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低端市場的小罐茶,還有靈魂嗎?
杜國楹要讓中國茶走向世界?有“智商稅”嫌疑的小罐茶,夠格嗎?
來源/摩根頻道
6月20日,小罐茶召開了以【科學做茶匯報會】為主題的線上直播發布會。
在這場發布會上,杜國楹既直面質疑,既把“質疑墻”做成10周年生日禮物,又展望未來,推出“一罐一袋一餅一機”的產品矩陣,表明了小罐茶要改變中國茶業的遠望。
杜國楹或許想通過別具一格的直播,展現出一個全新的小罐茶。但難以撕掉的“營銷標簽”以及消費者對小罐茶既有品牌認知下,要想讓這場發布會達到預期效果,或許并不容易。
一、困在“智商稅”爭議里的小罐茶,如何打開高端市場?
杜國楹從24歲開始創業,至今已經創造了5個在全國范圍內擁有較高知名度的產品: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手機、小罐茶。在10周年發布會上,杜國楹表示后半輩子就做茶了,足以可見杜國楹對小罐茶的重視程度。
然而,好記星、E人E本、8848手機所在的3C領域市場成熟度和產品標準化較高,消費者內心有衡量標準去評價產品定價的合理性。而茶葉則屬于典型的非標品,產品定價受到地方差異、品種差異、文化附加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
在供需兩端信息不透明的背景下,企業售賣茶葉時大都會提高產品溢價,而消費者也一直都對高端茶葉定價的合理性心存疑慮。
小罐茶所屬的茶葉賽道本就存在“炒茶”亂象,部分品牌故意炒茶來獲取超額收益。故此,售價高昂的小罐茶一經推出,就被推向了風口浪尖,再加上小罐茶的過度炒作,以及杜國楹備受爭議的創業經歷,小罐茶逐漸被貼上了“智商稅”的標簽。
面對小罐茶是“智商稅”的爭議,杜國楹除了在10周年發布會上推出“質疑墻”自嘲式回應外,還對“智商稅”的定義進行了辯解。
杜國楹表示,“如果超出成本之外都是智商稅的話,那你可以認為是‘品牌稅’,背后是設計、是認知、是精神的滿足。我生活中大量也是在交‘智商稅’,所以我覺得智商稅本質上是‘品牌稅’,只是不同消費能力的人,對不同品牌、不同溢價的一種表達?!?/span>
站在企業的角度出發,杜國楹的說法不無道理。不同消費水平的人對一件商品定價的合理性有不一樣的理解,對于購買小罐茶的消費群體來說,小罐茶禮品屬性所帶來的價值或遠大于產品的本身價值。
不過,理性來看,批量化生產的小罐茶有如此高的附加值,這并不符合大眾對品牌溢價的認知。
大眾并不是不能接受高價茶葉的出現,前提是要讓消費者感受到產品的高附加值究竟有何背書。
比如大師親手炒茶讓消費者感知到了制茶工藝難得所帶來的溢價,知名老樹產的茶被哄搶,符合了消費者物以稀為貴的普遍認知,而批量化、標準化生產的小罐茶,很難讓大眾感知到小罐茶的附加值究竟體現在哪里。
打個比方,奢侈品雖然也會被大眾認定為智商稅,但當消費者有能力購買時,或也會考慮購買奢侈品“包裝”自己。除了奢侈品的文化、品牌背書能夠“玄學”地提高購買者的地位外,奢侈品純手工制作、物稀為貴等與眾不同的特性,也會成為消費者初次購買奢侈品的理由。
購買理由才是發動消費者購買行動的關鍵,雖然小罐茶通過營銷等方式為產品賦予了金融和禮品屬性,但利用大師聲量維持自身高品牌價值的效果其實并不好,消費者沒有理由為一個“不稀缺”的商品付出高價。
并且智商稅的爭議也增加了小罐茶目標用戶的選擇成本:拿大部分人都在質疑的小罐茶去送禮,還能達到送禮的預期效果嗎?是否會被認定為沒品位?
這些疑慮都有可能給小罐茶帶來高端市場發展受阻的問題,反映在業績就是營收下降。
小罐茶對于銷售額的披露一直諱莫如深,唯一對外披露的數據是2018年小罐茶的零售額突破了20億,直到2021年下半年,杜國楹才表示小罐茶已經恢復到最高峰時的銷售額。
值得注意的是,杜國楹口中的“恢復”指的不是高端產品的零售額恢復到了巔峰時刻,售價更低的彩色大罐產品也貢獻了一部分銷售額。
故此,哪怕質疑小罐茶是智商稅的大眾不是小罐茶的目標用戶,杜國楹也在發布會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澄清,目的之一或就是為了防止目標用戶在羊群效應的影響下,降低對小罐茶的觀感。
二、小罐茶的自我解綁與捆綁
杜國楹在發布會上否定小罐茶是“智商稅”,另一大目的或是為了改變普通消費者對小罐茶的固有認知,為低端產品的推出鋪路。
小罐茶自一推出,就通過高客單價的策略奠定了品牌基調,將目標用戶定位于高凈值人群。哪怕后續推出了售價更低的彩罐茶,其離普通大眾仍很遙遠。
現如今,在中高端市場增長緩慢的背景下,小罐茶或許已經到了不得不“自我解綁”的地步,需要將目光放在前景更廣闊的下沉市場?;蚴腔诖?,杜國楹在發布會上推出了主打性價比的“茶幾味”。
茶幾味其中一個系列的零售價格為49元/100克,相當于245元一斤,是小罐茶第一代產品上市零售價的10%,另一系列的價格更低,只有金罐產品價格的4%。按照杜國楹的說法,茶幾味的價格非常接地氣,有望成為一款“國民口糧茶”。
小罐茶要想打開低端市場需要做兩件事:
一是消除消費者對其的“偏見”,重塑品牌形象。小罐茶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或許很難,備受爭議的小罐茶,品牌形象已經固化。走向低端后,甚至容易落得“收割完土豪,又將鐮刀伸向普通消費者”的口嫌。
二是打造產品賣點,說服消費者購買小罐茶。
不同于高端市場可以通過高營銷投入,用產品的思維從0到1打造新品牌,針對既定消費群展開重點突破。茶業低端市場早已成為了紅海,競爭激烈,且自飲需求的消費者更講究性價比,對品牌的認同感較低,小罐茶重營銷的爆款打法在低端市場,或許很難行得通。
最為關鍵的是,小罐茶已然成為了一家深入到茶葉全產業鏈的茶企。這意味著小罐茶要與傳統茶企直面競爭,不僅要在賣點上一決高下,還要在銷售渠道和原材料供應上比拼。相對于傳統茶企,小罐茶并沒有太大的優勢。
除此之外,同樣是量化生產卻要兼顧低中高三大產品線,不僅需要小罐茶在產品運營上思路更清晰、營銷上更精準無誤,還要防止品牌高端化的形象被弱化,這其中的度很難把握。
或是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杜國楹在發布會上又講了個新故事:改變中國茶,帶領中國茶走向世界。杜國楹在這一節點慷慨激昂地講出新故事,目的或許是為了給小罐茶上價值。
杜國楹將自己的創業歷程分為三個階段:營銷、產品、價值觀。
在營銷上,小罐茶雖然仍備受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遭受質疑也是小罐茶營銷的一大成功。在產品上,小罐茶在上游種植端完成了生態茶園布局,在中游生產環節建造了6個初制工廠,保證了產品的生產。只有在價值上,小罐茶還稍有薄弱。
事實上,在新年期間小罐茶就已經開始行動,承包了百米長城舉辦了非遺展覽,試圖突破文化破圈為小罐茶創造新的價值。如今,杜國楹又將自己的使命定為讓中國茶走向世界,也不失為一種另類營銷,不排除小罐茶想要借助大眾對中國茶復興的強烈迫求,從而為小罐茶造勢的可能。
如果小罐茶想要捆綁“中國茶復興”這一大旗,首先要解決一個疑問:小罐茶是否能代表中國茶?
無論是強調大師“標簽”的高端茶,還是試圖成為“國民口糧茶”的低端茶,批量生產的小罐茶都存在弱化茶葉本身的問題。當茶葉成為工業生產的標準化產品后,或許已經不符合大眾對中國茶的認知。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