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平臺陷入兩難?6萬億+助貸機構正在分層,M1回款率降至85%
這家平臺規模算是腰部以上的排名,暴露出的問題具有共性。
來源/消金界? 作者/JM老師
一家客群以社交媒體用戶為主的助貸機構,傳聞近期高管變動,原因是去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投放,但規模是快速增長了,風險滯后,今年資產風險快速顯現,批次放款虧損,財報表現令股東不滿。
平臺也緊急行動,包括大幅砍掉外部投放,優化人員等。但多位高管被問責已在所難免,職位或不保。
這家平臺規模算是腰部以上的排名,暴露出的問題具有共性。
在盈利業務越來越少的當下,一些腰部互聯網平臺董事會要求快速做大信貸業務。職業經理人雖然接到命令不考慮盈利努力沖規模,但發生虧損尤其是數額較大后,沒有辦法向董事會交待。資本的血酬定律亙古不變,這些平臺的CEO、CRO最后只能“背鍋”,尋求職業變動,讓人唏噓不已。
中小平臺面對當下的市場環境,準確判斷形勢更為重要。雖是起規模的好時候,但做不好,也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資產方和資金方的攻守轉換
2022年1-7月消金行業分化越來越嚴重,有的經營和財務狀況紛紛好轉,規模持續擴張,有的卻在持續收縮,目之所及,大概率會退出行業。這種情況,在中小平臺中更為明顯。
據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披露,截至2021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互聯網貸款余額為5.75萬億元,同比增長21.8%。我們草擬了消費金融行業助貸機構的總覽圖,數據經初步統計和估算,僅供參考。
近期一些行業內的機構陸陸續續有人員優化和高管變動的傳聞,經了解,多為非主營業務的收縮。
另外,行業招聘還有一個新特點,那就是砍掉了較多初級崗位,對部分資深崗位的需求收縮但依然持續開放。尤其是中小平臺,機遇大過挑戰,還在開放崗位。
這背后,主要是在話語權方面,相比之前,由于資產供給不足,資產方、資金方的主導地位轉換。
2021年以前,資金方的話語權很重,2022年開始由于監管和行業24%定價限制,以及行業規模增速放緩,導致24%以內資產供給不足,資產方的話語權越來越重。
行業規模方面,從4-5月社融增量來看不樂觀,但6月開始,央行等監管部門促貸政策出臺,社融增量開始明顯恢復,消金行業規模5-6月也呈現恢復跡象。
中小平臺在此輪擴張中的作用,被資方看重。他們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不過這種風光能持續多久,又有誰能抓住機會,還要時間給出答案。
中小平臺當前困境和展望
我們認為,機遇難得,中小平臺在考慮盈利問題時,借機解決一些發展難題是關鍵。
一是資金成本依然較高,盈利空間有限。
資金價格方面。現在行業資金價格普遍下調,尤其是針對24%以內消費信貸資產,各家持牌金融機構紛紛主動降低了資金價格至7-7.5%,目前消金機構價格戰可能壓到略低于主流水平,當然小微信貸產品的資金價格向來低于消費信貸資產。
針對24%以內資產,資金價格如果7-7.5%左右,助貸機構的盈利空間非常低(1%左右),稍微風險波動就會出現幾個月的虧損。好在行業整體資金價格處于下行趨勢,任何一方過多的盈利都將會導致另一方的不滿,當前基本處于相對平衡狀態。中小平臺利用資金下行時機,開發更多資金渠道,同時降本增效,提升盈利空間也是較為重要的工作。
二是高定價及有瑕疵的資產還能放到何時?
目前行業已經普遍壓縮此類資產的空間,畢竟監管壓力一直存在。
此外,14號文《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規定過渡期內,不符合監管規定的存量業務,應當在控制整體規模的基礎上,逐步有序壓降;過渡期內,超出存量規模的新增業務應當符合此前發布的銀行互聯網貸款的要求。(詳情見《7月能否順利執行<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暫行管理辦法>?》)按照“新老劃斷”的原則設置了過渡期,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保持一致,即自發布之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
《征信業務管理辦法》過渡期也是至2023年6月底。過渡期內,人民銀行將加強對相關機構的業務指導,分步驟推動實現平穩過渡。因此,可以看到,2023年6月底或是大限。
三是獲客策略和客戶運營面臨壓力。
面對外部疫情和上半年行業總規模收縮,以及對客利率、息差、ROA紛紛下降等情況,老客戶流失,新客獲客成本上升成為客戶運營方面的主要問題。助貸機構客戶運營轉向“減少投放,以老客為主”的思路上來了。
部分機構的股東或關聯公司,自帶生態和流量,在當前動蕩的行業環境下更具有韌性,長期還是有機會翻盤。
畢竟持牌金融機構對助貸平臺一直有“流量依賴”,不靠互聯網的流量做批量貸款的話,很多金融機構的獲客成本太高,無法實現盈利。相關政策過渡期延長1年,金融機構和助貸平臺都松了一口氣。
目前來看,頭部平臺老客復借率高達88%+,平臺提高額度,拉長期限或許能進一步經營好這部分客群。
四是風險變化,行業回款率持續下降。
以行業某巨頭的入催和回款數據為例。行業30天催收回款率持續下降,近期維持在85%左右。這種信號表明,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行業應當重點關注催收回款率這一指標,以判斷未來規模走勢。
一個好的信號是,行業首逾等早期風險指標已經好轉,行業新放款資產的長期風險指標也在逐步好轉。這給了平臺做大規模更多信心。
五是斷直連和合規整改。
按照要求,2023年6月底或是大限,目前行業已經普遍對接百行征信、樸道征信進行合規改造,以及內部緊鑼密鼓地自我整改。
總結
2022年初,幾家上市平臺發布了今年放款目標——360數科是4100億-4500億元,同比增長15-26%;樂信是2350億元,同比增長15-26%;拍拍貸是1750億-1800億元,同比增長27.4-31%。目前看各家完成2022年的目標還有些壓力。不過監管已給予了1年的過渡期,還有整改和自我調整空間和時間。此外,社融增量以及消費金融行業總規模都在5-6月恢復增長,種種信號表明,下半年取得目標還應該保持信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