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鬼”詐騙,王老吉打人?
代理商被坑847萬元?王老吉遭遇“李鬼”詐騙,涉嫌毆打維權人
來源/摩根頻道
以降火為己任的王老吉,最近或許是涼茶界火氣最大的一個。
7月13日,手握王老吉商標的廣藥集團發布公告稱,從2021年開始,市面上出現了大量違法分子,以“王老吉運營中心”的名義,違規使用商標進行欺詐、誤導招商的行為。對此,廣藥集團已經向執法部分報案,同時也成立了專門的打假工作組。
這一則公告矛頭直指最近一段時間,大量自稱是王老吉品牌相關產品代理商的群體,聲稱遭到王老吉的欺騙,并且受到了巨額虧損。同時據媒體報道,在通過合法渠道進行投訴之余,個別代理商前往王老吉總部討說法時,反而遭到了疑似王老吉工作人員的毆打。
整件事情的背后,無論是不法分子從中作梗,還是面對維權時的“應激反應”,歸根到底,或許都是隱患長期擠壓后的集中爆發。
一、品牌商標授權模式爆雷,王老吉瘋狂透支品牌價值?
這一輪“王老吉”詐騙案所波及的范圍,可謂是遍及全國。
根據財經周刊的報道,僅是代理商自發組建的維權微信群中,受騙商家就超過了170個。同時據不完全統計,假冒、偽裝“王老吉”正版授權的公司,也有將近20家。
眾多代理商中,損失和虧損大都在幾十萬元至上百萬元不等。單以現階段曝光的案例,王老吉品牌產品代理商的總維權金額,就已經超過了847萬元。
而冒充王老吉的“品牌分銷商”,不僅偽造了王老吉商標、產品及授權文件,同時在具體辦公場景中,也刻意模仿王老吉或廣藥集團的裝修風格。再搭配相似度極高的宣傳材料和員工工裝,輔以虛假的廣告、承諾、合同等途徑,從2021年開始誘導代理商大額提貨。
其中,甚至還有個別“品牌分銷商”,以王老吉的名義向代理商承諾,其所代理的產品有著迪麗熱巴、劉德華等明星代言。如果無法及時撇清與這些“李鬼”之間的關系,王老吉很可能還會面臨侵犯肖像權的指控。
只不過,老話總是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之所以不法分子敢于明目張膽地進行招商詐騙,主要還是源自于王老吉在商標授權管理模式,以及多元化轉型方面的種種缺失。
1.品牌商標授權埋雷,運營不專業涉嫌傳銷。
王老吉品牌商標授權的“業務創新”模式,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2010年前后。彼時,王老吉品牌價值已經達到1080億元,為了充分實現價值轉化,廣藥集團以品牌授權、產品外包等方式,嘗試向食品、保健品、藥酒等領域進行擴張。
盡管這一策略帶來了可觀的短期收益,但也明顯損害了當時主要運營方加多寶的權益,并且最終導致廣藥集團和加多寶產生直接沖突,成為王老吉、加多寶兩大品牌陷入長期爭端的導火索。
在這期間,為了擴大市場份額,廣藥集團也進一步增加了品牌授權的力度,直至2015年才停止了直接的對外授權,改為子品牌推廣模式。時至今日,品牌授權相關業務,儼然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在白云山此前發布的2021年財報中,與其相關的業務收入已達到3.39億元,同比增長58%。
只不過隨著品牌商標授權的規模持續擴大,合作方魚龍混雜,在管理層面早已引發過類似本次詐騙案的事故。據媒體報道,自2019年開始,“吉悠”、“吉寶清養益”、“嗶嗨啤”等多項子品牌,都曾曝出過運營不專業、虛假宣傳等導致代理商大幅度虧損,以及個別涉嫌傳銷的丑聞。
其中引來大量爭議,被稱作有減肥功能的啤酒品牌“嗶嗨啤”,其合作方竟然只是某個微商品牌。
2.產品結構龐雜,盲目授權透支品牌價值。
王老吉的產品多元化思路,某種意義上,更像是互聯網企業“蹭熱度”的產品思維。
在2016年開始多元化轉型的時候,正值新中式茶飲火熱,于是王老吉仿照喜茶,在一年后推出了“1828王老吉現泡涼茶”的茶飲品牌。等到2018年與加多寶的糾紛畫上句號,王老吉回歸白云山集團后,又推翻了傳統的紅罐包裝,推出氣泡爆冰涼茶。
之后,王老吉開始頻繁跨界,除了月餅、龜苓膏、潤喉糖,甚至還搞出了牙膏、牙刷等口腔護理產品。元氣森林爆火后,王老吉及時推出定位相似的氣泡水,火鍋概念被年輕群體熱捧,王老吉就成立了火鍋食材超市“1828王老吉小吉鍋派”。
到最后,王老吉甚至把手伸到了元宇宙的身上,聯合阿里巴巴搞出了“百家合”數字藏品,并且注冊了百家姓開頭的“老吉”系列商標。根據天眼查,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旗下的商標數量,已經達到了909個。
多而不精的產品矩陣,在多元化之余,反而更像是“大雜燴”,會給人一種“山寨”的廉價意味。其本質上,或許還是在和加多寶直接競爭的階段,重營銷輕研發的另一種表現。
而低質量的產品拓展,以及沒有規劃的盲目授權,也在持續透支王老吉的品牌價值。
尤其是在涼茶市場趨向于收縮的當下,留給王老吉的時間,或許已經沒那么多了。
二、涼茶市場持續縮水,Z世代年輕人成最后希望?
嚴格來講,涼茶市場的縮水,在最開始的階段就已經有所預兆了。
作為一款在南方人文、市場環境中誕生的飲品,其商品屬性天然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于使用場景更廣的可樂、咖啡、奶茶等,涼茶終究有所欠缺。
同時,王老吉用“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打通了全國市場,卻也將涼茶限制在了“防上火”的定位上。此后涼茶出現的場景,大都集中于火鍋店、燒烤店等餐飲區域,以“功能飲品”的方式參到進特定場景消費中。
先天的產品限制,再經過多年來市場環境的變遷,王老吉所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了以下兩個方面——
1.核心產品競爭力流失,新式茶飲切割市場份額。
參考近些年來,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新茶飲品牌的崛起。不難發現,在競爭激烈的國內飲料市場中,傳統的功能性飲料已經逐漸式微,消費群體對更具創新性、消費局限更小的新式茶飲抱有更大的消費欲望。
結束了從1997年至2015年間的火爆后,涼茶市場不可避免進入了瓶頸期。不僅市場規模增長速度從15%左右,直線下降至9%甚至更低,剛剛突破500億元的市場規模也迎來衰退,在2018年的統計數據中僅剩470億元。
王老吉和加多寶持續多年的糾紛,也牽動整個行業在內耗中浪費了大量的市場資源,促使價格戰、山寨產品等不良競爭行為層出不窮。多年來,涼茶產品在口味、包裝、營銷等方面都在原地踏步,進一步加速了消費者的審美疲勞。
就好比在王老吉“賣不動”的2020年,其營收從102.97億元腰斬式滑坡至68.62億元,而同樣是受到疫情影響,新晉氣泡水品牌元氣森林,卻幾乎從零開始拿下了27億元的營收。
2.年輕消費市場拓展乏力,產品創新能力堪憂。
從嘗試入局氣泡水開始,王老吉似乎重新看到了飲料賽道的挖掘潛力,同時也開始重視起Z世代年輕消費群體的重要性。因此,從2021年開始,王老吉加大了對年輕化熱門產品和概念的追逐。
除了“嗶嗨啤”、“1828王老吉小吉鍋派”等品牌授權模式下的品類拓展,王老吉還與東方鴻鵠進行合作,對核心涼茶產品進行創新,推出了以低熱量和健康為賣點的黑涼茶。
只不過在年輕消費市場中,王老吉發力相對較晚,目前還欠缺打開市場格局的爆款單品。而且從王老吉的新產品結構來看,大都以模仿、參考熱門產品為主,整體缺乏創新設計,很難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同時王老吉品牌商標授權的混亂,也導致產品池整體品質參差不齊。對于較為重視產品內在價值的年輕群體而言,這也是一個較為明顯的扣分項。
希望這一次大規模的詐騙案例,能夠為王老吉敲響警鐘吧。
參考資料:
《王老吉品牌授權亂象調查:糾紛不斷,虛假承諾引代理商上門維權》——證券市場紅周刊
《王老吉也“上火”了!咋回事?涼茶行業增長放緩 可口可樂進軍涼茶市場》——上海證券報
《千億王老吉,卷入詐騙門》——AI財經社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