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最大利好!證監會: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
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終于對房地產企業打開了久違的大門。
來源/時代財經
2022年11月28日晚間,證監會發布“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答記者問”,其中提到,要積極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支持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促進房地產市場盤活存量、防范風險、轉型發展,更好服務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證監會決定在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5項措施,并自即日起施行。
這五項措施分別為恢復涉房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進一步發揮REITs盤活房企存量資產作用;積極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作用。
這其中,最為亮眼的是前三項,這意味著房地產企業在股市進行再融資之路終于開通。
具體來說,恢復涉房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方面:最為關鍵的表述為允許符合條件的房企實施重組上市,重組對象須為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
“該條政策對房企重組上市落實了寬松政策,不僅利好于爆雷企業,亦利好于優質房企。其中,爆雷企業可以借重組上市工作理順債務關系,而對于優質房企來說,則有收購或控制其他企業的機會。重組上市工作重啟,也是目前房企存量債務過大下的關鍵一招,有助于真正化解去年下半年以來積壓的債務問題。”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方面:簡單來說,允許上市房企非公開方式再融資,引導募集資金用于與“保交樓、保民生”相關的房地產項目、經濟適用房、棚戶區改造或舊城改造拆遷安置住房建設、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要求的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
對此,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允許上市房企的非公開方式融資,這一做法表現得更為靈活。同時,對于所募集資金的用途也表述較為廣泛,主要涉及到項目的開工建設,并可用于債務償還,這一做法將有效緩解房企的債務壓力。
“通過股權融資的發力,將有力推動房企解決資金問題,給行業以關鍵的喘息機會,積蓄能量穿越困境。”張波表示。
而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方面:與境內A股政策保持一致,恢復以房地產為主業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資;恢復主業非房地產業務的其他涉房H股上市公司再融資。
此次政策的下發在6天前就已奠定了基調。2022年11月22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發表主題演講時提到,當前,要密切關注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困難挑戰,支持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繼續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債券融資需求,支持涉房企業開展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支持有一定比例涉房業務的企業開展股權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企業已長達多年未能在內地資本市場上市或融資。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融資方面的禁令最早可以追溯至1995年,彼時,由于海南、北海等地出現房地產過熱現象,中國證監會于1995年明令:對將募集資金用于別墅性質的高檔住宅、度假村、高檔公寓、寫字樓和建筑標準在四星級以上的賓館飯店建設的配股申請不予審批;在新股發行方面,中國證監會則于1996年開始對金融、房地產行業企業暫不受理。
而最近一家在內地資本市場上市的企業為京漢置業,其于2015年借殼“湖北金環”上市。隨后,房地產企業在滬深股市的再融資,也受到了嚴格管控。
而此次政策發出,對于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房企無疑是重大利好。“此次政策實際上就是第三支箭的概念。”嚴躍進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所謂的第三支箭,被稱為“股權融資”。2018年11月6日,央行行長易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貨幣“池子”里的水很多,但需要讓資金流到“缺水”的民營企業手里。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從信貸、債券、股權三個融資渠道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組合,支持民營企業拓寬融資途徑。
至此,“三支箭”的政策組合,均已下發并開始實施。
在20天前的11月8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信息,為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在人民銀行的支持和指導下,交易商協會繼續推進并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產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據悉,此次推出的債券融資預計可支持約2500億元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后續可視情況進一步擴容。
“第三支箭相比第二支箭,其優勢在于,不直接增加房企的負債規模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為房企融資提供充足的渠道。三箭齊發后,充分說明了‘救市先救企’,其為房企后續融資等創造了非常好的空間和機會。”嚴躍進說到。
針對于本次政策對于房地產行業的影響,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行業資金偏緊的背景下,支持民營房企融資對行業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行業的信心,有助于房地產市場活躍度的提升。
不過,王小嬙亦認為,對于房地產市場來說,不僅供應端面臨資金壓力,需求端對于未來的收入預期降低,也是阻礙市場恢復的原因之一,市場加速恢復需要供需兩端的政策支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