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蒸發500億!股神清倉傳聞背后,比亞迪泡沫有多大?
比亞迪泡沫有多大?
來源/財通社??作者/王鑫
“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在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奪冠的背景下,7月12日,比亞迪AH股雙雙大跌,H股一度閃崩13%,總市值蒸發500億。
這次令投資者驚慌而逃的不是中信證券的“毒奶”,而是有傳聞稱91歲的股神巴菲特“拋售”了,此舉意味著什么不言而明。
股神清倉比亞迪?
消息面上,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港交所CCASS)數據顯示,7月9日,花旗銀行持有比亞迪股份1.63億股,僅僅過了一個周末,7月11日,花旗銀行持倉增加2.25億股至3.89億股,占H股股本比例35.39%。而在此之前有大量比亞迪股份被轉到港交所CCASS,市場從其規模猜測是伯克希爾。
巧合的是,巴菲特持有的比亞迪股份剛好是2.25億股。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掌控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斥資2.3億美元(約18億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在港股認購比亞迪2.25億股股票,目前其持股占H股20.49%,占總股本7.73%。市場猜測,花旗銀行持倉增加的2.25億股應該是來自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如果傳聞屬實,意味著巴菲特清倉式減持了。
對此,今日上午比亞迪證券事務部對外回應稱,“我們現在看到的數據是,巴菲特持股目前沒有變動。它的持股比例非常大,如果涉及到股份變動,一定會披露。”
據港交所最新數據,在比亞迪大股東權益增減持申報記錄中,尚未發現有5%以上股東最近申報持股增減持,包括持股比例達7.73%的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根據香港法規,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在其持股權益增減持達到一定標準時,需在3個交易日內申報。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還有這樣的可能性:一是,目前減持流程尚未走完,所以公司暫未看到相關數據;二是,巴菲特借給對沖基金沽空。這相當于國內的轉融券,本身不減持,但是轉給機構做融券賺利息。
所以到底是哪一種情況,3天后便會答案揭曉。
券商:你們都誤讀了
那么還有沒有其他可能呢?比如說這根本就是一場烏龍?
東北證券解讀,根據我們跟公司的了解,巴菲特目前并沒有減持或減持計劃,主要系市場對港交所交易規則的誤讀所致。
真實原因是港交所規則變化,實體股票變成電子股票,而電子股票需要通過花旗、摩根士丹利等等券商通道,這些券商都有一個CCASS賬戶。根據公司跟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交流,目前還沒有減持或減持計劃,而且如果真要減持自然也要公告,并沒有公告也驗證了并非減持。其實,此前巴菲特持有比亞迪的股份名字也有變更,2021年之前,口徑為中美能源控股公司,2021年年報口徑改為WESTERN CAPITAL。
天風證券則認為,減持對港股可能有一些影響。從我們日常交流中沒有A股投資者因為巴菲特買比亞迪;當然港股、A股價差明顯小于長城汽車、廣汽集團等公司,可能有巴菲特因素。公司基本面趨勢非常好,下跌就是選擇加倉的機會。
財通社注意到,網上也有投資者表達對該事件看法,”先不說巴菲特的減持是否為真,在沒有投資渠道限制的情況下,250倍PE的比亞迪和90倍PE的特斯拉,該選哪一個?“
股神目前唯一持倉的中國公司
據說,2008年私募大佬趙丹陽以211萬美元天價拍下巴菲特午餐,趙丹陽在午餐時向巴菲特推薦了港股物美商業,還給巴菲特送了兩件禮物——貴州茅臺和東阿阿膠,但是巴菲特對這些公司不為所動。
從《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來看,股神之所以是股神,就在于選股有一套嚴格的標準,提出了“護城河理論”“經濟商譽”“透視盈利”等,更關鍵的是對于持股數量寧缺毋濫,他曾這樣分享自己的投資策略,“我可以給你一張只有20個打孔位的卡片,這樣你就可以在上面打20個孔——代表你一生中能做的所有的投資。”對于投資人而言,能真正搞懂20家公司絕非易事。
因此巴菲特一生的投資項目屈指可數,能看中的中國公司更是鳳毛麟角,時至今日,巴菲特只買過中國石油和比亞迪。前者相當于一次低風險套利,賺了7倍后清倉。而巴菲特持有比亞迪快14年了,期間無論比亞迪如何大起大落,始終一股未動,目前持倉市值約600億港元,考慮分紅等,收益近40倍。
股神之所以是股神,還在于與時俱進。比亞迪的凈資產收益率從未超過15%,其實并不符合巴菲特的買入標準,科技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也不符合他喜歡穩定公司的偏好,但是他還是能在10多年前就發現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優秀的領導特質,能夠預判到新能源汽車這片星辰大海,因此他果斷打下了一個”孔“。
2010年9月,巴菲特來到中國,專程考察比亞迪,在活動過程中股神毫不掩飾對這家公司的喜愛和青睞。
無疑,比亞迪是巴菲特投資生涯的又一成功案例。時至今日,比亞迪依舊處于商業擴張的快車道上。比亞迪在今年3月銷量首破10萬大關之后,連續第四個月銷量破10萬。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累計銷量已經達到64.6萬輛,同比增長162%,超越了特斯拉上半年全球交付的56.4萬輛。時隔三年,比亞迪超越特斯拉,重新拿下了全球新能源汽車上半年銷量冠軍的寶座。
股神之所以是股神,同樣在于異于常人的那顆恒心。”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踩著格雷厄姆和費雪的肩膀,還有芒格的相助,巴菲特肯定不會忘記什么是”內在價值“和”安全邊際“,只要用現金流一折現,一只股票的價格有沒有達到瘋狂的程度便會心中有數。因此,即使巴菲特這次真的減持甚至清倉了比亞迪也毫不奇怪。
比亞迪泡沫有多大?
一個月前,比亞迪緊隨寧德時代之后,總市值突破萬億,成為國內首家市值突破萬億的新能源車企,由此晉升為”迪王“。就在市場一片歡呼中,中信證券發布”唱多“研報,稱比亞迪萬億新起點,高端化、全球化、智能化打開成長空間,給予公司2023年1.4萬億目標市值。緊跟唱多的賣方不計其數。
不過,中信證券研報發布次日,比亞迪股價應聲大跌,AH股總市值跌破萬億,”行業冥燈“再次顯靈,由此拉開了比亞迪的調整序幕。截至今日,比亞迪A股累計調整逾10%,H股此后一度創出新高,但最近三個交易日就回吐了15%,最新總市值8000億出頭。
但經過調整,比亞迪靜態市盈率仍高達近300倍,同期,深交所平均市盈率只有25.32倍。即使按照券商平均預測2024年193億元凈利潤,目前市值對應市盈率也有42倍。這意味著,比亞迪要繼續多年保持超高速的增長才能抹平估值泡沫。
雖然比亞迪看起來比特斯拉老得多,但實際上它們的造車史是一樣長的,都是在2003年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憑借創始人的鋼鐵意志,兩家企業如今成為全球新能源領軍企業,核心技術世界一流,市場銷量數一數二,股票市值漲到令人懷疑人生。
與“日進斗金”的特斯拉不同,比亞迪依然處于”增收不增利“階段。比亞迪2021年共交付了730093輛汽車,比2020年增長了75.4%。但是凈利潤反而下降了,從42.34億元降到30.45億元。
進入2022年后,比亞迪的全球銷量已經反超了特斯拉,但它的凈利潤還是不高,第一季度只有8.08億元人民幣,而隔壁的特斯拉凈賺了33.13億美元,人均凈利潤是比亞迪的80倍。
比亞迪的問題或在于業務太龐雜,除了造車外,電池、云軌、手機、電腦、IGBT芯片、口罩、光伏、儲能都在做,學術界這種模式叫做”垂直一體化”。這種全能模式好處不少,比如今年4月,造車新勢力銷量環比大降時,唯有比亞迪保住了10萬輛的銷售量級。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主要是把生產和管理成本拉高了,在各個業務線條都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比亞迪最害怕的就是規模上不去。
比亞迪還有個外號叫”比三多“,即比人多、比廠多、比車多,相比特斯拉只有四款車,比亞迪在售車型有20款,走量模式導致產品毛利率太低,這也造成了比亞迪2021年末倉庫里堆積了10.9萬輛舊款車,賬面價值高達177.9億元。有媒體測算2020年和2021年,比亞迪的存貨跌價準備等導致凈利潤率分別降低了0.5個百分點和0.4個百分點。從與戴姆勒合資搞的”騰勢“來看,比亞迪的高端突圍,依舊是一場惡仗。
也許比亞迪的未來會更加輝煌,也許會陷入更加激烈的行業內卷,唯一確定的是不確定性始終伴隨。更要命的是,如今特斯拉已經大幅回調,股價腰斬,比亞迪還高高在上,泡沫性已經超過了特斯拉。
從整個行業來看,玄甲金融CEO林佳義認為,電動車目前滲透率可能接近30%,部分城市更是高達50%,這是美國的幾倍,政策支持及資本的涌入已經嚴重透支了市場的正常競爭所能達到的平衡,最樂觀假設下,也決定了即便全部汽車換成電動車,可預期的消費能力下,看不到盈利擴張。
他認為,新能源行業銷售數據上,預計7月后同比增速將會回落,回歸市場化競爭之后,大概率會重復過去百年每一次泡沫浪潮一樣,最終還是會破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