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億蜜雪冰城IPO:披著“新茶飲”皮的供應鏈生意
新茶飲品牌的故事已難以撐起高估值,而即使坐擁兩萬門店,供應鏈企業(yè)的薄利,或也難以支撐600億市值。資本市場將如何重估“賣水也賣鏟”的蜜雪冰城,有待上市后觀察。
來源/科技金融在線
蜜雪冰城成第一個沖擊A股的新茶飲品牌。
9月22日晚,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預披露了招股書,擬發(fā)行不超過4001萬新股,登陸深市主板。而據媒體去年10月報道,蜜雪冰城的最新估值約為600億人民幣,與喜茶齊平。
而這家定價最低的茶飲品牌,去年營收入達到103.5億元,其中超過8成來自向供應商賣杯子和原料。依靠2萬余家門店的“薄利多銷”,蜜雪冰城實現凈利潤19億元,相較奈雪的茶,后者同年凈虧損45億元。
A面“賣水”,B面“賣鏟”,看似比競品經營狀況更穩(wěn)健的蜜雪冰城,會被資本市場如何重估?
年入103億的秘密
不知不覺間,蜜雪冰城已成為國內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餐飲品牌。
截至2022年3月底,蜜雪冰城共擁有22276家門店,其中“品牌店”共有21619家,占到97%。放眼全球,只有賽百味、麥當勞、星巴克、肯德基這幾家老牌連鎖巨頭,門店數量超過蜜雪冰城。
從擴張速度來看,蜜雪冰城從2007年開放加盟,花了13年達到萬店規(guī)模。而麥當勞、肯德基中國、星巴克、賽百味則用了差不多33年。
擴店不是“注水”,單店營收也在提升。報告期內,蜜雪冰城對門店的單店銷售額分別為41.33萬/家、44.40萬/家和58.72萬/家。
更可怕的是大幅領先行業(yè)的門店“存活率”。據招股書,2021年蜜雪冰城關店585家,開店7643家,閉店率僅 3%。而近年上市的連鎖餐飲品牌巴比食品、紫燕食品的閉店率均在10%左右。
不過加盟商數量驚人的蜜雪冰城,賺錢并不靠“加盟費”。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蜜雪冰城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25.66億元、46.80億元和103.51億元,近兩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82.38%和121.18%,幾乎逐年翻倍。
其中,主要營收來源是向加盟商輸出杯子、茶葉、水果等食材和耗材。2021年,供應鏈收入占蜜雪冰城總收入的87.08%。根據銷售明細數據,可以推算出蜜雪冰城去年賣了35億個杯子,消耗8500噸茶葉,以及高達51000噸水果。
蜜雪冰城不從加盟商的經營收益里提成,僅象征性收取加盟費。在省會城市、地級城市、縣級城市開一家店的加盟費分別為11000元/年、9000元/年、7000元/年,各項費用合計僅需37萬元起。而該塊業(yè)務占總營收比例不足2%(“加盟商管理”去年占營收1.89%)。
其他收入還包括銷售設備設施(6.72%)、銷售營運物資及其他(3.5%)、以及直營門店的產品銷售(0.56%)。
憑借不同于傳統連鎖的經營模式,蜜雪冰城盈利能力也大幅超越同行。報告期內,蜜雪冰城凈利潤分別為4.45億元、6.32億元、19.1億元和3.9億元,2020年和2021年分別同比增長42.81%、203.09%。
而對比奈雪的茶剛發(fā)布的中報,奈雪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0.45億元,同比下滑3.8%,經調整凈虧損為2.49億元,仍未實現盈利,差距可謂顯著。
資本化野心
即將上市融資的蜜雪冰城,似乎并不缺錢。
據招股書,蜜雪冰城IPO計劃募資約64.96億元,大部分將用于供應鏈和倉儲物流搭建。具體涉及12個募投項目,包括5個生產建設類項目(占比45.37%)、3個倉儲物流配套類項目(占比16.94%)、3個其他綜合配套類項目(占比8.43%)。
其中,還有高達19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蜜雪冰城賬上貨幣資金余額高達30.67億元。
對此,公司解釋稱,現有的大部分貨幣資金已有明確安排。本次募集資金到位前,公司流動資金需兼顧多個募投項目的前期啟動需求,包括土地購置、前期建設、早期設備配套等,主要通過公司生產經營積累和銀行借款方式進行墊付。
在達成2萬店的神話后,蜜雪冰城的擴張野心不減反升:“隨著行業(yè)需求的不斷擴張,預計未來3-5年公司業(yè)務還將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公司在研發(fā)、采購、生產、銷售等經營環(huán)節(jié)均需要較大數額的資金流動。”
招股書中還透露,公司未來3-5年還將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并在合適時機尋求適合的上下游并購標的,延伸產品和服務鏈條。
2021年至今,蜜雪冰城累計新成立13家直接間接控股的子公司,以及17家子公司設立的分公司,分布在海南、成都、重慶等地。
上述新成立子公司名稱多數含有“雪王”,以及農業(yè)、科技、國際貿易、供應鏈等字眼。經營范圍則包含了食品/飲料生產、食品互聯網銷售、初級農產品收購,食用農產品初加工、貨物/技術進出口、信息服務業(yè)務等。
除了經營目的子公司,蜜雪冰城還在去年新成立了創(chuàng)投公司,或希望通過投資方式,更快拓展外延布局。
去年9月13日,由蜜雪冰城全資持股的雪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實控人為張紅甫,經營范圍包括創(chuàng)業(yè)投資(限投資未上市企業(yè));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等。
同年10月,蜜雪冰城在“匯茶”天使輪進入,拿下19%股份。據悉,該新茶飲品牌成立于2015年,主打珍珠奶茶,定位中端市場,價格在10元-15元。截至目前,匯茶共開店70余家,主要分布在廣東東莞、海南海口、三亞等地。
2022年4月,其又投資了一家連鎖餐飲品牌“雞裝箱”,持股30%。改品牌主打韓式炸雞和各類韓餐。第三方數據顯示,雞裝箱炸雞現有6家門店,均位于河南。
分析觀點認為,蜜雪冰城正試圖構建從原料供應(農業(yè)種植),到末端經營(門店數據管理)的一條龍服務體系,未來有望向外輸出供應鏈能力,投資C端品牌或也基于這一邏輯。
比開店更賺的“供應商”生意
1997年,出身河南農村的張紅超、張紅甫,在鄭州創(chuàng)立了蜜雪冰城。十年后,張紅超研制出1元冰淇淋,一炮而紅,日銷量一度高達四五千支。
由此,蜜雪冰城開始嘗試加盟模式,并自建工廠、自建供應鏈,自產核心原材料。創(chuàng)始人張紅超負責開設冰淇淋粉工廠,加盟品牌和業(yè)務則交給了弟弟張紅甫。媒體描述中,張紅超對供應鏈極為重視,一度在公司高速擴張階段,離開管理崗位去全國各地考查。
或是由于白手起家,張氏兄弟對股權十分珍惜,上市前合計持股高達85.56%。2020年上市前才首次開啟外部融資,引入美團龍珠、高瓴資本、CPE源峰,三家機構股東以233億元估值進入,共持股10%。
而由于奈雪的茶去年6月成功赴港上市,市場此前對蜜雪冰城的預期也是港股IPO。曾有傳聞稱,蜜雪冰城赴港IPO或籌集2億至5億美元,此次A股遞表可謂“超出預期”。
蜜雪冰城敢于挑戰(zhàn)A股的大背景,還有近期資本市場對“供應商”的熱情。
有媒體統計,2021年,供應鏈/原料企業(yè)約完成融資27輪,總金額為22.71億元。今年上半年,新消費領域發(fā)生的投融資事件約329起。其中,與供應鏈相關的融資近30起,不乏億元融資項目。
二級市場方面,從原料到配料到包裝,多家新茶飲供應商正在沖刺IPO,比如給奈雪的茶、茶百道等品牌提供果汁的田野股份、糖漿供應商浙江德馨食品,以及包裝材料供應商合肥恒鑫生活。
今年7月,專注于提供調味料與配料的上海寶立食品登錄上交所主板,首日高開20%,一度上漲43.98%并觸發(fā)停牌,目前總市值86億元。
“茶飲供應鏈企業(yè)扎堆上市,意味著作為茶飲品牌基石的供應商到了一定的體量和規(guī)模,上市融資是持續(xù)再擴容的趨勢。”分析觀點指出,過去一年,新消費品牌在激烈競爭已經顯現疲態(tài),上游供應鏈正成為消費賽道新熱點。
相較而言,去年6月登錄港股的奈雪,上市后經歷腳踝斬,最新市值已從320億港元跌到91億港元,可以側面看出資本市場對兩類企業(yè)的態(tài)度分化。
至于蜜雪冰城,由招股書擬募集64.95億元、占發(fā)行后總股本比例不低于10%計算,其對應上市估值約為649.5億元,是奈雪當前市值的7倍,也高于其在去年底傳聞中的估值。
新茶飲品牌的故事已難以撐起高估值,而即使坐擁兩萬門店,供應鏈企業(yè)的薄利,或也難以支撐600億市值。資本市場將如何重估“賣水也賣鏟”的蜜雪冰城,有待上市后觀察。
責任編輯 | 黃海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fā)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fā)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