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城、裁員、討債接踵而至,每日優鮮開始逐漸失去市場?
風口過后,誰在裸游?
來源/花朵財經?
“每日優鮮委托我公司定制產品在其平臺銷售,貨款約定月結,可是已經過去半年了,尚欠87.09萬元沒有支付。”某網友近日在黑貓投訴網上如此表示。
微博上,同時充斥著各大供應商向每日優鮮討債的聲音。
某網友甚至發出惡毒詛咒表示:“垃圾公司,欠我們一百多萬貨款大半年了!還錢!不還錢徐正明天掛掉!”
言語失控下,是各大供應商們生存的無奈。
某網友稱,“什么時候給你的供應商打款啊?你們這么大的公司,非得害死我們這些小公司嗎?”
行至于此,每日優鮮顯然正面臨著一場嚴峻的信任危機。
撤城、裁員、討債接踵而至
業務大幅收縮,如今也發生在了每日優鮮的身上。
有市場消息稱,今年6月底,每日優鮮在全國13個城市有前置倉站點,但在隨后3天內連續關閉了9個城市業務。
截至目前,每日優鮮的站點只剩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個城市,且廊坊只剩一個前置倉點位。與此前業務覆蓋約20個城市相比,無疑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憑借一己之力開創“生鮮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如今似乎也已經走到了終局。
“今年1-3月初貨款,無故拖欠,找到相應采購財務都在推卸責任,已過合同期未付款,無故欠壓保證金,涉訴金額達26.03萬元。”在黑貓投訴網上近日顯示著這樣一則消息。
天眼查另有消息顯示,2022年5月27日,每日優鮮被列入被執行人名單,執行法院為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執行標的涉案金額為532.95萬元。
除不斷有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消息傳出外,每日優鮮還發生了對員工的失信行為。
微博上有網友稱:“每日優鮮拖欠員工過年加班費不發,問區經理也是特別敷衍說公司只能給500塊錢。”
7月6日,個人認證為互聯網分析師的于斌還曾發微博稱,“每日優鮮5月份大裁員,一個月裁員了兩波,被裁員的員工簽了賠償協議,說是6月30號發賠償金,結果連通知都不通知就不發了,兩百多個員工到勞動局去仲裁。
此外,七月裁員又開始了,還在職的員工沒賠償,要求簽待崗協議,只發最低基本工資兩千多塊錢。”
問題來了,每日優鮮是否已陷入現金流危機?
2021年三季報顯示,每日優鮮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已經擴大至-19.57億元,并且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長期以來均為負值。
也就是說,每日優鮮資金來源只有舉債、融資等籌資活動。但如今的每日優鮮,若想順利對外融資,似乎已絕非易事。
融資出現異樣,企業入不敷出?
近年來,生鮮電商投資市場逐漸趨于冷靜,融資事件正逐漸減少。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投融資金額達418.57億元,盡管數量上比2019年少,但金額增長超過210%,不過到了2021年,投資金額及數量又均出現了大幅回落。
天眼查顯示,自2021年6月25日上市后,時隔一年多,每日優鮮也再無融資歷程披露。與往年相比,實屬罕見。
融資出現異樣,與每日優鮮的股價在資本市場持續表現不佳,或許脫不開關系。
自2021年6月25日上市至今,截至7月11日,每日優鮮股價下跌幅度已接近96%,最新報價為0.41美元/股。
今年6月初,每日優鮮還曾因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納斯達克上市合規標準的1美元,收到納斯達克退市警示。
“每日優鮮瀕臨退市,青島國資20億元投資打了水漂?”在這樣的消息傳播下,誰還敢投資每日優鮮?
資本對每日優鮮驟然降溫,或許是出于對每日優鮮虧損持續擴大,盈利可能遙遙無期的擔憂。
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凈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67.9億元。
到2021年,每日優鮮虧損的局面仍未扭轉,且虧損規模呈現進一步擴大。公司預估,2021年全年凈虧損預計擴大至37.37億元至37.67億元。
相比虧損規模,上市至今每日優鮮才募資了約3億美元,每日優鮮是不是已經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呢?
2021年三季報顯示,每日優鮮尚存貨幣資金23.48億元,但同期流動負債合計高達32.23億元,現存資金缺口壓力似乎明顯偏大。
按照每日優鮮如今的現狀,如果沒有新的融資,現金流很難支撐起公司接下來的發展。
淘汰賽開始,逐漸失去市場
如今每日優鮮在用戶端,已經在逐漸失去市場。
據網易BIG DATA數據,截止2021年12月,每日優鮮活躍用戶數為571.7萬人,僅為叮咚買菜的四成。
另外在裁員與拖欠供應商貨款的傳言下,每日優鮮的承諾配送時間以及商品質量也開始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我于6月26號晚上11點在每日優鮮平臺下單,選擇6月27日下午3點半-4點半之間送達。但直到晚上6點半還沒有送到,聯系在線客服說是疫情原因騎手較少,幫我繼續催促。
后面我要求28號早上派送,客服說只能盡力安排。但28號早上10點半客服回電,繼續解釋因為人力不足導致配送困難,我們只能繼續嘗試給你配送。”某網友表示。
另外有多名消費者指出,通過每日優鮮平臺購買商品買到質量不佳的商品。比如羊肉卷收到后,食用時拿出發現商品內部發黑很嚴重,跟墨魚汁一樣;該平臺售賣過期牛奶拒不承認等。
值得警惕的是,6月1日,每日優鮮的某名老股東曾以市價9折一次性拋售1473萬股普通股,被市場指為“割肉”離場。
而生鮮電商平臺的淘汰賽已經開始。
今年1月,在成立3年后,十薈團被曝在全國范圍內關閉大量網點,從覆蓋2000余縣市,到一路撤退至5個城市;而京東旗下的京喜拼拼也傳出了裁員、撤城的消息。
在初入局時,或許大家都想著在賣菜這門生意中分一杯羹,畢竟這涉及大眾民生的市場可是一個大市場。但賣菜卻絕非易事,上有相關部門監管,下有商超、菜市場內卷的競爭,而且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估計也很難更改,所以每日優鮮該如何破局?
現實情況是,目前每日優鮮開始走收縮業務的下坡路,而每日優鮮最終能否熬過這場寒冬,其實可能是比較懸的。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