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財股份上半年利潤大幅下滑,“+互聯網”合作模式勝算幾何?
券商+互聯網,能成為非頭部券商的答案嗎?
來源/《港灣商業觀察》作者/施子夫
半年報虧損的湘財股份,近期與益盟股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券商+互聯網,能成為非頭部券商的答案嗎?
尋求彎道超車,半年報業績虧損
作為周期性行業,湘財股份(600095.SH)受經濟發展速度、經濟政策、行業政策以及投資者信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證券行業景氣度呈現出周期性變化特征,而證券公司從事的證券經紀、承銷保薦、資產管理與證券自營等業務的發展前景、盈利狀況與證券市場景氣度緊密相關。
不得不面臨的是,當前證券行業競爭與分化加劇,頭部券商優勢明顯,中小型券商不斷尋求差異化路徑、打造特色化業務。湘財股份認為:“證券行業的集中、分化不可避免,在發展中聚焦優勢資源,確定戰略定位,深耕重點業務,是證券公司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和提高經營業績的重要路徑。”
目前的湘財股份的確難以算的上是頭部券商,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湘財證券2021年度總資產在證券公司中位列第60位,凈資產在證券公司中位列第58位,營業收入在證券公司中位列第56位,凈利潤在證券公司中位列第52位。
這或許也是湘財股份要突出自身“金融科技”屬性的原因之一。就在今年8月,公司、湘財證券與益盟股份(832950)結成戰略伙伴關系,進行深度合作,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湘財證券與益盟股份此次合作期限為十年,公司表示未來湘財證券將借助益盟股份,利用“券商+互聯網”模式的優勢,推動湘財證券經紀業務發展;共同在投顧業務與投資者教育方面聯合開發產品,打造湘財特色精品投資顧問咨詢業務;積極探索基金投顧業務新模式,推動湘財證券財富管理業務的快速發展;各方還將通過整合研究力量、信息技術資源,提升湘財證券研究業務和金融科技能力。
近年,越來越多的券商與互聯網科技公司聯動。對此,廣東省科學院旗下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券商行業的競爭激烈,行業分化趨勢明顯,對于非頭部券商來說,必須開辟更多新的市場空間開源節流,與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一方面是引入新的技術降低業務成本,另一方面是開發新的潛在業務。但“目前券商行業的監管并沒有放松,業務創新的范圍也非常明確,因此與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很難打破業務創新的局限,只能在允許的業務范圍內提高經營效率和收益率。”
根據湘財股份披露的2022年半年報,期內公司實現營收23.71億元,錄得凈利潤-8459萬元,同比分別下滑1.55%及140.69%。2021年前六個月,公司的24.09億元的營收與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卻能實現2.08億元的凈利潤。所以不難看出,湘財股份今年的盈利壓力不小。
對比行業來看,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140家證券公司2022年上半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059.19億元,同比減少11.40%;實現凈利潤811.95 億元,同比減少10.06%。
自營業務成虧損主要原因
湘財股份上半年的業績壓力始于一季度的“低開”:公司于2022年前三個月實現營收12.98億元,雖然同比增長23.24%,但凈利潤卻錄得-6341萬元,同比下滑150.62%。換句話說,湘財股份于二季度單季的業績壓力其實有所減緩,公司單季凈利潤環比增長了66.02%,虧損縮窄至2145萬元。
對于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是受宏觀環境、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內證券市場行情波動加大,整體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跌,公司證券板塊自營業務收入及子公司收入較上年同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同時,公司實業板塊整體依然虧損,共同導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出現虧損。
上半年A股市場日均成交金額和日均成交量分別約為9962億元和832億股,較去年同比增加4.9%和16.7%。
作為公司認為的造成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湘財股份的自營主要投資于權益類證券和固收類產品。公司認為,報告期內,湘財證券自營業務繼續保持穩健的投資風格,優化投資業務管理體系,借助研究所力量,積極培育投研能力,同時進一步拓展投資渠道。一方面強化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堅持業務多元化發展,有效運用各類金融工具和交易技術,積極挖掘安全邊際較高的投資品種;另一方面嚴格執行股東大會及董事會授權的業務規模和風險資本限額,注重風險的控制,投資決策流程清晰透明,合規留痕。受益于信用債收益率的整體下行,債券投資收益增幅明顯,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盡管湘財股份的自營業務有如此多的優勢,還是因“湘財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及子公司收入較上年同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導致利潤下降”。
根據公司半年報,期內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505億元,同比下滑超過782%。這一數據在一季度為-1.091億元,同比下滑65.75%。也正是這一項數據,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湘財股份于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虧損。
看湘財股份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明細,交易性金融資產本期發生額為-1.52億元,這一項上期為2356.47萬元。其中,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119.1萬元;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41億元。
對于湘財股份來說,能否于下半年實現業績扭虧為盈,關鍵或許就在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一項。《港灣商業觀察》也就相關問題聯系公司,并未得到回復。(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