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藍多今年股價跌超三成:銷售費用三年翻3倍,研發較弱投訴頗多
一年后,妙可藍多擬從蒙牛手中購回子公司42.88%股權。
來源/《港灣商業觀察》z作者/喻夢婷
一年前,蒙牛乳業(02319.HK)成為了妙可藍多(600882.SH)的重要股東,蒙牛總裁盧敏放曾表示,蒙牛與妙可藍多奶酪業務加起來,最少是第二名的兩倍,甚至是三倍。成為蒙牛另外一個百億板塊。
一年后,妙可藍多擬從蒙牛手中購回子公司42.88%股權。
復牌后股價下跌,今年已經跌幅超三成
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擁有妙可藍多。產品包括原制奶酪、再制奶酪、液奶等。總部設在上海,在國內建有5家工廠,分別位于上海(奉賢區、金山區)、天津和吉林,是國內擁有奶酪產能較大的企業。
2022年7月1日,妙可藍多發布停牌公告,公告顯示,妙可藍多擬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吉林省廣澤乳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澤乳品)42.88%股權,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鑒于該事項存在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避免公司股價異常波動,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相關規定,經妙可藍多申請,妙可藍多股票自2022年7月1日開市起停牌,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早于2020年初,妙可藍多曾披露,蒙牛擬以14元/股作價2.87億元受讓公司5%股份,同時以4.58億元增資入股全資子公司廣澤乳品,兩項交易總計7.45億元。交易完成后,蒙牛持有廣澤乳品42.88%股權,同時成為妙可藍多第二大股東。
2022年7月2日,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計回購股份980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為1.90%,已支付的總金額為人民幣4.83億元(不含傭金等交易費用)。
2022年7月15日妙可藍多復牌,復牌當天跌停,隨后7月18日跌幅6.81%。復牌起截至2022年7月29日止,跌幅19.44%。
有市場聲音認為,此次妙可藍多增發價格較市場價折價太大,可能是復牌后股價跌停的主要原因;也有聲音認為,妙可藍多核心資產之一的廣澤乳品離開蒙牛之后市場并不看好未來發展。
艾媒咨詢CEO張毅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從投資者的表現來看,應該是投資者對此次收購有些擔憂,或者是沒看懂存在顧慮。其二就是或許與連日的高漲存在一定的關聯,可能會有一個周期性的下挫,因為過去漲幅較大。”
7月28日,上交所對妙可藍多擬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預案發出問詢函,要求結合投資方有權要求股權上翻、股權回購適用的情形及相關權利義務安排,補充披露是否導致前期增資構成“明股實債”的情形,以及相關判斷依據等。8月5日,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經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將延期回復《問詢函》,預計延期時間不超過5個交易日。
如果從2022年至今來看,妙可藍多的資本市場表現似乎不受投資者信任。截至8月8日收盤,妙可藍多股價跌幅達34.25%。
看得出來,妙可藍多也在穩定投資者信心,其8月2日發布公告稱,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司已累計回購股份980萬股,占公司目前股份總數的比例為1.9%,購買的最高價為人民幣62.99元/股,最低價為人民幣34.75元/股,已支付的總金額為人民幣約4.83億元。
研發費用杯水車薪,銷售費用三年翻3倍多
財務數據層面,妙可藍多主營業務中,奶酪在2021年收入占比94.93%。較上年同期增長60.77%,翻看妙可藍多官方淘寶旗艦店會發現,該店再制奶酪熱銷第一名為高鈣芝士棒,月銷8000+。
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不斷優化產品結構,聚焦品牌價值投入,將費用更多投入到有利于品牌力提升和公司長期發展的渠道建設上,公司的技術研發優勢為,通過全球戰略合作和內生型技術研究開發,成為國內少數同時掌握原制奶酪和再制奶酪生產技術的企業。針對國人的不同需要研發奶酪產品,并努力探索與中餐的完美結合。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妙可藍多2019-2021年營收分別為17.44億元、28.47億元、44.78億元;研發支出為2230萬、3886萬、4009萬元,2019-2021年,其研發費用的營收占比僅為1.28%、1.37%、0.90%。據多方市場消息稱,行業平均研發費用水平則為19.42%。
銷售費用上述期內分別為3.593億元、7.105億元、11.59億元,銷售費用的營收占比為20.6%、24.96%、25.87%。
除此之外,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76人,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為2.49.其中,1位博士研究生,6位碩士研究生,本科24位,專科17位,高中及以下28位。
由此可見,妙可藍多的研發支出費用雖在逐年遞增,但是占比營收的比例卻在2021年有所下滑,銷售占比則逐年上升。整體上看,妙可藍多在研發層面的杯水車薪相較同行顯得偏低,相較其營收增速,研發費用率呈下滑態勢。
銷售費用的加劇,這三年,妙可看多整整翻了3倍多,不可謂不大。而據《港灣商業觀察》了解,2022年以來,深圳地區多個寫字樓電梯廣告顯示屏都有妙可藍多的宣稱,可見其一如既往地重視廣告營銷。
張毅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總體來說,企業的研發投入還是處于偏低的狀態,對于食品企業來說,未來企業應該加強研發的投入,未來市場的競爭不只是過去的渠道、門店、廣告的競爭,更多的還是產品品質,只有做好這些未來才有機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份地位,保持領先位置。”
食品安全投訴不少,“價格戰”優勢幾何?
妙可藍多2021年年度報告表示,作為食品消費領域的品牌公司,產品質量一向為公司高度重視。
《港灣商業觀察》查詢黑貓投訴發現,截至2022年8月8日,搜索妙可藍多共有48條投訴量,已回復46,已完成37。
問題大多集中在食物內吃出異物(黑點、不明毛發、活蟲、鋼絲球,泥土等)、食物變質、客服態度惡劣上。
詳細來看,2022年5月29日,有顧客表示,“我5月7日在妙可藍多TM旗艦店購買兩份奶酪棒,頁面上明顯寫著12個月以上吃,收到貨后朋友告訴我再制奶酪是三個月以上才能吃,我當時非常氣憤,找到客服客服一再敷衍,后投訴315,第二天品牌方給我打電話,態度極其惡劣,等我再去頁面查看的時候12個月以上的字眼已經沒有了,說明他們也知道這是違規,是誤導,這種無良商家完全沒有把小孩子的安全放在眼里,眼里只有銷售只有利潤。”隨后,黑貓投訴為該顧客分配了商家,但是2022年6月1日,該顧客表示,直到現在品牌方都沒有聯系我。
7月1日,有顧客表示,“6月21日在該店鋪購買的奶酪棒,6.26經快遞到手后,奶酪棒已出現滲液,使用后引發腸炎,腹痛腹瀉四天不止。該奶酪棒在到手后已呈現發黏,滲液,輕微拉絲狀態,而氣味外觀未變,系已變質,傷害消費者身體,致使我至今收到腸炎折磨扔未恢復。”
2021年12月29日,有顧客表示,“剛開始吃了兩個黏的,以為是溫度,接著拆了一袋,又吃到發霉的,抖音客服只說上報領導,拒不處理,三天一直是這句話,別的不多說,就說等待等待,想拖到什么時候呢。領導三天一個電話時間都沒有嗎,我看就是不想處理。”隨后該用戶貼圖其與妙可藍多旗艦店的聊天記錄,對方多次讓顧客等待。
看來,曾被消費者詬病的客服無效回答,永遠只會“親親好的,請親親耐心等待”的模式也發生在了妙可藍多身上。
《港灣商業觀察》就妙可藍多是否知情,未來是否會有相應計劃杜絕此類情況再次發生等問題致函公司,未獲回復。
除此之外,《港灣商業觀察》對比各大品牌,妙可藍多奶酪棒兒童零食健康營養高鈣芝士棒1000g,138元,1g7.24元;伊利冰墩墩奶酪棒原味450g,79元,1g5.69元;認養一頭牛高干酪超五倍牛奶鈣600g,69.9元,1g8.58元;良品鋪子高鈣兒童零食奶酪棒180g,37.8元,1g4.76元。
由此不難看出,發現如果打起價格戰,妙可藍多的優勢并不明顯。
有市場聲音認為,奶酪棒技術門檻不高但毛利達50%,加之成熟的代工廠模式拉低了進入門檻,各大巨頭蜂擁下場,零食品牌、渠道商、創業公司也紛紛前來掘金。產品同質化和價格戰開始在這條賽道里愈演愈烈。
妙可藍多自身的食品安全問題何時才能改善?何時才能更加高效地解決顧客的售后難題?投資者信心及股價何時回升?市場拭目以待。(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