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增速最高376.35%!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港股科技主題ETF大比拼
港股科技ETF強勢吸金。
來源/新經濟E線
從2022年初起,基于對港股后市看好的情況下,南向資金加倉港股時更加堅決。今年1月至10月,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3266.97億港元,且每月均呈凈流入狀態。
新經濟e線獲悉,從資金流向來看,南向資金青睞港股科技板塊,包含信息技術、醫療保健、電信服務等各領域。
Wind統計表明,在港股ETF中,今年來部分港股科技主題ETF的規模增速驚人。其中,年內規模增速最高的為港股科技50ETF(代碼:513980),該基金跟蹤標的指數為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
截至2022年12月26日,在多只港股泛科技類ETF產品中,港股科技50ETF(代碼:513980)規模、份額增長率全部排名第一。其資產凈值從年初的4.36億元激增至20.78億元,增幅接近四倍,高達376.35%。與此同時,該ETF份額也攀升至40.64億份,較年初的6.33億份,凈申購份額超過五倍,高達542.02%。
港股科技主題ETF大比拼
新經濟e線統計發現,截至目前,港股科技主題ETF包含純港股科技ETF和滬港深通科技ETF兩類。一類只投資港股市場相關標的;另一類投資滬港深多地市場相關標的。
實際上,在上述ETF跟蹤標的指數中,不得不說的一個指數就是HKC科技——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該指數從港股通范圍內選取50只市值較大、研發投入較高且營收增速較好的科技龍頭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港股通內科技龍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其發布日期為2014年5月21日,基日為2014年12月31日,基點1000點。
新經濟e線獲悉,不同于恒生科技指數、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等指數,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納入了生物科技類企業,更能全面代表香港市場“科技”類型公司的表現。該指數前十大成分股匯集軟件、半導體、醫藥等行業里,中國領先甚至全球領先的龍頭企業,發展后勁強。中證指數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23日,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50只樣本股總市值達5.37萬億元,最大市值達2.15萬億元,平均市值約1073.43億元。
此外,與恒生系列指數相比,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由于選擇的是港股通范圍內的上市公司股票,其作為指數基金或ETF標的具有更高的便利性,包括不受QDII額度限制、可以給投資者T+0補券等,交易便捷性更好。
就市場表現而言,中證指數公司的數據表明,截至2022年12月23日,從最近五年的走勢圖可以看出,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的表現整體較好,相對滬深300超額收益明顯。其中,近一月、近三月、近三年和近五年均錄得超額收益。
來源: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注:指數漲跌幅不代表基金走勢。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究其原因與其成分股組成密不可分。該指數成分股涉及醫藥生物、電子、傳媒、汽車等多領域,覆蓋范圍較廣,降低了單個行業的波動,并且在最近幾年中,醫療和新能源的強勢個股貢獻較大。信達證券一份研報也指出,相較于恒生綜指與港股科技、醫療類行業主題型指數,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在近五年維度上,取得了最高的年化收益與年化夏普比。
景氣回升帶動港股估值修復
新經濟e線注意到,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估值于10月底觸底,10?月31?日市場相對底部時,市盈率TTM?估值近一年百分位為0.81%,近三年百分位為10.68%。自今年11月以來,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經歷了一輪勢頭迅猛的估值修復行情。信達證券研報稱,相較于A?股更多受流動性驅動,港股更偏向基本面景氣驅動。預計在內外政策雙重刺激下,景氣回升有望帶動港股估值修復。
從各項估值指標來看,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經歷去年以來的估值擠壓后,當前估值水平仍具備安全邊際。
有市場人士指出,港股11月以來同時受益外盤Pivot?提前交易流動性轉向,以及國內防疫政策優化及穩地產相關政策利好大幅反彈,恒生指數低點反彈接近35%。短期內強預期和弱現實博弈,市場正在尋找共識。
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體增長潛力相比海外的相對優勢有望凸顯,或將驅動港股業績估值抬升。2022年是中國經濟體景氣低點,2023年經濟有望回暖。全年中國經濟體GDP預期增速高于歐美經濟體,根據?IMF預測,2023年中國GDP增速4.4%,均高于美國、歐元區的?1.0%、?0.5%。無風險利率方面,港股整體跟蹤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物價有所回落前提下,后期美聯儲加息步伐可能會逐漸放緩,有利于港股表現;流動性風險溢價上,當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優勢前景獲得兌現,港股作為外資買入中國資產的主要渠道,有望再次吸引資金面回流。
國泰君安研究報告分析,現階段,港股政策底已確認,市場等待更多政策以及業績底的信號,過程或有波折。看空間和節奏,預計港股有望沿著風險偏好回暖、估值修復和盈利驅動的三級驅動火箭上升的路徑躍升,并翻過三座“大山”。港股曾失去的,或逐步回來。
從中期視角來看,美債利率上行空間有限,而下行空間將逐步打開,海外流動性反轉交易從而推動港股估值修復。同時,在恒指盈利上修期,恒指與美股的相關系數降低,意味著港股受海外沖擊的影響將減弱。在這一預期下,鑒于港股科技50ETF更全面的行業覆蓋情況、更好的投資便利性、更高的彈性表現,投資者在選擇港股科技品種時,該產品或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選項。
注:港股科技50ETF(513980)晨星風險評級:中,適合激進型、積極型、穩健型投資者。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1.1-2022.12.12各區間收益率分別為-29.18%、49.64%、93.93%、-25.73%、-32.31%。指數漲跌幅不代表基金走勢。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