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陷困境,韓束急上市
賣好貨才有回頭率
作者/引壬? 報道/消費界
“這兩年,我們有點退了。”韓束品牌總經理羅燕在《所有女生的offer2》中這樣表示。
砸下重金,韓束小火了一陣,然而這樣的高光時刻并沒有持續太久,韓束已困在局中。
近期,韓束母公司上美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再次沖擊IPO。同類競品紛紛轉型高端的背景下,上美集團旗下品牌卻難與高端掛鉤,強調的國貨身份也仍遭到質疑……重重困境下,IPO會是上美集團的一根救命稻草嗎?
敢想敢說的老板
上美集團的創始人呂義雄頗有些經商天賦,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從小就喜歡做生意,沒有其他理想和愛好”,從10歲起他就已經開始幫著家里做生意,上學的過程中還擺地攤賣過光碟、盒飯、開過便利店。
大學畢業后,呂義雄在西安的批發市場開了一家主營化妝品批發零售的專營店。2001年末,來到上海出差的呂義雄被經商環境吸引,離開了西安,帶著一支8人團隊來到上海。
呂義雄自創的第一個化妝品品牌韓束于2002年正式成立,彼時的一二線市場正被巨頭占據,韓束選擇了重點拓展三四線城市。在韓流盛行的時期,取“韓束”這樣的名字,多少有點借助韓流之勢意味,至今仍有很多消費者分不清韓束到底是韓國品牌還是國貨品牌,發出“韓束居然是國貨?”的疑問。
企業管理方面,呂義雄奉行“狼性文化”,激勵員工去沖業績。有上美前員工表示,公司墻上掛著一張表,叫“上美員工表現池”,而所有員工都會根據表現被劃入“優秀池”和“奮斗池”這兩個池中。被劃入“優秀池”的員工有豐厚的獎勵,連續兩個季度進入“奮斗池”的員工則會被辭退。
與很多化妝品老板不一樣,在很需要人情的化妝品行業,呂義雄不和客戶拉關系,認為生意不靠關系,靠的是多方持續共贏,靠人情關系的生意一定不是未來的生意。
這位敢想敢說的老板放出的豪言可不少,尤其是六七年,微信上有著大量對業績目標的期望和對行業的辛辣點評。2015年一葉子剛問世,他就在朋友圈表示“五年內一葉子年零售要到130億、年回款60億”。2016年,他又在朋友圈大喊“7年內,上美的化妝品板塊要綜合目標做到毫無爭議的第一,力壓寶潔、歐萊雅”。
化妝品生意之外,他也搞起了副業,做起了茶館生意。隱溪茶館營業半年后,呂義雄透露余慶路店單日營業額達到了4萬元,當月銷售額預計突破80萬元,未來計劃在上海開出30家茶館,做成連鎖生意。茶館確實做到了連鎖,但隨著競爭日趨激烈,隱溪茶館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2022年5月,呂義雄在朋友圈訴苦,稱隱溪茶館每月虧一千多萬元,已經連虧兩個月,“看不到盡頭,若不是靠我私房錢撐著,早就倒閉了”。
呂義雄或許沒想到這次吐槽會讓自己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韓束員工提出抗議,質疑員工績效扣光不給出說明和書面通知,僅是口頭通知就全部扣除,是用來填茶館的坑。
雖然上市目標還未完成,但在2021年,呂義雄已經第一次以70億元身家進入了胡潤百富榜,位列榜單1044名。
重金砸營銷
“打廣告,不一定能做成品牌,但不打廣告,很難做成品牌。”呂義雄曾這樣直言道。
在電視購物盛行的時期,韓束與全國30多家電視購物頻道達成過合作,并自稱做到了“電視購物渠道行業銷售第一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呂義雄也曾透露,2011年,韓束幾乎占了全國電視購物化妝品品類的38%。
盡管在營銷上砸下重金,韓束卻始終與高端沾不上邊。過去10年,韓束被稱微商品牌,艾瑞咨詢在《2021年中國微商市場研究白皮書》中,將韓束、一葉子、俏十歲、歐詩曼列為四大微商營銷美妝品牌的典型案例。
有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5年4月,韓束微商渠道銷售額高達16億元,韓束微商事業部在2014年創下過“40天回款一個億,4個月做到全國第一”的記錄,因此有了“第一微商”的稱號,而對于韓束來說,似乎并不是個好名頭。后來這種模式由于沒有直銷牌照,被質疑為“傳銷”,很快在2015年隨著韓束深陷“傳銷門”風波。
除了微商渠道,韓束還通過冠名各類綜藝和影視劇走入公眾視線。2013年1月,韓束贊助了《非誠勿擾》心動女生的環節,沒想到一炮而紅,于是又在同年11月,集中絕大部分預算,以2.4億元搶下《非誠勿擾》的冠名,這次冠名讓韓束在淘寶的銷量大增。
或許是這次冠名讓韓束嘗到了甜頭,韓束繼續在媒體傳播方面高舉高打,成為不少綜藝和影視劇的贊助商。2015年,韓束以5億元巨資續約了《非誠勿擾》,創下中國電視廣告史上的投放新高,又冠名《蒙面歌王》、《花樣姐姐》等多個熱門綜藝節目。數據顯示,僅2015年,上美在江蘇衛視、浙江衛視、湖南衛視、晶茂院線等平臺的廣告投入金額就超過了10億元。
此后的幾年里,上美旗下產品的身影出現在多部熱播綜藝和電視劇中,《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十而已》、《安家》等。此外,上美集團旗下品牌先后請過鹿晗、劉昊然、林志玲、謝霆鋒、等國內當紅明星代言和合作。
能觸達年輕人的方式,上美似乎一個也沒放下。在綜藝和影視劇上豪擲千金之外,上美集團在流量代言、頭部直播帶貨方面也有布局。2019年起,上美集團著力發展線上銷售渠道,與天貓等電商平臺建立長期合作,同時還建立專職直播團隊,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布局。
數據顯示,2020年5月,上美集團與快手主播小伊伊合作,舉辦韓束&一葉子專場直播,單場GMV達到1303萬元。2021年,其在抖音平臺的每月GMV由500萬元升至1.6億元。在李佳琦直播間中,韓束金剛俠面膜還創下過8分12秒銷售40萬盒的紀錄。
上一次讓韓束大范圍出圈的,還是在“吳亦凡事件”中率先作出反應,當晚直播間人氣大增,多款產品被搶光,一同走紅的還有韓束直播間的兩位主播,被網友稱為“韓束夫婦”。此后,上美集團申請了“韓束夫婦”的商標,并以該稱號為直播間宣傳引流,但解約事件后,直播間又歸于平靜。
當行業洗牌期遇上資本市場低潮期,對于遇到增長瓶頸的上美集團來說,意味著不小的挑戰。
上美集團在2015年第一次得到了資本的青睞,獲得了4億元融資,同年,公司名字從“上海韓束化妝品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上美化妝品有限公司”,開啟了集團化運營,并首次提到了公司的上市計劃,放言“計劃在2018年完成上市”。
“2018年完成上市”的雄心終究是落空了。2021年2月,上美集團曾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在A股上市。但隨著A股上市的條件愈發嚴苛,上美集團轉而沖刺港股,于2022年1月17日遞表港交所。
同期成立的丸美、御泥坊、珀萊雅均已登陸A股,較晚成立的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薇諾娜母公司貝泰妮也順利上市。快要20歲的韓束,其母公司卻仍然走在上市之路上。
上美集團面臨的困境之一,是新品競爭力不足。2019年后,上美集團從推出針對敏感肌膚的“高肌能”、孕婦專用護膚品“安彌兒”以及洗護品牌“極方”,但新品的合計收入僅占總營收的10%左右。
多品牌戰略下,上美集團主要還是依賴老品牌,2021年,韓束的收入高達16.31億元,占比43.8%。同期,一葉子貢獻收入8.31億元,紅色小象貢獻收入8.71億元。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三大主要品牌貢獻超九成收入。
功效性護膚的風潮下,“成分黨”增多,無功無過的產品難以僅靠營銷贏得消費者,因而韓束的套裝產品也被消費者質疑真正有用的產品沒有幾款。
受到新趨勢的影響,上美集團已布局功能性護膚品牌,目前,上美集團擁有兩個研究所,分別位于國內和日本神戶。上美集團旗下的韓束、一葉子也紛紛選擇發力功效性護膚。
更是推出了自己的“野心之作”藍銅肽系列產品,試圖從抗衰方面找到突破口,李佳琦更是稱該系列再發光,但能否贏得愈來愈關注成分的消費者,仍待觀察。
結語
上美集團在營銷方面始終高舉高打,但渠道的多元化,加大了營銷的難度,燒錢換增長的故事也不好講了。
回到底層邏輯,賣好貨才有回頭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