋友了……其余幾位自然人跟盛屯礦業老板也是朋友。”
2017年,楊學平再次出現在了盛屯礦業的定增名單中。此外,有媒體指出,當年參與定增的對象都有廈門或廣東背景。
盛新鋰能的定增也有類似情況。2020年6月,盛新鋰能披露定增方案,定增對象包括江蘇瑞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指定的控股或全資子公司、成都科創嘉源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杉杉創暉豐盛1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擬設立),以及三家盛屯系子公司。
經過多輪方案修改,盛新鋰能定增最終只留下三家盛屯系子公司。2021年7月29日,盛新鋰能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情況報告書,盛屯益興、盛屯匯澤、廈門屯濋共獲配公司1.14億股,發行價格為8.29元/股,募集資金總額9.5億元,認購股份鎖定18個月。
而盛新鋰能當時的股價已經接近50元/股,盛屯系完成定增當天浮盈近6倍。
拿下神力股份之后,盛屯系是否會延續再融資與買買買的節奏?
如今,市場普遍將盛屯系的進入視作其在新能源車產業鏈的拓展。神力股份的主營業務是電機(包括電動機和發電機)定子、轉子沖片和鐵芯。今年1月,神力股份曾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產品可應用于不同種類和型號的電機,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業務占公司整體業務模塊份額較小。
盛屯系除了坐擁兩家上市公司,還通過股權投資、合作項目等廣泛涉足新能源車產業鏈,包括與華有系、青山控股、偉明環保(603568.SH)進行鎳資源開發,在廈鎢新能(688778.SH)上市前入股;盛屯系旗下私募近年還曾現身格林美(002340.SZ)、藏格礦業(000408.SZ)等新能源車概念股機構調研名單。
此外,由前拜騰汽車中國研發副總裁段連祥擔任法人代表的南京盛騰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名單中的成都蓉璞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股權穿透后實控人也是姚雄杰。
對于盛屯系在新能源車產業鏈的布局,6月23日,盛屯礦業內部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并不清楚,集團下屬不同公司彼此獨立運營,“盛屯礦業會堅持能源金屬開發。”
投行老兵操盤過渡期
2010年之后,盛屯系的資本運作越發流暢:定增、發債、并購……幾乎無一失手,盛屯系的資產也像吹氣球一樣膨脹。
一度將公司帶到連年虧損的姚雄杰,如何突然變成了資本的“煉金術師”,我們無從得知。但是,盛屯系的擴張顯然離不開專業人士的幫助——時代財經調查發現,盛屯系不僅和多家券商投行合作密切,而且從投行“挖”來的多位人才都在盛屯系的擴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盛屯集團拿下威華股份過程中,投行大佬王天廣就扮演了格外關鍵的角色,他是國內資格最老的投行人士之一。
王天廣履歷豐富。根據公開信息,王天廣于1996年~1997年任深圳萬科財務顧問公司職員;1997年~1998年借調到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1998年~2007年任深圳證監局上市公司監管處主任科員、稽查一處主任科員、上市公司監管處副處長;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任銀河證券深圳投行部總經理;2009年1月~2012年1月,任西南證券總裁助理兼投行總部總經理;2012年2月~2016年1月,任長城證券副總裁。
2016年1月21日,王天廣的名字出現在威華股份非獨立董事候選人名單里;次月的臨時股東會上,王天廣和其他兩位盛屯系非獨立董事候選人一起,順利進入威華股份董事會。
當選董事的當天,王天廣被董事會選舉為董事長。當年9月,原威華股份老人劉憲卸任,王天廣接過總經理一職,標志著盛屯系對于威華股份實際經營管理的徹底接管。
截圖來源:威華股份公告
王天廣何以從券商高管搖身一變成上市公司董事長?時代財經發現,王天廣進入盛屯系,或許源于其在任長城證券期間,與盛屯礦業的密切合作。
2012年5月,盛屯礦業擬向自然人劉全恕和盛屯集團非公開發行股份,收購劉全恕持有的埃瑪礦業55%的股權以及盛屯集團持有的深圳源興華100%股權,獨立財務顧問為國海證券、長城證券。
這是長城證券與盛屯礦業的首次合作,彼時王天廣入職長城證券剛3個月。而此前盛屯礦業2010年的兩次定向增發,主承銷商都是國海證券單獨一家。
2012年的定增完成后,2013年10月、2014年6月、2014年12月、2015年9月、2016年7月、2016年11月,長城證券又擔任主承銷商,幫助盛屯礦業完成了5次公司債發行、1次定向增發。
盛屯礦業旺盛的融資需求,與長城證券當時的轉型方向不謀而合。
王天廣進入長城證券后的一大方向,就是做大再融資業務。2013年底,他接受采訪時透露:長城證券2011年再融資業務在業務總占比中為零,2012年提升到29.97%,2013年增長至45.33%。
之后,隨著王天廣離開長城證券,加入威華股份,盛屯礦業2016年以后的4次定增、1次公司債、1次可轉債發行,都與長城證券無緣,其中大部分重新被國海證券承接。同樣,威華股份2017年以來的4次定增,也由國海證券包攬。
盛屯礦業直接融資明細。截圖來源:Wind
王天廣在威華股份擔任了4年董事長,直到2020年離任。
不過,王天廣與威華股份的關聯,不止擔任董事長。
威華股份轉變為盛新鋰能的關鍵收購之一,是2019年置入盛屯鋰業。天眼查顯示,盛屯鋰業創建于2007年,福建華閩進出口有限公司100%持股。2016年,盛屯集團全資子公司深圳盛屯聚源鋰能有限公司首次入股,持股比例60%。
根據威華股份2018年10月21日披露的《關于籌劃資產收購事項的提示性公告》,當年10月19日,深圳市前海睿澤拾叁號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前海睿澤13號”)、福建華閩和新疆東方長豐合計向盛屯鋰業增資3.225億元。其中前海睿澤13號出了2.725億元,認購完成后29.54%股權。
一年之后,盛屯鋰業的資產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前海睿澤13號所持有的股權對應金額2.725億元,獲得當時威華股份定向增發的3599.7357萬股。
前海睿澤13號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為深圳市前海睿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前海睿澤資管”),其控股股東、實控人就是王天廣,時任威華股份董事長。
截圖來源:盛新鋰能公告
2020年12月7日,前海睿澤13號首次減持盛新鋰能,以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1514.55萬股,剩余2085.19萬股,套現金額約2.35億元。前海睿澤13號最后一次出現在前十大股東名單,是在盛新鋰能的2021年一季報中,當時時剩有1369.98萬股。
而天眼查顯示,前海睿澤13號已于2022年1月24日注銷。
6月中旬,時代財經與王天廣取得聯系,但其表示,不方便就盛屯系相關事項接受采訪。
離開盛新鋰能的王天廣,曾在多家上市公司擔任董事、獨立董事。2021年6月,王天廣當選錦龍股份(000712.SZ)董事,任副董事長,并擔任錦龍股份子公司中山證券董事,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券商行業。
多位前保薦代表加盟
姚雄杰似乎對于合作過的投行精英都格外青睞。6月23日,時代財經向盛屯礦業內部人士求證這一點時,對方不置可否,表示公司重視專業人才。
2016年盛屯系入主威華股份,負責定增項目的已經不是長城證券了,而是換回盛屯礦業的“老朋友”——國海證券,保薦代表人是林舉和馬濤。
其中,馬濤是一名與盛屯系淵源頗深的保代——2010年,彼時國海證券一年內替ST雄震完成了兩筆定增,兩次項目都由馬濤擔任保代。
2020年6月,盛新鋰能董事會換屆,王天廣正式卸任,盛屯系出身的周祎接任董事長;同時,馬濤也成為了新一屆董事會的獨董之一。此時,他已經從國海證券離職,擔任上海樸遠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
與馬濤共同參與2016年威華股份定增的國海證券保薦代表人林舉,也已經進入了盛屯系任職。
2022年6月7日,神力股份披露,盛屯集團控股子公司四川昱銘耀擬通過股權轉讓、定增的方式,以9.1億元的對價,獲得公司的實際控制權。這一次,擔任神力股份定增財務顧問的既不是國海證券,也不是長城證券,而是華金證券。
盛屯系對四川昱銘耀的控制關系。圖片來源:神力股份公告
不過,盛屯系的“老朋友”并未缺席。時代財經注意到,四川昱銘耀的法人代表名叫“林舉”。天眼查顯示,四川昱銘耀成立于2022年2月,林舉擔任法人代表。
2021年11月,包括盛新鋰能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曾發布公告稱,國海證券保薦代表人林舉因工作變動原因,不再負責公司的持續督導工作。
此“林舉”即彼“林舉”。
6月7日,神力股份發布董事會會議決議,提名林舉為非獨立董事候選人。根據所附簡歷,四川昱銘耀的林舉曾任職國海證券權益業務總部執行董事;從國海證券離職后,自2021年12月至今任職于北京盛屯天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盛屯天宇”)。天眼查顯示,盛屯天宇是盛屯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6月23日盤后,神力股份發布公告稱,向四川昱銘耀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獲股東大會通過,林舉也全票當選非獨立董事。
截圖來源:神力股份公告
作為盛屯系在神力股份的首位董事,林舉是否會同前輩王天廣一樣,在盛屯系并購完成后擔任下一任董事長?
當天下午,神力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時代財經,股東大會是表決林舉是否進入董事會,后續他是否會擔任董事長,會由董事會成員來表決。該工作人員還表示,目前盛屯系對于神力股份的收購還沒有完成。
姚雄杰是否能夠順利拿下第三家上市公司?盛屯系的新能源車產業鏈布局能走多遠?時代財經將持續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