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一日近腰斬!港龍中國地產發生了什么?
沾房地產利好信號的光,這兩天地產股難得火熱一把,但港股那邊,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些揚眉吐氣,但有些也跌得人瞠目結舌。
來源|閨蜜財經? 撰文|蜜妹兒&編輯|凱
沾房地產利好信號的光,這兩天地產股難得火熱一把,但港股那邊,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些揚眉吐氣,但有些也跌得人瞠目結舌。
最夸張的是港龍中國,11月10日早間,港龍中國地產就跌近40%,截至收盤,跌幅達49.4%,每股價格僅0.425港元。本周來看,其累計跌幅已經到80%左右。
到底啥情況?
01
對于股價大跌,港龍中國也有所回應。其相關人士告訴界面新聞,這與外資機構做空有關,“近期香港內房股都在被外資機構一家家做空,現在剛好輪到我們了,與公司經營本身并無太多關聯。”
民營房企現在確實容易被盯上,連某些優質房企也不例外。經營方面,蜜妹簡單看了下,泥沙俱下之時,港龍中國也沒辦法獨善其身。
作為百強房企的尾部,港龍中國似乎已經掉出了百強名單。官宣的前10月銷售業績還沒出,此前中指研究院房企銷售業績統計數據顯示,港龍中國地產1-10月銷售額84.9億元,同比下滑65.3%,當月排第122名。
圖表來源|克而瑞(特此感謝!)
2021年同期,克而瑞的名單顯示,港龍中國彼時前10月的全口徑銷售額為265.1億元,排名第88位。不同機構的統計數據或許有細微差別,但往往不會很大。
此前中指院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TOP100房企銷總額為60954.6億元,同比下降43.4%。港龍中國這個滑坡速度,遠高于百強房企平均。
同時蜜妹注意到,也是在這兩天,港龍中國披露完成了一筆美元債的交換要約,根據交換要約的條款及條件,本金額合共1.45億美元的現有票據已有效交回作交換,并獲公司接納。在注銷該等現有票據后,余下未償付的現有票據本金額將為1300萬美元。
為交換有效交回且獲接納的現有票據,港龍中國地產已根據交換要約發行1.45億美元的新票據。
市場不景氣,能順利交換要約,給了企業喘息的時間,這是好事。另一方面,13.5%,港龍中國如此高的融資成本,也透露出背后的風險。
02
實際上,在房地產行業并未滑落這么厲害時,港龍中國在蜜妹眼里一直是一家高周轉的房企。其體量不大,收益和凈利潤的增長卻非常迅猛。2020年提交的招股書顯示,港龍中國2017-2019年物業開發及銷售復合年增長率113.5%;凈利潤復合年增長率278.6%。
高周轉帶來高負債,幾乎是必然結果。因而在房企們高喊降杠桿的那幾年,港龍中國的負債反而一路攀升。資產負債比率從2017年的98.8%,到2018年的122.1%,再到2019年的172.6%。
最新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港龍中國的資產負債率較2021年末有所降低為79.18%——上市真是非常好的選擇,既可以融資,還可以把債務變成更多股東的。但期間其流動負債占比依然較高,為83.07%,總額達347.88億元。
2022上半年,港龍中國短期借款15.54億元。截至2022年6月末,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6.06億元,相比2021年末減少了7億多元,勉強能夠覆蓋短期借款。受限制存款及現金高達41.31億元,相比2021年末減少4億多元。
半年報還披露了港龍中國5363萬元的應付票據,以及賬齡在一年以內的20多億元貿易應付款項。這樣算下來,其財務壓力不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交換要約的美元債,在2021年,港龍中國已經進行過一次展期。在上次展期完成后,票據的到期日才是今年11月。
而這筆美元債,也是港龍中國自2020年上市以來,唯一發行的一筆美元債。
此次展期后,新票據將于2023年11月8日到期,并由2022年11月9日起(包括該日)按年利率13.5%計息,利息須于2023年5月9日及2023年11月8日支付。
03
公開資料顯示,港龍地產于2007年在常州成立,專注開發及銷售主要作住宅用途并附帶相關 配套設施的物業,包括商業單元、停車場及配套區域。總部位于上海。
港龍地產是港資企業港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法人代表和董事長均為呂明(曾用名:呂永懷,2021年1月29日,港龍中國地產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更名為呂明,其曾用名為呂永懷。)
從公開披露來看,這是一家有著濃厚家族色彩的房企。高管名單里,呂氏家族成員眾多,其中呂永南及呂永茂為董事長呂明的胞兄,呂志聰、呂進亮為呂明的侄子。
2020年7月15日,港龍中國成功登陸港交所。這次上市之路,也是頗為坎坷。二次遞表才獲通過為其一;其二,通過之后,港龍中國地產在港掛牌首秀,結果以破發、認購不足收場。
當然這也和當時宏觀情況有關,黑天鵝事件肆虐,大家對樓市信心不足。
目前,港龍中國最大的壓力還不是負債。銷售萎靡,現金流活不起來,展期只能暫時緩解壓力,明年情況如何還不好說。
兩難的又何止港龍地產一家?大部分房企都在和時間賽跑,生存還是死亡,或許一線之間。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