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礦信托爆雷后,招商銀行又陷信用卡危機
信用卡中心被罰40萬!五礦信托爆雷后,招商銀行嚴重違反審慎規則
來源/摩根頻道
6月30日,上海銀保監局發布公告稱,招商銀行因信用卡發卡授信不審慎,嚴重違反了審慎經營規則,被責令整改并罰款40萬元。
而根據招商銀行此前公布的2021年財報,截至2021年底,招商銀行信用卡流通數量已經超過一億張,全年信用卡業務各項指標也仍然保持業內領先。前后兩條消息放到一起,不由得令人懷疑,招商銀行是否存在為了推動業績增長,主動濫發信用卡的情況。
與此同時,在6月27日登上熱搜的,五礦信托和米哈游、莉莉絲兩大游戲廠商的信托糾紛案之中,招商銀行或許也扮演著并不光彩的角色。
股份制商業銀行領域的“零售之王”,從什么時候開始,變成了如此急功近利的缺錢模樣?
一、涉嫌多項違規操作,招商銀行或將承擔米哈游投資損失
從財報來看,招商銀行在2021年出現了明顯的業績增長。
2021年,招商銀行的總營收首次突破3000億元關口,以14.04%的同比增長幅度達到了3313億元。同時,歸屬凈利潤也以近9年中最高的同比增長幅度23.2%,首次突破1000億元,以1199億元的成績延續了高盈利記錄。
基于良好的業績表現,截至2021年12月31日,招商銀行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8018億元,相比于2020年凈增加2490億元。
盡管這份高速增長的背后,主要是2020年疫情導致經濟下行,銀行業整體表現欠佳,進而在2021年出現強勢反彈。但是短時間內高幅度的業績提升,往往也意味著大量隱患的殘留。
尤其是近期接連發生的眾多事態,很難說不是招商銀行自身隱患的一場集中式爆發——
1.財務管理不專業,五礦信托案暴露多項違規操作。
將閑置資金用來購買低風險、穩定收入回報的信托產品,算得上是較為主流的投資方向。而在主要的信托產品購買渠道中,憑借著金融信譽、客戶資源等多方面優勢,銀行代銷模式,也廣受投資者和信托公司的信任。
只不過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銀行作為代銷機構,并不能參與到信托產品的具體運作之中,而且在代銷過程中,也有著如實披露其所掌握信息的義務。同時按照銀保監會的規定,銀行如果沒有對信托產品進行盡職調查和風險評級,將會被認定為侵犯投資者權益,并按照違規過錯程度,由銀行對投資者進行賠償。
在那一場轟動業界的米哈游、莉莉絲起訴五礦信托案件中,涉事的“鼎興”系列產品投資方向為房地產融資,總規模超過23億元。然而根據網絡爆料,在出現逾期前,該系列產品被招商銀行認定為“R3穩健類固收產品”,并以基金名義進行出售。
而且個別投資者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聲稱招商銀行理財經理在推薦和引導購買的過程中,并沒有提及具體產品信息,導致投資者對該產品沒有抵押信用產品的事實并不知情。同時在銷售過程中,也沒有依據基金銷售規定,進行錄音和錄像的證據留存,涉嫌實質性違規。
盡管尚且不能確認這些爆料內容是否屬實,但自2021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招商銀行已經有多款房地產相關信托產品,例如華夏幸福、恒大成都天府半島、中航信托、山東國際信托等,先后出現了逾期違約。
考慮到銀行在信貸產品銷售過程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招商銀行的財務管理是否足夠專業,早已遭到了各方面的質疑。
2.授信管控不足,信用卡中心被罰凸顯審核環節缺失。
在早期拓展市場的階段中,為了爭奪客戶資源和刺激持卡人消費欲望,大部分銀行對于授信額度的態度都是向高額聚集。等到信用卡市場進入存量競爭時代,為了維持競爭力,高額授信的情況依舊較為常見。
即便監管部門加強了對授信額度的管控,也仍然有許多銀行不為之所動。除了招商銀行外,中國銀行福建省分行、南洋商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都曾因為信用卡授信不盡職、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違法事實遭到處罰。
授信額度的失控,作為信用卡申請渠道的用戶資料審核環節,可以說擔負著直接的責任。就如同開閘放水一般,如果招商銀行真的在審核環節有所缺失,或者刻意放松限制,那么流通卡數突破一億張的成績,很難說不會摻雜太多水分了。
除了外部因素和歷史遺留問題招致的隱患,高層人事變更所引發的動蕩,或許也是招商銀行現階段的弱點所在。
二、高層人士變更引發動蕩,零售銀行增長觸及天花板
2022年4月18日,招商銀行前任行長、董事田惠宇,突然宣布辭職。
作為在招商銀行轉型“零售銀行”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關鍵人物,田惠宇任職的9年中,幫助招商銀行實現了質的飛躍。再加上,其人曾先后擔任過上海銀行副行長、建設銀行北京分行行長等職務,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人脈資源,在招商銀行中都有著不小的影響力。
如此重量級的高層管理人士離職,免不了要造成大范圍的業務影響,以及各個層面的人事變更。
尤其是宣布辭職前,在4月8日招商銀行35周歲生日中,田惠宇還在以行長身份發表致辭。因此在18日當天,招商銀行的A股股價直線下跌,最大跌幅一度達到了8.65%,在19日港股開盤后也出現了最高11.46%的高臺跳水。
而且自18日A股跌破45元關口、20日港股跌破50港元關口后,通過天眼查可以發現,招商銀行的股價仍然在持續下跌。盡管在5月中旬跌至谷底后開始向上攀升,但至今都沒有恢復到4月之前的水平,市值更是在股價波動中多次跌破萬億。
在這樣的形勢下,接任行長的“老招行人”王良,所要面對的雖然不能算是一個爛攤子,但其所承受的壓力,或許并不比田惠宇剛剛加入招商銀行時來的輕巧。
而在這份壓力下,整個招商銀行似乎都陷入了焦慮之中,而更多經營層面的問題,也跟著浮出水面。
1.房地產信托違約率增高,零售業務受平安銀行追趕。
身為零售轉型的標桿銀行,招商銀行近些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始終維持在16%-17%之間,長期居于全國榜首。
但是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招商銀行與房地產相關的理財業務資產約為1008億元,違約率約為0.2%。身處行業寒冬期的房地產,近期以來已經曝出了大量債務危機,進而導致信托違約情況也越來越頻繁。
同時,招商銀行信托業務增長主要依靠高凈值人群,以及1.73億零售客戶。然而受到疫情和國際形勢的雙重影響,資本市場整體趨向于低迷,購買信托產品的零售客戶也在持續下降。
相比之下,零售銀行領域,招商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平安銀行,2021年零售客戶增長速度為10.3%,代理基金收入增速82.7%。對比招商銀行的9.5%和30.5%,平安銀行正在持續縮短差距,甚至隱約已經有著反超的趨勢。
2.居民杠桿率觸及天花板,風險管理成本上升。
根據蘇寧數據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從2015年第四季度2020年第四季度,我國的居民杠桿率從39.2%快速增長至62.2%。但是整個2021年四個季度中,杠桿率基本維持不變,短期內似乎都沒有進一步上升的勢頭。
這也意味著招商銀行的核心零售業務,尤其是消費貸款,很可能已經接近居民負債的極限范疇,暫時看不到更多的上漲空間。存量市場中,招商銀行也面臨著估值下滑、營收停滯等風險,接下來的經營重心,或許也更傾向于風險管理。
可是,綜合招商銀行在五礦信托案件和信用卡管控中的表現,真的能夠平穩度過即將到來的“瓶頸期”嗎?
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資料:
《萬億招行新掌門,遇到麻煩事》——21世紀經濟報道
《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卡授信不審慎 被罰40萬》——鳳凰網
《平安銀行VS招商銀行:零售銀行還值得追捧么?》——薛洪言
《招行行長田惠宇突然離職,掌舵九年間他給招行帶來了什么?》——界面新聞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